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廉租房實物配租自行購房可以買哪些房子正文

廉租房實物配租自行購房可以買哪些房子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但為了邊疆大事,也不便發作,沉默了一會兒,對袁崇煥說:“條對方略井井,不必謙遜,朕自有主持。”命賜尚方寶劍,准其先斬後奏。

不久,袁崇煥離京赴任。崇祯帝親自為其送行,把恢復邊疆的宏願完全寄托在袁崇煥身上。袁崇煥深知身負重命,但仍慮皇上不能信而不疑,便再次懇請皇上“任而勿貳,信而勿疑”。還一再說明“軍中可驚可疑者殊多,但當論成敗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崇祯帝皆“優诏答之”。

袁崇煥剛到御遼前線,即遇上了駐寧遠的士兵因長期缺饷而嘩變。他當即單騎入營,懲治了貪虐的將領以撫軍心,又將兵變為首者枭首示眾,以嚴明軍紀。為了從根本上穩定軍心,他連連上奏,要求朝廷發饷濟遠。

崇祯帝見袁崇煥到邊境未立一戰功,請饷之奏卻頻傳,心中頗為不悅。在召集眾臣討論時,崇祯帝沒好氣地說:“將兵者果能如家人父子,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懷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站在一邊的禮部右侍郎周延儒聽出了崇祯帝的弦外之音,趁機挑撥,說什麼軍事嘩變實非缺饷,而是另有隱情。崇祯帝一聽,對袁崇煥的十分信任頓時減去三分,雖然勉強發去了軍饷,但心中卻開始懷疑袁崇煥恃邊逼饷以充私囊。

不久,又傳來了袁崇煥擅殺皮島守將毛文龍的消息。毛文龍原系遼東明軍將領,遼東失陷後撤到瀕臨朝鮮的皮島上,他在島上擇壯為兵,多次襲擊清軍後方,有力地牽制了清軍的南下。但毛文龍恃功跋扈,根本不聽袁崇煥的指揮,反而虛功冒饷,誣袁崇煥克扣了他的軍饷。為了統一邊防號令,袁崇煥借督饷赴皮島之機誘捕毛文龍,先斬後奏。崇祯帝接到袁崇煥的奏疏,心中十分惱怒他竟敢不經聖裁擅殺邊將。但礙於自己曾親賜尚方寶劍,又指望袁崇煥早日恢復遼境,所以還是強忍怒氣,“優旨褒答”。還“傳谕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極率大軍避開袁崇煥的防地,從蒙古繞道入關(參見京畿之戰)。由於薊州一線邊防松弛,使得清軍輕易攻破,很快便會師於遵化,直逼京師而來。

袁崇煥得知清軍入關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親率精銳部隊,馬不停蹄,急赴京師救援。他們趕到北京城外,與圍攻廣渠門的清軍交鋒,一場惡戰,清軍敗退。

崇祯帝在城內得知袁崇煥援軍已到,十分驚喜,連忙發饷犒師,並命各路勤王軍統歸袁崇煥調度。袁崇煥擔心所部日夜奔馳,馬卒疲怠,請求入城休整再戰。但遭到了崇祯帝的堅決拒絕,只好移師城外駐防。

皇太極見又遇勁敵袁崇煥,心中又恨又怕,決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借崇祯帝之手除去心頭大患。他首先假擬了兩封所謂的“密信”,讓部下有意“丟失”在明軍經常出沒的地方,信中以自己的口氣約袁崇煥私下議和。此信一傳開,京城中人心惶惶,怨謗紛起。那些往日與袁崇煥有隙的朝臣也趁勢“誣其引敵協和,將為城下之盟”。崇祯帝正在半信半疑之際,兩名從清營中逃回來的宦官又報告說在清軍中親耳聽見將士議論,稱袁崇煥已與清主和議,不久將不戰而獻北京。崇祯帝至此深信不疑,當即傳令袁崇煥入見,趁其不備將他逮捕下獄。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以“謀叛欺君罪”將袁崇煥處以磔刑。

直到後來清軍入關後,人們方知所謂的袁崇煥通敵不過是皇太極的反間計,那兩名逃回的宦官是清軍有意識讓他們聽到議論後又故意放歸的。崇祯帝輕率疑臣,自毀長城,致使袁崇煥忠心報國卻含恨九泉。

看看袁崇煥的“敵國”清朝編的《明史》怎麽記錄他的: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邵武知縣。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辄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情形,以邊才自許。……崇煥勤職,誓與城存亡;又善撫,將士樂為盡力。……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崇煥在遼,與率教、大壽、可剛定兵制,漸及登萊、天津,及定東江兵制,合四鎮兵十五萬三千有奇,馬八萬一千有奇,歲費度支四百八十余萬,減舊一百二十余萬。帝嘉獎之。……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裡,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余赀,天下冤之。……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我想在內憂外患的明崇祯朝袁崇煥的出現,打敗了不可一世的奴爾哈赤(戰死在袁崇煥的守城之下)、皇太極,一度阻止了後金政權的擴張勢頭僅從這一點他就可成為明崇祯朝傑出的軍事將領、愛國者、民族英雄。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明萬歷十二年出生於廣東東莞,是明代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袁崇煥在近代有著很高的名望,梁啟超盛贊袁崇煥為“千古軍人之模范”,金庸先生為他寫了唯一一部長篇歷史人物評傳──《袁崇煥評傳》。金庸先生這樣描述袁崇煥:“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揮灑自如的作風,的確是人如其名。這樣的性格,和他所生長的那不幸的時代構成了強烈的矛盾沖突。古希臘英雄拚命掙扎奮斗,終於敵不過命運的力量而垮了下來。打擊袁崇煥的不是命運,而是時勢。雖然,在某種意義上說來,時勢也就是命運。像希臘史詩與悲劇中那些英雄們一樣,他轟轟烈烈的戰斗了,但每一場戰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青年時代袁崇煥是明末清初中國政治軍事舞台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者、傑出的軍事統帥和著名的民族英雄。薊遼督師袁崇煥的崇高精神、勇敢品格、頑強意志、求新態度、清廉作風、驕人業績,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都是汗青留名,千古永垂。
今邵武和平鎮街巷第一,救民水火。袁崇煥體察小民疾苦,救民水火之急。乾隆《邵武府志》記載:袁崇煥“素(qiáo)捷有力,嘗出救火,著靴上牆屋,如履平地”。這說明身為縣令的袁崇煥,不擺官架子,不搞特殊化,視同布衣,救火為民。在皇朝時代,作為一縣的父母官,能親自上房,為百姓救火,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廣寧失守,明軍大敗,遼西之局,如何部署?明朝遼東經略王在晉等主張在山海關外八裡的地方即八裡鋪,再築一座重城,御山海,保京師。佥事袁崇煥等則主張在山海關外200裡的地方即寧遠衛,修築堅城,捍山海,衛京師。
  寧遠大捷明朝失去遼河以東土地之後,後金與明朝繼續在遼西進行軍事爭局:第一局是廣寧之戰,第二局是寧遠之戰,第三局是寧錦之戰,第四局是大凌河之戰,第五局是松錦之戰,第六局是山海關之戰。其中山海關之戰發生於順治朝,主要是同李自成爭戰。寧遠之戰是明朝自有遼事以來,明軍對後金軍的第一個大勝仗,明人稱之為“寧遠大捷”。但是,寧遠戰前,形勢對袁崇煥極為不利。袁崇煥是在後金兵鋒強盛、寧遠孤城無援的態勢下,取得“寧遠大捷”的。
袁崇煥得到努爾哈赤死訊後,立即奏報朝廷。並經請准,派遣人員,前往沈陽,進行吊喪,兼賀新汗皇太極繼位;同時打探後金內部的虛實。這是明朝官員第一次正式到後金都城進行政治活動。皇太極派官接待袁崇煥的來使,又派使臣前往寧遠。明朝與後金,使節往來,書信傳遞,這在明朝與後金關系史上,打破隔絕,實屬首次。袁崇煥同後金“議和”,想了解後金的實情,又想拖住後金而修城備戰,建立關(山海關)、寧(寧遠)、錦(州)軍事防線。皇太極同明朝“議和”,想鞏固新汗的地位,又想拖住明朝而乘機出兵朝鮮。
袁崇煥簡介
袁崇煥,字元素,號自如,原籍廣東東莞,生於萬歷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天啟二年,出任兵部主事。不久,明軍在廣寧覆沒,朝野鎮驚。自萬歷四十六年以來,四年多的時間裡,清兵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先後大敗十萬明軍,無一敗仗。與此同時,朝中由魏忠賢當權,殘殺異己,政治非常黑暗。
袁崇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奔赴邊疆的。袁崇煥到位後,立刻加固城牆,整饬軍紀,不久大敵就來臨了。袁崇煥以寧遠守兵約一萬,大敗清兵十三萬,打破了清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
過了一年多,清軍再次進攻寧遠,但又被擊敗。從此,清軍一聽到袁軍,就心怯了。但是,這樣一個抗清大將,卻得不到朝廷的重視。在第二次寧遠大捷後,袁崇煥只升官一級,而奉承魏忠賢的官員卻有數百人因此而升官。不久,他又被魏忠賢彈劾,攻擊他在第二次寧遠大戰中沒有去救錦州,袁崇煥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自稱有病,請求辭職。魏忠賢死後,袁崇煥被召回,這時,在位的皇帝是朱由檢,年號崇祯。
崇祯是個疑心極重,剛愎自用的人。對朝中的大多數大臣都很不信任。崇祯二年十月,清兵大舉從西路入犯,直逼北京,兵十余萬,袁崇煥得到消息後,立刻兵分兩路來援,一路上,每戰每捷,真到北京城下,明清兩軍在廣渠門外大戰了八個小時,最終獲得勝利。
清軍退出北京後,崇祯立刻以袁崇煥得勝後,不乘勝追擊清軍而捕他。(當時袁崇煥的兵力九千,清兵十余萬,若戰,明軍必敗。)將他定刑為“夷三族”,即是要將袁全家,母親全家,妻子全家都滿門抄斬,後來不知為何又改為凌遲。
“凌遲”就是“千刀萬剮”,北京城裡的老百姓因聽信清軍就是袁崇煥引來的,都罵袁是漢奸,劊子手還沒有動手,就撲上去咬他的肉了。
一代抗清名將就這樣被咬死了。
根據金庸《袁崇煥評傳》改寫
永遠的袁督師
——袁崇煥鑒賞
信科院03物本(1)班梁鴻
這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歷史悲劇故事,在那個昏君執政,奸臣當道的社會,注定袁崇煥的當官生涯就是以悲劇結束的。
袁崇煥是個文官,卻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連崇祯也不得不說:“守遼非蠻子不可”。可見,袁崇煥在當時的國防地位是如何重要的。但是袁崇煥不會當官,他不奉承魏忠賢,不迎合崇祯,以致於朝中不少奸臣彈劾他,說他的壞話。崇祯對他可以說是又愛又恨又怕。愛,是他的軍事才能,在當時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可以拒清的大將,恨,是他不懂得體諒自己,經常向自己追債(索軍饷)。怕,是他的本領太大了,說不定有一天會篡位奪權。
面對著朝野內外的各種猜忌,袁崇煥是無奈的,他的心在滴血,他的忠心沒有人理解,他根據實際情況主張議和,積蓄力量以後再進攻,卻被誤為像秦桧和金議和一樣,所以,直到被判凌遲之刑時,主張議和也是一個重要的罪名。
袁崇煥倒下了,是在昏君的猜忌,奸臣的陷害和無知的北京城百姓的詛罵中倒下的。袁崇煥一倒下,明朝的未期便加速來臨了。“袁督師這樣忠勇,還不能免,我們還在這裡干什麼?”從此,清兵長驅直入,朱家王朝片刻瓦解,梁啟超曾對袁崇煥有過這樣的評價:“袁督師一日不去,則滿清萬不能得志於中國”。很可惜,崇祯這蠢才非要殺袁崇煥不可,好像在說:“誰叫你比我能干?”崇祯是愚蠢的,愚蠢的人往往喜歡搞垮比自己能干的人。
袁崇煥倒下了,他的大將生涯是以轟轟烈烈的抗清開始的,而他的倒下卻是被北京裡的老百姓像瘋狗一樣鬧鬧烘“咬”死的。
建議你看閻崇年先生的《袁崇煥論文集》。
樓上的根本是答非所問袁崇煥不是高瞻百世的哲人,不是精明能干的政治家,甚至以嚴格的軍事觀點來看,他也不是韓信、岳飛、徐達那樣善於用兵的大軍事家。他行事操切,性格中有重大缺點,然而他憑著永不衰竭的熱誠,一往無前的豪情,激勵了所有的將士,將他的英雄氣概帶到了每一個部屬身上。他是一團熊熊烈火,把部屬身上的血都燒熱了,將一群萎靡不振的殘兵敗將,燒煉成了一支死戰不屈的精銳之師。他的知己程本直稱他是“癡心人”,是“潑膽漢”,全國惟一肯擔當責任的好漢。袁崇煥卻自稱是大明國裡的一個亡命徒。亡命徒是沒有家庭幸福的,日日夜夜不得平安。官居一品,過的卻是亡命徒生涯,只因這十年之中,他生命之火在不斷的猛烈燃燒。司馬遷在《留侯世家》中說,本來以為張良的相貌一定魁梧奇偉,但見到他的圖形,容貌卻如美女一般。我們看到袁崇煥的遺像時,恐怕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圖像中的袁崇煥雖不怎樣俊美,但洵洵儒雅,很難想像這樣的一個人竟會如此剛強俠烈。”——《袁崇煥評傳》
 

上一页  [1] [2] 

賣房新政策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