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刷牆漆:膩子層要刮幾次?正文

刷牆漆:膩子層要刮幾次?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牆面有石灰層刮上膩子又擔心牆面厚位置的石灰層脫落或開裂?那位高手能指點下怎麼處理這問題呢
 
裝修之刷牆漆
刷牆漆可算是我的得意作品之一。刷出來的效果證明了在此過程中每一步決定的正確性。

首先我選擇的是大師漆。我不知道別的牌子怎樣,比較了某牌子的牆漆氣味,我覺得大師的味道不重,有點酸奶的味道,我感覺可以接受。

牆漆的說明上說:大師漆建議不兌水,只在噴塗或夏季高溫時建議兌水5%。我家刷漆時間在深秋,而且我家的牆面打算用有顏色的牆漆,帶顏色的牆漆兌了水效果相比較要差很多。所以我一開始就打算嚴格執行操作說明,堅決不兌一丁點水。

從效果上來說,噴和滾各有千秋,很多人推崇噴的,但我和lg獨獨偏好滾的,有質感也有厚度。對於牆面我不追求象華潤樣板說的手背觸摸的平滑效果,因為我覺得牆面打磨的基材再怎麼樣也是區別於木制或紙制基材的,畢竟這種灰質材料的觸感和吸水率都是不相同的,另外據說如果牆面打磨的精細程度稍微有點偏差,噴塗的都會慘不忍睹,也不知道真假。

顏色上,我家房間向陽,采光很好,為避免視覺沖擊所產生的疲勞感,盡管刷的時候已經天氣很涼了,我也依舊很謹慎的避免使用高暖度的顏色,而采用冷色調。臥室我很傳統的選擇了紫色,但是,不是粉紫也不是雪青,而是挑了種不常用的含有灰色度的紫色,粗看有點粉紫,但是色調是冷的。客廳用我喜歡的綠色,養眼,不同於大家愛選擇的黃綠、草綠等明快的色調,我挑了顏色很純正的綠色,裡面同樣也含了灰色度。這兩款顏色看著都不太晃眼,我不太喜歡大面積用那種很眩的顏色,跟大膽用色無關,因為擔心那種時間一長就會感覺煩躁。書房的藍色,是lg選的,也同樣有灰色素,很冰冷的感覺,和我的顏色有統一的味道。來看的人,都說我選的兩款顏色舒服。而誇lg挑的那個顏色的人比誇我的少多啦,暗自竊喜中……

工人們對於我不兌水的要求都是大感詫異,他們用幾乎不能接受的眼光看我。總在跟我強調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樣的滾,並不難做,但是對於我是大大的費漆。
——費漆?我早就有了心理准備。甘蔗沒有兩頭甜的。我怎麼可能追求結果的同時還要求不用料呢?

刷漆要用兩天,我請了兩天的假。准備和工人一起干活啦。老公也是一樣,被我拉了一起請假,干活有人陪著感覺就是好。

刷牆漆用的滾子的選擇很重要。刷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牆漆最後的塗刷效果,是不是有刷痕?連接的部分是不是有不同?

裝修剛開始采購輔料的時候,我不太理解滾子好壞的重要性,買了兩個最便宜的不到20元的,隊長又買了50元的帶托盤的,結果統統被油工否決,就要克裡斯汀的。結果四個低檔滾子的下場就是1個被退了回去,另外三個淪為了油工試驗、瓦工拉毛、刷防水的命運。老公去買了兩個最貴的克裡斯汀黃色絲光滾子,但是不夠用,我很摳門的去買了羊毛的滾子,結果油工說羊毛的因為邊緣不整齊,在每道漆之間會留下印子,我又很折騰的拿去換了藍色絲光的。現在我知道了,買一個滾子軸,再根據需要買若干個藍色絲光滾子芯,(藍色的比黃色的薄一點也便宜一點)最劃算。

為了節約,要求油工刷牆的時候,先用一個滾子刷白色底漆,用後洗干淨泡在水裡,等以後用來刷白色的面漆,然後再洗干淨,繼續泡在水裡,最後用來刷一種帶顏色的面漆。這樣,我家三種彩色牆漆、白色頂漆,用了2個全套滾子加一個頭,一共是88*2+48=224元。如果誰家只有白色一種顏色,就買一個好了,完全可以應付得過來。

牆面的打磨精細程度是牆漆塗刷效果的基礎。牆面上所有的凹凸不平、小小的顆粒,在刷上牆面漆後全部被放大了,變得清晰可見,所以打磨是必須非常重視與小心的。最好的檢驗辦法就是用200w的裝修燈泡打著光,或是在陽光下從側面觀察,都能夠比較輕松的找到瑕疵。
對於發現的細微瑕疵,我選擇立刻自己動手,用打磨器磨光,我沒有指望著每一處都和油工講,然後再等他來,自己動手做,感覺很不錯。

每一道牆漆都要等到上一遍完全干透再刷下一遍。一般來說,牆漆都是底漆一遍,面漆兩遍。刷底漆的時候,我沒有全在現場,我相信工人一定是兌了不少的水,刷面漆的兩遍我全到現場。我家底漆和面漆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如果間距不長,也一定要等牆漆全部干透再操作。

滾刷牆面是非常簡單的,就是用滾子來來回回的滾。因為我家的滾刷很好,也因為牆漆沒有兌水,根本看不到所謂的接茬和泛水光。沒有兌過水的牆漆很容易就干透了,幾乎刷完第二間屋子,第一間就干了。大師漆的味道和效果我也很滿意。

刷漆的前後應該保持環境干淨盡量減少落灰。在刷第一遍面漆的時候,首先要做一些准備工作。在所有的踢腳板的上端貼上美紋紙的一個邊,使得美紋紙立在踢腳板上。作用是用來接打磨下來的牆灰。所有木工活的部位也要用報紙貼好,以防刷上別的顏色。然後要再次打磨牆面,把之前所有有磕碰或是疏漏的牆面瑕疵,只要能發現的都進行一遍打磨,沒有發現問題的也要大致打一下,然後撣掉牆面灰塵。最後用吸塵器吸淨踢腳板上美紋紙上接的灰塵。我也一起看需要打磨的地方,這個吸灰的工作就是我自己全做的。

關於原漿刷漆
雖然強調了若干遍,結果油工還是慣性的去兌水,顯然沒有把我的話記在心裡。
中間我出去買了一趟東西,回來就問:兌水沒有?lg大意了,說是一個沒留神已經到進小半桶水了,所以說工人所謂20%也好,30%也好,其實根本就是個人掌握,沒有什麼精確計量。所幸這兌了水的一桶漆是白色的、刷在最小屋裡房頂的,不會太影響總體效果。後面的刷漆,我是盯牢,堅決強調不能兌水,我可沒有lg那麼容易糊弄。經過我的親手滾牆,發現工人所謂的不兌水的漆粘稠不好刷,根本就是托辭,至少大師漆很容易刷,據工人說,大師還算粘稠的漆呢!

油工兌水超標,於是我家木工對於5%的兌水量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控制呢?我想這是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不用換算水的具體份量,只要看著桶的深度就可以了。所以說不管干什麼,就算是個簡單的小問題,也應該好好琢磨,不能看著大概齊、差不離即可,實則差之千裡。

沒有兌過水的漆刷在牆面上,沙沙的伴著滾子拉起和落下的聲音,很好聽。一遍下去就有了成品的模樣,沒有一絲的水紋、反光、色差,就好像別人已經刷過兩遍的樣子。近看有一點點尖尖的小毛茬,紋路不象噴得那樣光滑也不象說得那樣毛糙;遠看穩穩的透著質感,色澤全部一般的勻實,非常的棒。

結果我是有對比的。
小區別人家用了多樂士,兌了水,噴塗的,有專業的噴塗機器。他家在噴過第一遍的時候我去看了一下,說實話,進門我就愣了,牆面的顏色,深淺不一、有著那種大家說得水光一樣泛開來的感覺、還有水暈和攤開來的紋路。如果說我刷一遍就能頂兩遍的效果,比起來,這話就一點也不誇張了。他家工人說:第一遍的水比較多,到了第二遍就不能兌這麼多了,那時就看不出來了。他家第二遍的時候,我不放心又去看了一下,顏色的確勻實多了,也能過得去了。但我這人就是裝修裡養了個壞毛病——眼特毒,總是一眼就能看到做差的那個地方。終究還是被看出來泛光的感覺。另外,紋路上,他家的牆面全部是那種爬爬的一圈圈攤開來的樣子,不光是因為噴塗,更多是因為水的緣故。

我家木工來我家,看牆上的漆,用很怪的口氣問我:你是不是用原漿刷的牆?而且不告訴我為何一眼能看出來,那又有何難?通過幾次去鄰居家比較觀察,我發現就是這尖尖的紋路和圈圈的紋路之區別。

我家牆漆第二遍用量少了很多,想想看,第一遍的時候,干干的灰牆刷刷地、一個勁地喝漆,多費呀!
顏色上,刷第二遍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更接近我想要的了。

在刷牆頂面之間留下的那一小條空白時,要用小刷子。這部分油工經我同意加了點水,否則刷子太粘了,而我又很不為油工考慮的不肯用石膏線(石膏線的作用其實主要是遮丑,美觀倒在其次;沒有了石膏線,油工務必要將陰腳做直,牆漆刷直,否則一眼就可以看到了)。

剩余的漆全部好好保留。據說沒有兌過水的牆漆可以保留很長的時間,而兌過水的過一個夏天就容易臭了。將來我家牆面磕碰了,我就可以自己修補。
順便說一下我將來的牆面修補辦法:用剩余的牆堌(或是膩子粉)(牆堌比膩子粉貴一倍)加水搞成粘稠的糊狀,然後刮在磕碰的地方,等待全部干透,用高標號的砂紙打磨(正規刷牆要根據底漆、第一遍牆漆、第二遍牆漆的順序打三遍砂紙,標號由低到高。咱們如果是很小點點的瑕疵,我覺得這樣一次用高標號的也差不多啦),然後充分攪勻牆漆再刷漆。如果有裂縫,就要鏟開來,填好縫,再用牛皮紙或是的確良布貼牢,然後重復上面的方法。(這個是我自己總結的,不知道是不是專業?)這裡我發現沒兌水的又一好處是顏色前後一致,看著也不象補的,美~~

最後說說我家的刷牆漆開支:
我家買的全部是小桶的大師漆(5加侖合3.72升)。第一次買:底漆4桶,面漆6桶,打9折且送兩桶面漆,後期又補漆3桶,不打折,一共用15小桶。剩余漆:白色底漆、白色面漆、紫色、藍色各半桶,綠色大半桶。一共是:4*199.8+6*259.2+3*288=3218.4元,我家使用面積也就70多,客廳、臥室都是落地窗,客廳還有1.8米的玻璃廚房門,夠費漆的吧?我還是現場盯著的,沒有什麼小動作,估計這就是原漿的代價。


 

査厚街暫住證還可以辦理嗎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