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利潤去那了?與通貨膨脹有關嗎? 1政府、市場、經濟 2不可能 3 做得到 沒錢堅決要求房價下跌在北京市場,除個別房子(富力城、萬科星園等)外,我不覺得北京房地產市場價格虛高。
國美第一城、華紡易城、沿海賽洛城、珠江綠洲、珠江帝景、萬達廣場等物業的價格都是非常合理的呀。後果有三:
1、現有的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大規模的失業:房地產業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收納了大批的就業人口,一般宜國的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該國國內的失業率增加,僅在北京一低,從事房地產行業以及與房地產息息相關的上下游產業的勞動人口估計就達到數百萬,那麼全國因此失業的會有多少?如果他們都失業......
2、經濟衰退:房地產行業是一國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房地產市場低迷,投資就會減少,銀行已經發放的貸款無法收回,銀行等金融機構呆賬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大增......日本20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就直接導致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倒退至少30年,至今沒有恢復元氣。大批失業會造成社會購買力以及消費水平下降......上下游產業包括建築行業、建材行業、裝飾裝修行業、房地產咨詢行業等等衰退甚至消失......
3、等到10年後人們打算買房的時候會無房可買,即使買二手房也會發現,房價成了天文數字,因為:物以稀為貴!假設大家真地在10年之內不買房,那麼就不會有房地產市場,就不會有人蓋房,那麼我的一套房子在10年之後,出售的價格至少應該比現在翻10倍都不至!!!因為大家拿著錢買不到房!!!
所以,你給大家描繪了一個不錯的童話,不過這個童話有點像“本.拉登”講給他的信徒的童話,因為後果太恐怖了......
此外,針對現在的房價虛高現象,我還想說,我本人希望降價,因為我也需要購房,但是有一點:我不希望現在降,因為現在政府推出措施打壓房價事實上是在亞以市場的能量,現在政府的各個舉措還是得力的,房地產市場的一條規律就是“買漲不買跌”,如果房價上漲,那麼就會有人買房;如果房價下跌,就沒有人買房,大家都在觀望還能跌多少,什麼時候跌到底——那個時候再去買。這樣一來對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大機會很大,以上所羅列的一些情況就有可能會發生,譬如失業。 一方面國家稅收減少,一方面又使社會失業人口增多,到頭來社會動蕩、經濟衰退,於國於民於己真的由好處嗎? 據說美國的房地產界有一句話“房子永遠不為多數人而建”,因為房地產產品雖然是生活必需品,但是卻不是大眾消費品,所謂“居者有其屋”並不代表“人人都買房”。很多發達國家的占很大比例的民眾終生都是租房居住。
最好的辦法就是:房價上漲水平穩定在一個比較低的范圍內,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然後推動房價走向平穩,進而達到房價理性回落。這是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問題,就是市場需求和供給,比如大家在菜市場的肉太貴,就號召全體不要買,但是事實上是做不到的,有需求有供給,通過市場經濟達到某種平衡,有時供過於求,價格會下跌,供小於求時價格就會上漲,這就是經濟規律。首先,我認為現在房地產並沒有出現虛高的現象,個別地區有出現只是炒做行為而已, 因為以前我國的土地大多都是劃撥,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收取了一點費用,近幾 年土地的出讓雖然要求招拍掛,但差不多還是半買半送性質,而土地的價格必須 回到它真正的價值水平,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不可避免,看近年來的房價並沒有出 瘋漲的現象,所以不存在虛高一說。 其次,大家都不買房對社會絕對是有害的,這一點無庸質疑,撇開房地產本行業遭 受致命打擊不說,對整個社會的經濟也有極大損害,房地產行業資金來源一 大部分來自銀行,沒人買房,銀行資金無法回籠,再加上現在國內大部分銀 改制由事業單位變成了企業可以破產~~~~~~~~ 最後,未來十年,如果有能力的話絕對買房,房地產的保值增值性是它的基本性質 購房是不錯的投資現在是虛高了,因為與人們的收入相差太大了,比例已經虛高,就會出現無人買房. 房價降到合適的位置,自然就會有人買房了.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借用哈姆雷特這句經典的內心獨白,漂泊在都市裡的人是不是也時而問自己:租房還是買房,這是個問題。
進入2007年,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以一種無所畏懼、義無反顧的姿態勇攀高峰。不用說城市裡的低收入人群早已望樓興歎,就是有著殷實收入的白領心裡也在犯嘀咕:傾全家之力,在城市的郊區買一套每平米萬元的房子,值嗎?
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這其實並不成為一個問題:買不起,就租呗!但在住房自有率全世界最高的中國,問題就復雜化了。畢竟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農民意識根深蒂固,賺了錢就建房置業是天經地義的。於是,一方面是力不從心,一方面又躍躍欲試。到底是租房還是買房?什麼情況下租房什麼情況下買房?這種哈姆雷特式的诘問存在很多人的心中。《錢經》也無法給出准確的答案,只能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來做一衡量。是買還是租,最終還是由你決定。
買房租房,哪個更劃算?
買房和租房在價格上具有可比性嗎?因為一個是擁有自己的東西,另一個是在用別人的東西。但如果你不僅把房子當成是大宗消費品而是一種資產時,對其價格的看法就有了另一種角度。
眾所周知,股票等金融資產的價格總是上下波動的,於是人們寄希望自己能夠做到低買高賣。房產作為一種資產也有同樣的規律,從長時期來看圍繞一個平衡點往復震蕩。只是國內很多城市人只感受到“漲”而沒有經歷過“跌”,可是如果關心一下國外的、乃至中國香港、北海等城市的房產市場,就會發現在一個長時間跨度內價格上下波動很正常。顯然,如果你能在房價高懸時期租房住,而在價格下跌後買房,那就是很明智的理財決策。
租售比,也就是租金與售價的比例,是衡量房產投資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有點類似於股票的市盈率,市盈率太高的股票不能碰,同樣,售價高於租價太多倍的房產不能買。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2007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4》顯示,2006年我國部分大城市二手房的“租售比”已超過國際警戒線。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中心城區的“租售比”已經高達1:270至1:400,而國際警戒線不到1:200。
當然我們不能總拿國際標准說事,畢竟中國國情不同。不過當你在偏遠郊區置業的房貸月供負擔很重,而且遠高於在城區租同等條件住房的租金時,會不會也要考慮:這房買的值嗎?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案例對買房和租房成本進行定量比較分析,僅供參考。 程奇峰先生現年30歲,是一家建築公司的設計師,平時月工資約5000元,主要收入要靠業務提成獎勵,基本上是每個季度以業務獎金形式兌現他的提成收入,以程先生的技能及多年來的業績看,他一般每個季度的獎勵約為10000元,年終還可有一筆額外的10000元綜合獎勵,年收入大約為11萬元。
程先生的太太是一家外貿公司的會計,月工資約4000元,年底有一份雙薪獎勵,年收入約為52000元。兩人年家庭工資收入16.2萬元。
假設程先生需要第二套房產,為享受相同品質的生活,有兩個選擇,其一是購買位於清河頤清家園125平米的三房兩廳,每平米8000元;其二是租住一套同小區125平米的三房兩廳,月租3500元。 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和經濟能力去考慮吧,等等看呀 通貨膨脹本質上其實是政府向人民的一種稅收(經濟學上稱之為通貨膨脹稅),因為政府印刷紙幣是不需要成本的,如果政府通過這種變相征稅來增加財政支出,進行諸如基礎設施建設等,這相當於拿百姓的錢為百姓辦事,也就算不上剝削了,但相反,征了稅卻緊縮財政,就是光增加財政收入而減少財政支出了,這種情況,貌似剝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