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遼寧省錦州市廉租房什麼時間發放正文

遼寧省錦州市廉租房什麼時間發放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錦州市廉租房什麼時間發放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

根據中央軍委的部署,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8年11月6日,華東野戰軍分路南下。8日,國民黨軍何基沣、張克俠率部2萬余人戰場起義。10日,我軍把黃伯韬兵團分割包圍於徐州以東的碾莊地區。經過10天逐村惡戰,至22日全殲敵軍10萬余人,並擊斃了敵兵團司令黃伯韬。同時,中原野戰軍為配合作戰,出擊徐(州)蚌(埠)線。11月16日,攻克宿縣,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時,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第二階段,11月23日,中原野戰軍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從華中趕來增援的黃維兵團12個師。28日,蔣介石被迫決定徐州守軍作戰略退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撤至蚌埠,副總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揮。12月1日,敵棄徐州向西南逃竄。4日,華東野戰軍追擊部隊將徐州逃敵包圍。6日,敵孫元良兵團妄圖突圍,即被殲滅,孫元良只身潛逃。同日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集中9個縱隊的優勢兵力,對黃維兵團發起總攻。經過激戰,至15日全殲敵12萬余人,生俘黃維。此後,為配合平津戰役,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部隊進行了20天休整。第三階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華東野戰軍對被包圍的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經過4天戰斗,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共30萬人,俘獲杜聿明,擊斃邱清泉,李彌逃脫。

  這次戰役,我軍參戰部隊60萬人,敵軍先後出動兵力80萬人,歷時65天,共殲敵55.5萬余人,使蔣介石在南線戰場上的精銳部隊被消滅干淨,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廣大地區,使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處於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第三個戰略性進攻戰役,也是戰略決戰的最後一個大戰役。


1949年1月,天津市解放

  在遼沈戰役結束、淮海戰役正在勝利發展之際,1948年12月上旬至1949年1月31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共一百萬人,聯合發動了平津戰役。當時,華北國民黨傅作義集團除有5萬余人分駐歸綏和大同外,有兵力50余萬人,位於東起北寧路的山海關、西迄平綏路的張家口的約500多公裡的狹長地帶上,並以塘沽為海上通道口。在這部分軍隊中,屬傅作義系統的有17個師(旅),屬蔣介石系統的有25個師(旅)。在此之前,蔣介石已提出要傅率部南撤,加強長江防線。傅作義對蔣介石的排斥異己深懷戒心,不願南撤。這時,傅作義所部為解放軍在東北的勝利所震懾,已成“驚弓之鳥”,但估計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後需要有3個月到半年的休整時間,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入關作戰。傅作義根據暫守平津、保持海口、擴充實力、以觀時變的方針,不斷收縮兵力,先後放棄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准備隨時從海上南逃或西竄綏遠。如果傅作義集團撤走,人民解放軍雖可不戰而得平津,但國民黨長江防線得到加強或保存較多作戰力量,這對今後作戰是不利的。因此,穩住華北敵軍,使它不迅速決策南逃或西竄,就成為能否實現就地殲敵的關鍵。

  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東北野戰軍主力在遼沈戰役結束後不久,從1948年11月23日起,就提前結束休整,取捷徑隱蔽地揮師入關。入關的東北野戰軍和華軍區第二、第三兵團一道,以神速動作,先用“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完成對北平、天津、張家口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截斷了他們南逃西竄的通路,並調動原駐天津、塘沽的國民黨軍隊第九十二、九十四、一○五軍進到北平地區。隨後按“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順序發起攻擊。在12月下旬連克西頭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新保安殲滅傅作義嫡系主力第三十五軍1600人,在張家口殲敵第十一兵團部和第一○五軍5.4萬余人。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3人組成的平津前線總前委。當東頭的天津守敵拒絕接受和平改編後,1月14日,解放軍以強大兵力發起對天津的總攻,東北野戰軍集中5個縱隊22個師34萬人在劉亞樓指揮下,經過29個小時激戰,攻克了這座堅固設防和重兵守備的大城市,天津國民黨守軍10個師13萬人全部被殲,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被俘。天津解放後,塘沽守敵乘船南逃。 

  為了使北平這座舉世聞名的古都免遭破壞,解放軍在圍城後,派出代表同傅作義接觸。由於解放軍力量的強大和作戰部署的迅速完成,由於中共的耐心工作和各界人士的敦促,傅作義終於決心順應人民的意旨,命令所部出城聽候改編。1949年1月31日,傅部移動完畢,解放軍進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平津戰役歷時64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余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在綏遠,有意地保存下一部分國民黨軍隊,經過相當時間,在董其武率領下於1949年9月通電起義,接受改編。這樣,對今後如何解決國民黨軍隊便有了天津、北平、綏遠三種方式。

遼沈戰役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9月12日,我軍發起的遼沈戰役打響了。遼沈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取得節節勝利,解放全中國的戰略決戰時機已經到來的形勢下發起的。
  遼沈戰役分為三個階段,經過52天的連續作戰,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1個“剿匪”總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整師共47萬人並解放東北全境的偉大勝利。遼沈戰役於1948年11月2日結束。
  遼沈戰役的勝利,連同當時其他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的勝利,使全國的軍事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折。我軍不僅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也占有優勢,從而使五年左右奪取全國勝利的預期大為縮短。


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略會戰。東北人民解放軍於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一月二日,在北寧路中長路之間長達七百五十公裡綿長戰線上,同國民黨軍展開了一場決戰,這期間包括錦州攻堅戰、長春圍困戰、遼西圍殲戰和沈陽、營口解放等一系列戰役。
我們先來分析遼沈戰役之前東北國共雙方軍事實力的對比情況。
東北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共有12個野戰縱隊、36個師,計447800余人,第一兵團指揮獨一至獨十一師,第二兵團指揮獨四至獨八師及炮兵旅、騎兵師,計133100余人,炮兵縱隊、鐵道縱隊,計33670人,合計614700余人。地方武裝,共有吉林、龍江、嫩江、遼北、松江、合江、遼寧、安東、冀察熱遼等軍區,合計為332500余人。東北軍區直屬之司令部、政治部、前後方後勤部及學校,合計為92500人。
總計東北人民解放軍全部實力為1037000余人,擁有長槍385134支,短槍50352支,沖鋒槍12960支,輕機槍15582挺,重機槍3136挺,高射機槍127挺,戰防槍61挺,自動步槍749支,信號槍203支,槍榴彈筒1883個,擲彈筒3959個,六零炮2890門,迫擊炮986門,戰防炮121門,火箭炮253門,步兵炮127門,平射炮58門,速射炮45門,高射炮54門,機關炮108門,山炮324門,野炮194門,榴彈炮92門,十加炮8門,刺刀126171把,軍馬104057匹。
國民黨軍:國民黨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率2個兵團、8個軍、24個師又3個旅,約30萬人防守沈陽及其衛星城市鐵嶺、撫順、本溪、遼陽和新民地區;“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鄭洞國,率2個軍、6個師又3個旅,約10萬人防守長春;“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冀熱遼邊區司令范漢傑率1個兵團、4個軍、14個師,約15萬人防守錦州。正規軍共計約55萬人。
   解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重武器特別是重型火炮、坦克和裝甲車異常缺乏,也沒有空軍;國民黨軍雖然兵力處於劣勢,又被困在幾個孤立的大城市,但裝備精良,陣地堅固。雙方交戰,鹿死誰手尚難預料。
   從兵力上看,解放軍投入兩個兵團、十三個縱隊、十七個獨立師,共五十三個師七十余萬。國民黨軍投入五個兵團、十六個軍、五十一個師共七十萬(東北國軍+東進兵團)。雙方實際參戰兵力基本相當。
再看裝備,關於國民黨軍的武器裝備情況的材料很少,但可以從遼沈戰役之後解放軍的繳獲情況作參考:
   解放軍消滅國民黨軍正規軍四個兵團、十一個軍、三十六個師,非正規軍九個師,共四十五個師,總計47.2萬,其中斃傷6.8萬,俘虜32.43萬,起義2.6萬,投誠6.49萬。繳獲火炮6546門,輕重機槍16293挺,長短槍203960支,坦克160輛,裝甲車180輛,汽車2261輛,飛機9架,戰馬23595匹,電台353部,炮彈270180發,槍彈2435萬發。
   從裝備上看,遼沈前東北共軍103萬擁有長槍385134支,短槍50352支,而殲滅47萬國軍卻繳獲長短槍203960支,從人數平均看,東北國軍的擁有長短槍率和解放軍大體相當,但是被殲滅的東北國軍的武器不可能全部被繳獲,考慮到這一點,東北國軍的擁有長短槍率肯定在解放軍之上.再看輕重機槍,東北共軍103萬擁有輕機槍15582挺,重機槍3136挺,而殲滅47萬國軍光繳獲的輕重機槍就有16293挺,同樣國軍裝備的輕重機槍也不可能全部被繳獲,顯然東北國軍平均裝備的輕重機槍水平大大超過共軍。至於重炮、坦克、裝甲車等,共軍就更不能和國軍相比了。所以,東北解放軍雖然是共軍中武器裝備最好的,但和東北國軍比還是處於劣勢。另外,在實戰中,國軍還擁有絕對的海空優勢,這更是共軍所沒有的。
   綜上所述,遼沈戰役國共雙方的參戰兵力基本相當,而國軍的裝備水平大大超過共軍。所以,遼沈戰役可以算作是一場以弱勝強的戰役。遼沈戰役

1948年9月12日,林彪、羅榮桓率東北解放軍發動攻擊,連克遼寧昌黎、灤縣、興城、綏中、義縣、國民黨軍被分割在錦州、錦西、山海關地區。蔣介石急調北寧縣華北“剿總”的5個師和山東的2個師,連同原在錦西4個師,共11個師,於10月10日至15日猛攻塔山,以解錦州之圍,但未能突破解放軍的陣地。

10月11日,廖耀湘指揮的國民黨軍第九兵團11個師和3個騎兵旅由沈陽馳援錦州,亦被阻止在黑山、大虎山東北地區。

14日,東北野戰軍對錦州市發起攻擊,15日攻克,全殲守敵,俘敵10萬余人。17日,駐守長春的曾澤生率第六十軍26000人起義,其余在東北“剿共”副總司令鄭洞國率領下投降。

蔣介石此時仍想奪回錦州,打通關內外的聯絡,令第九兵團繼續向錦州前進。東北野戰軍主力於26日在黑山、大虎山將第九兵團包圍,經兩天激戰,殲10萬人,廖耀湘等多名高級將領被俘。11月2日解放沈陽、營口,再殲敵近15萬人。

此役歷時52夭,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籌與指揮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華東野戰軍16個縱隊、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和地方武裝共60萬人,於11月6日發動淮海戰役。

遼沈戰役後,國民黨統帥部為避免徐州之部隊重蹈衛立煌集閉全軍被殲的覆轍,決定將劉峙集團主力收縮到津浦路徐州生蚌埠段兩側,采取攻勢防御阻止解放軍南下,必要時放棄徐州,憑借淮河抗擊,確保南京、上海。以徐州為中心

[1] [2] 下一页

就要拆遷了,沒有房產證。能不能分到回遷房?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