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化石怎樣造假 而在市面上,化石造假的手法令人防不勝防,專家說,他們有鑄模、雕刻、上色、移花接木、化石骨粉碾碎、重新做骨骼,以及繪畫和真假混搭這七大手法。而在這七大手法中,人工製作“真假參半”的化石最難識別:通常是將不同個體甚至不同生物的化石通過巧妙的拼接成為一個“化石”,有時也會在破損的真化石上雕刻出已缺失甚至原本沒有的結構,用以提高化石的“完整度”。
人工化石造假多集中在貴州龍、魚化石、蜻蜓化石、鸚鵡嘴龍、三葉蟲以及恐龍蛋化石等,遇到這類化石要格外花些心思,注意仔細觀察,以免上當受騙。
專家說,收藏化石絕對是個技術活,需要有非常強的古生物專業知識,要辨別真假化石,首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知道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指保存在巖層中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和遺跡。化石必須具有生物特徵,如形狀、結構、紋飾和有機化學成分等;或者反映生物生活活動遺留下來的痕跡。通常那些外形似化石卻不具有化石內部結構和構造的無機產物,比如地層中的礦質結核、硬錳礦的樹枝狀沉澱(樹枝石)等不能視為化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