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如何識別新版港幣10元真假正文

如何識別新版港幣10元真假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如何識別新版港幣10元真假
 
怎樣辨別真假票幣

偽鈔是仿照真鈔制造的,它以假亂真,但畢競不是真的,只要我們對它熟悉和用心,總是可以盲出破綻的。有比較才能鑒別,旨先我們要熟悉真鈔的特點,另外也要了解偽鈔的一般特點,經過比較就能識別偽鈔。由於偽鈔的仿真能力不同,在它仿真能力最弱的一個方面識別它和真鈔的不同,再進一步識別其他不同點,以致揭開全部偽裝。
根據過去的實踐經驗,點鈔時一般是通過手摸和眼看同時進行檢查,手摸是摸紙張,囚為鈔紙有與一般紙張不同的質量和手感;眼看主要是看人像(或上景)特點,因為鈔票一般部是凹版印刷,人像(或主景)線條精細清晰有立體感。如果發現可疑,就要進一步從紙張、版面、印刷、油墨等幾個方面全面細致地檢查。如有條件再用儀器測試紙張上的油墨特征,如磁性油墨、熒光油墨等,最後確定真偽。
鑒別外幣真偽是要有個過程的,但是,只要我們熟悉各國鈔票的印制基礎特點,不斷了解世界上出現的假鈔情況,勤學苫練,增強觸覺和現覺的敏感性,就能提高對外幣的鑒別能力。

怎樣直觀辨別真假人民幣


直觀辨別人民幣真偽的方法,可歸納為“一看、二摸、三聽、四測”:


“一看”:一是看水印,把人民幣迎光照看,10元以上人民幣可在水印窗處看到人
頭像或花卉水印,5元紙幣是滿版古幣水印。二是看安全線,第四套人民幣1990版50
元、100元鈔票在幣面右側有一條清晰的直線。假幣的“安全線”或是用淺色油墨印
成,模糊不清,或是手工夾入一條銀色塑料線,容易在幣紙邊緣發現未經剪齊的銀白色
線頭。第五套人民幣的安全線上有微縮文字,假幣仿造的文字不清晰,線條容易抽出。
三是看鈔面圖案色彩是否鮮明,線條是否清晰,對接線是否對接完好,無留白或空隙。


“二摸”:由於5元以上面額人民幣采取凹版印刷,線條形成凸出紙面的油墨道,
特別是在盲文點、“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五套人民幣人像部位等。用手指撫摸這些
地方,有較鮮明的凹凸感,較新鈔票用手指劃過,有明顯阻力。目前收繳到的假幣是用
膠版印刷的,平滑、無凹凸感。


“三聽”:人民幣紙張是特制紙,結實挺括,較新鈔票用手指彈動會發出清脆的響
聲。假幣紙張發軟,偏薄,聲音發悶,不耐揉折。


“四測”:用簡單儀器進行熒光檢測,一是檢測紙張有無熒光反映,人民幣紙張未
經熒光漂白,在熒光燈下無熒光反映,紙張發暗。假幣紙張多經過漂白,在熒光燈下有
明顯熒光反映,紙張發白發亮。二是人民幣有一到二處熒光文字,呈淡黃色,假人民幣
的熒光文字澤色不正,呈慘白色。


哪些部門可以沒收、收繳假幣


中國人民銀行、公安機關和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的工、農、中、建4家國有獨資商
業銀行的業務機構具有沒收假幣的權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
定,凡是辦理人民幣存取款業務的金融機構都可以收繳假幣。
 
一百元港幣大概等於人民幣94元到95元之間.黑市上的價格也差不多這樣,銀行的牌價每天都在變.現在大概就是這樣.5月11日中國銀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1元人民幣=0.98225港幣現在港幣和人民幣基本是1:1,即100港幣大約等於100人民幣。匯率每天都波動,求精確換算沒意義今天100港幣等於96.21456看看你在哪裡兌換了
在香港的銀行兌換比一般兌換店是不同的
銀行應該比較少
好運的話,在香港可以找到一百港幣換一百零八左右的人民幣
不過也要視匯率而定,現在我所知的就是100元港幣兌人民幣100.07元!
補充的是:我昨天去對rmb一百港幣兌rmb是99.7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公布信息稱,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7977元,首度突破7.8∶1關口,受此影響,港幣兌人民幣交易價格跌破1比1水平,報0.9996,這也是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
記者注意到,昨天多家銀行公布的外匯牌價都顯示了人民幣匯率超過港幣這一事實。招商銀行網站下午4∶48分公布的實時外匯匯率顯示,100港幣對人民幣中間價為99.96元,現鈔買入價為99.06元,這意味著,居民手持100港幣現鈔到銀行只能兌換到99.06元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中國即期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掛牌匯價的最重要參考指標,而現鈔買入價則能讓居民直接地感受到匯率的變化。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8關口,這也是人民幣升值繼突破8.1∶1;8∶1;7.9∶1之後,突破的第四個重要關口。
市場人士分析,2005年7月匯改後,人民幣一直保持著穩步升值的態勢,人民幣匯率突破7.8不過是一件平常事。今年,7.7、7.6、7.5等匯率心理關口都將可能被突破,人民幣升值速度也會穩步推進。
深圳老市民都能記得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此漲彼消歷程。上世紀80年代,人民幣兌港幣匯率曾經達到過1∶2.5,也就是說100元人民幣可以兌換到250元港幣。從1993年央行改革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才開始低於港幣,100港幣曾經可兌換110多元人民幣甚至更多今年以來人民幣加速升值。12月4日,人民幣兌港元匯率中間價報100.643∶100,創下去年7月21日匯改以來的新高,其後兩日人民幣兌港元匯價雖然稍微回調,但昨天仍處於100.669∶100高位。上周,用100元港幣到銀行只能換到98.85元人民幣。12年來港幣首次平過人民幣,成為了許多市民近期熱議的話題。

  人民幣兌港幣匯價在建國以後50多年中幾經大起大落,廣州市民對港幣的態度,也一度從當初的不敢想到現在的“平常心”,當中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巨大變遷。

  80年代初外匯券買電器便宜一半

  許多老廣州應該還記得,在解放初期,港幣仍然在廣州流通。因為人民幣當時還沒有建立自己的信用,直到一兩年後,人行重新發行新人民幣,以新兌舊1比10000的價格回收舊版人民幣,人民幣才逐漸在群眾中建立起信用,港幣的價值也在那時起被廣州人淡忘。銀行老行尊陳錦洪在上世紀50年代就在工商銀行工作,盡管如此,到了60年代他已和當時許多老百姓一樣,對港幣與人民幣的兌換價格了解並不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中國銀行能夠從事對私的結售匯,其他銀行的工作人員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匯。

  “那時候,港幣不能在廣州花啊。所以絕大部分人沒見過港幣長什麼樣,更別談港幣兌人民幣匯價了,”據廣州老一代華僑回憶,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人民幣兌港幣匯率42.7:100水平,持續了多年。”

  家住華僑新村附近的盧淑芬對於上世紀60年代港幣兌人民幣的匯價記得一清二楚。盧大姐的祖父和父親早年迫於生計從廣州到了香港打工,在那段艱苦的歲月,幾乎全靠父親在香港寄回來的匯款熬過。父親每個月寄100港元回家,母親就會到銀行去領42.7元人民幣,順便領回相應金額的僑匯證。

  那時候盧大姐年紀還小,依稀記得僑匯證上印有副食品券、購物券,或食油幾斤、糧食幾斤等字樣。那時候,僑匯證不僅可以買油、面,甚至買單車、衣車。“那時很多東西如果沒有僑匯證,有錢也買不到。”後來人民幣逐漸升值,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人民幣兌港幣匯率曾一度飙升到20∶100,港幣越來越不值錢,不少僑戶還為此十分擔憂。

  任職公務員的秦曦先生告訴記者,1985年他受單位公派出差去香港,算是比較早開始可以有機會到香港“旅游”的一批廣州市民。當時,憑出境的證明到銀行可以兌換到一定額的港幣,“如果沒記錯的話,出境應該最多可換1000元港幣。但那時候大概33元人民幣可換到100元港幣,但那時候的工資都只有幾十元人民幣。”第一次到香港,當時秦先生手裡錢不多,單位發幾百元港幣補助都不捨得用,那時候路過金鋪也只是遠遠看兩眼沒買。

  秦先生說,其實在改革開放以後,廣州的物資供應品種已經逐漸豐富起來。上世紀80年代初期,人民銀行還發行了外匯兌換券,拿著兌換券就可以到友誼商店買一些市面比較緊缺的東西,所以外匯兌換券實際使用價值大大高於同值人民幣。秦先生回憶,在友誼商店、中國大酒店門口,外匯兌換券黑市兌換價格約1∶1.8左右(最高時達1∶2),購買高檔進口家用電器時兌換券比人民幣便宜50%~80%不等,而購買進口香煙,飲料及某些生活用品時竟可便宜100%~150%不等。

  1993年後悔太早拋出港幣

  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鄭琳說,對於港幣的看法與她的長輩有了許多不同。小鄭的舅舅在香港,每年春節一家都回到廣州探親。鄭琳回憶說,還沒過年就開始天天數著舅舅回來的時間,因為他回來不僅會帶來好多好吃的巧克力、奶粉和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舅舅出手總是特別大方,每次都給100港元,而且還會給小鄭好多一元兩元的港幣小硬幣放進錢罐裡存著。“港幣花花綠綠的,特別好看。”鄭琳說,過完年當她拿出花花綠綠的港幣舉過頭來向同學炫耀時,孩子們的眼睛頓時集體發亮。過完年,鄭琳拿著小紅包裡的港幣,以人民幣兌港幣60∶100的比價,跟爸爸兌換成人民幣。聽媽媽說,爸爸會把換到的港幣都拿給有路子的朋友,以比官方價格略高的價格換成人民幣,“大人說每100元港幣可以比銀行多換到六七元人民幣。”

  1993年以前,人民幣匯價一直較港元高。但1993年以後,人民銀行宣布進行匯改,取消外匯券,人民幣1年內跌至1美元兌8.4元人民幣,這時港幣才終於超越人民幣價格。當時,港幣兌人民幣黑市牌價曾跌到100∶140。鄭琳媽媽還埋怨爸爸太“猴急”,不應該早早將港幣都換成人民幣。當時鄭琳的表姐在香港上大學,那時留學換外匯的金額仍沒有現在多,而且手續仍然麻煩,為了省事,小鄭爸爸私底下又找了熟人幫忙換港幣。今日香港商鋪愛收人民幣

  時光飛逝,又快到2006年的聖誕節。

  這幾年每到香港年末清貨大減價的時候,赴港“血拼”購物成了白領林靜不可缺少的節目。“帶著成萬港元現金過去,每次都花個清光,好彩有信用卡,再將身上的人民幣全部在香港兌換成港幣,才能全身而回!”

  林靜說,前幾年去香港之前還會到銀行換一些港幣,現在用完就沒有再去銀行換新的了,等下次再去香港的時候,在當地的找換店拿人民幣換港幣。林靜說,雖然銀行現在辦理兌換外匯的手續挺簡單的,但她也懶得去排隊換錢。

  在上周,中國銀行港幣掛牌鈔賣價為98.85元,用100元港幣到銀行只能換到98.85元人民幣,12年來港幣首次平過人民幣!林靜去了香港開會順便購物,發現越來越多的香港商鋪開始收人民幣,一些商店以港幣兌人民幣1∶1平價來收取人民幣。她在鐳射電器店買了個5000元手機,人民幣標價為4950元,港幣標價為5000元,“用人民幣比港幣還要便宜!”把林靜高興壞了。

  中國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最新規定,境內居民個人到港澳購匯指導性限額由原來等值1000美元提高為出境時間半年以內的,每人每次可購匯等值3000美元;出境時間在半年以上的(含半年),每人每次可購匯等值5000美元。而且個人出境後超出購匯金額的消費或支出,還可以允許其回國入境後辦理補購外匯手續。“這對普通游客來說,足夠用了。”

  30年無僑匯證買不到緊俏貨

  1957年12月,僑戶憑銀行“僑匯證明書”到華僑商

[1] [2] 下一页

開眼鏡店怎麼樣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