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高手指點 試驗耳機好壞的簡單方法:就是將耳機線的2個端子相互摩擦,聽耳機內的聲音大小加以判斷!自然是聲音響的為佳,這樣靈敏度高,拾音能力強!
首先,要澄清幾點概念: —— 第一,耳機和耳塞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前者有兩個耳套套在耳朵外面,分為開放式、半開放式、封閉式等幾種,封閉式受外界的影響最小,但佩戴舒適度就相對較差,戴久了容易頭暈眼花(想象一下一個人長時間在一個完全密封的空間裡面會怎麼樣),開放式則相反;耳塞是塞進耳孔裡面去的那種東西,經常有人說森海塞爾mx500耳機,那是不嚴謹的。 —— 第二,pc用的耳機和發燒音響用的耳機與錄音室用的監聽耳機根本是兩回事,從價格上來說剛好涵蓋低中高三個檔次,一般來說越高檔的耳機越難推動,所以發燒得厲害些的和錄音室用的耳機一般要用耳機放大器來推動。能在pc上用的耳機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阻抗不能太高,因為目前市面上的聲卡都是使用普通的運放芯片,頂多有個零點幾瓦的功率(當然,最早期的ess688和部分yamaha芯片聲卡用的是恐怖的功放片,連無源音箱都能搞定,更不用說耳機了),連號稱高檔的創新也是。以前早期的聲卡有兩個輸出口:speakerout和lineout,後來為了節省成本,漸漸的取消了功放片,自然speakerout也消失,只剩下lineout(不過還是沿用speakerout標示),看到這裡,使用板載聲卡的請注意:正常板載聲卡一般功率比單獨的聲卡更小,要考慮一下能否推得動高檔的耳機,特別要求使用sis735的板載聲卡的同志們注意,如果您不插塊單獨聲卡,就甭用耳機了。 —— 第三,凡是好耳機,絕對不會帶上麥克風、調音旋鈕這些玩意兒的,這些東西對音質有致命的影響,典型比較好的耳機都是一根線到底,單邊入耳(就是說不是從兩邊入線的),線材柔軟堅韌,較粗,插頭一般是鍍銅的,某些耳機還帶有轉換成大雙聲道的那種插頭。 —— 第四,價格,並不是越貴的越好,上面說到,一般來說,越貴的耳機阻抗越是大,阻抗太大的耳機很難推動,如果長期音量太高,對聲卡也有些影響,就算你再有錢買個耳放,也要考慮聲卡和耳放的阻抗匹配問題;再者pc上的聲卡一般就處理些mp3、rm之類的音頻流,最頂級常用的不過44k的cd(dvdaudio還沒多少人玩吧?)用太高檔的耳機很浪費,因為根本沒有區別,所以大家不必動辄yy森海的那只怪獸奧菲斯,連那只牛氣哄哄的hd580都不用考慮,pc上用的耳機以200~500米為適度,超過800米就沒什麼必要了。 —— 第五,敬告大家最好不要貪便宜去購買打著“監聽級”招牌的那些sonymdr系列的耳機,這些耳機是真正的洋垃圾中的垃圾,也是筆者見過的最沒有性價比的垃圾之一(筆者也經常到二手市場淘東西),雖然這些耳機很容易推動,看似音質勉強還可以(其實是品牌意識作祟,與一般的市場上的雜牌沒什麼區別),sony耳機的音染是非常非常嚴重的(關於音染,其實就是炒菜放味精的原理,一開始似乎很好吃,但是吃多了就連味覺都喪失了),嚴格來說根本連入門發燒級都不沾邊,更不用說什麼監聽級了,完全是在扯淡。 —— 第六,介紹一下市面上比較適合pc用的耳機,只拿我比較熟悉的說,其他的大家參考相關資料啦: - 1、拜亞動力dt131,這款耳機我用一個詞:強烈推薦,不到300米的價格,高低頻都有相當高的解析度,中頻(也就是人聲)略顯不足,阻抗不算高,一般的聲卡就能推,game、video和mp3的表現力都非常好; - 2、labtec840,這款東西在市場上有無數的仿冒產品,都是打著xx840的旗號的,仿冒產品我聽過幾款,也確實是5、60米左右能夠接受的耳機了,當然正貨labtec的貨色可要好得多,大約130米左右的樣子,這款耳機就是打游戲不錯,瞬間爆發力強,不過對音樂的解析力就比較差了,可以說是基本上粘粘糊糊的; - 3、森海塞爾hd433,這款東西的知名度非常高,一般作為入門級首選,還有相近的型號437等,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價格在250~300之間飄浮不定,我之所以不太喜歡森海這個系列的原因是它們都有些特點:聲音聽起來比較冷(可能不符合東方人習慣),耳朵的夾具比較緊,戴起來不太舒服,如果喜歡靜靜聽古典音樂和抒情歌曲的,這個耳機不錯,但它不適合pop和搖滾; - 4、akgk100,這個玩意兒接近500米的臨界點,是典型的德國鬼子產品,嚴謹、一絲不苟,連聲音都是這樣,可以說是准監聽級產品,它的聲音很多人不喜歡,但是有些人特別喜歡,見仁見智吧,akg還有個k70的型號,330米左右,不過我覺得它沒有森海的hd400系列好,另外akg的東西阻抗比較高,都不太容易推; - 5、歌德sr60,本來這個東西不應該排在最後,以素質來說它絕對是超群的,不過這個產品有點不好的地方就是,這是款搖滾+pop專用耳機,低頻非常強勁,中高頻就相對弱些,有些違背了hi-fi耳機的精神,價格也在500米左右; - 6、鐵三角的,在小日本的產品中,鐵三角絕對是個另類,在一大群以家電轉型的panasonic、sony之流中間,帶的家電味最少的,鐵三角的三個型號:t2、t3、ad5價格和檔次依次遞增,ad5也是500米左右的樣子,但是它們畢竟是小日本的產品,音染也頗為嚴重,特別是低頻段; - 7、還有的品牌是高斯(koss)、愛麗斯,都各有特色,不過我不是很熟悉,就不說了,對了,市面上還有飛利浦的耳機,我只說一句:飛利浦還是乖乖的做它的小家電吧,耳機就免了。
補充:靈敏度的單位是db,這與話筒的參數差不多,靈敏度越高的產品越容易驅動.像dt131的靈敏度是96db,而k100的靈敏度是103db.不過靈敏度的影響遠比阻抗的影響小,輸入音源和輸出設備的阻抗相差太大的話,再高的靈敏度都沒用. 說白了,“監聽級”不等於“很動聽”、“很好聽”。監聽級的設備只是力求對音源的播放不加渲染,對其真實還原。也就是說,監聽級的設備對音源的播放應該是最無個性的,它極力避免對音源的音色、音質等產生影響。這樣,錄制的東西才能適應千家萬戶冷暖不同的設備。否則,用暖色的設備監聽下錄制的動聽音樂用冷色的設備播放,會讓你吃驚——哪兒來的怪音!因此我認為,除了執意體驗原音原色外,在錄音棚外不必追求“監聽級”,它帶給你的只是“平淡”。像某些js瘋狂吹噓本來音染就十分嚴重的sony耳機,稱之為“監聽耳機”,我覺得十分惡心,有些不太懂的人購買了之後,還沾沾自喜,自以為購買到了世界頂級廠商的頂級產品,還那麼便宜。 耳機阻抗4~16歐姆那些都是很低檔的cheap貨,dt131是40歐、hd433是32歐,k100最厲害,有100歐姆. 本來愛華還比較有性格,誰知道給sony收購了,大陸市場也就森海的mx系列和sony競爭~~~~~ 這兩家各有千秋,sony的耳塞遠比耳機做得好,而耳塞的阻抗比較低,一般的聲卡都可以輕松對付 耳塞基本上是價格決定檔次.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