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外形和內質有很明顯的差異。
(三)真茶與假茶 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特征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異。據唐代陸羽《茶經》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樹如瓜蘆,葉如栝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榈,莖如丁香,根如胡桃”。茶葉則由茶樹幼嫩芽葉經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獨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所稱;“凡違茶,味苦甘,微寒無毒,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決定茶葉功用的是其內含的生化成分,這是近代借助化學方法逐漸提示的。假茶,乃是形似茶樹芽葉的其它植物的嫩葉,如柳樹葉、冬青樹葉、女貞樹葉、槭樹葉等,做成類似茶葉的樣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體健康。
(四)高山茶與平地茶 明代陳襄古詩曰;“霧芽吸盡香龍脂”,是說高山茶的香氣特別好。朱德在品飲廬山雲霧茶後也曾題詩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都是指高山茶的滋味特別醇厚。古往今來,我國的歷代貢茶,傳統名茶,直至當代新創制的名茶、優質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更有許多名茶,干脆以高山雲霧命名,如浙江華頂雲霧、江西廬山雲霧、江蘇花果山雲霧、湖北熊洞雲霧、湖南南岳雲霧等等。
鑒別茶葉質量的優劣,目前仍以感官審評為主,理化檢驗為輔,即主要通過視覺、嗅覺、觸覺來審評。茶葉審評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看干茶,二是開湯評茶。1、看干茶看干茶法是看茶葉外形的松緊、整碎、淨度和茶葉的色澤。1)松緊。條索緊細而2)重實的為優3)粗而4)松、細而5)碎為差。6)整碎。條多而7)整齊均勻者為優8)條粗細不9)勻者為差。10)淨度。無茶梗、葉柄、茶籽者為優11)反之為差12)混有泥沙、草木者為更差。13)色澤。紅茶烏褐而14)油潤者為優;15)灰褐色者為差。綠茶翠綠有光者為優16)枯黃或發暗者為差。凡紅茶含有較多的橙黃色芽尖的;17)綠茶含有較多的白毫的為高級。2、開湯評茶法開湯評茶是看茶葉的內在質量。茶葉和開水的比例一般是1克干茶沖入50毫升開水,蓋上蓋泡5分鐘後,倒入茶杯內,先看湯色,次聞香氣,再品滋味,最後看葉形。1)湯色。要求綠茶清澈明亮2)紅茶紅艷明亮3)烏龍茶橙紅清澈明亮。4)香氣。要求綠茶鮮高濃強持久5)紅茶鮮高濃強持久蜜香6)烏龍茶鮮高濃烈花香7)滋味。要求綠茶鮮細純濃8)紅茶鮮醇甘濃帶蜜糖香9)烏龍茶葉濃烈韻長蘭香10)葉形。要求綠茶肥壯、黃綠透明11)紅茶紅色明亮嫩勻12)烏龍茶葉底邊紅、心綠、柔軟、明亮。 怎樣鑒別茶葉的優劣呢?
鑒別茶葉的優劣,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判別。
外形:
主要從茶葉的條索、嫩度、色澤、淨度幾方面鑒別。
條索:條形茶的外形叫條索。經緊細、圓直、勻齊、重實為好;
嫩度: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老嫩和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制成的細而有尖峰的條索)的比例。一般紅茶以芽頭多、有峰苗、葉質細嫩為好;綠茶的炒青以峰苗多、葉質細嫩、重實為好;烘青則以芽毫多、葉質細嫩為好。
色澤:看茶葉的顏色和光澤。紅茶的色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有嫩綠或翠綠、洋綠、青綠、青黃,以及光潤和干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為好。
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含梗、末或者其它非茶類的雜質,以無梗、末和雜質的為好。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有無煙、焦、霉、馊、酸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氣味。
內質審評包括評定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
取一小撮茶葉,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並蓋上杯蓋。5分鐘後,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滋味;最後看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
香氣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可反復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高低,強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煙、焦、霉味或其它異味。
湯色
茶葉內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的色澤叫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以湯色明亮、純淨透明、無混雜的為好;湯色灰暗、混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艷明亮為優,綠茶以嫩綠色為上品。
滋味
茶葉經沸水沖泡後,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嘗時,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弱、鮮爽、醇和或苦澀等。
葉底
觀察杯中經沖泡後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以用手指去按壓,去判斷它的軟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花茶的審評標准主要是香氣和滋味。以花香鮮濃持久、滋味醇和鮮美、湯色葉底嫩綠明亮為 ================================================== (一)新茶與陳茶 習慣上,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采摘的頭幾批鮮葉,經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茶葉收購部門的“搶新”,茶葉銷售部門的“新茶上市”,茶葉消費者的“嘗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采制加工而成的幾批茶葉。但也有將當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而將上年甚至更長時間采制加工而成的茶葉,即使保管嚴妥,茶性良好,也統稱為陳茶。這樣,在現實生活中,既有多數茶葉品種新茶比陳茶好,但也有陳茶不亞於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
(二)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茶樹由於在年生長發育周期內受氣溫、雨量、日照等季節氣候的影響,以及茶樹自身營養條件的差異,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葉自然品質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冬茶甘”,這是人們對季節茶自然品質的概括。在我國四季分明的長江中下游茶葉主產區,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的劃分,一般是從季節變化結合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性進行的,通常,春茶是指當年春節至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葉;夏茶是指6月初至8月初采制而成的茶葉;8月中至10月末采制的茶葉稱之為秋茶;11月至12月采制的茶葉,就算冬茶了。由於茶季不同,采制而成的茶葉,其外形和內質有很明顯的差異。
(三)真茶與假茶 真茶與假茶,既有形態特征上的區別,又有生化特性上的差異。據唐代陸羽《茶經》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樹如瓜蘆,葉如栝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榈,莖如丁香,根如胡桃”。茶葉則由茶樹幼嫩芽葉經采摘、加工而成,有其獨特的功用,如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所稱;“凡違茶,味苦甘,微寒無毒,去痰熱,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氣,清神少睡。”決定茶葉功用的是其內含的生化成分,這是近代借助化學方法逐漸提示的。假茶,乃是形似茶樹芽葉的其它植物的嫩葉,如柳樹葉、冬青樹葉、女貞樹葉、槭樹葉等,做成類似茶葉的樣子,再冒充真茶出售,它有害人民身體健康。
(四)高山茶與平地茶 明代陳襄古詩曰;“霧芽吸盡香龍脂”,是說高山茶的香氣特別好。朱德在品飲廬山雲霧茶後也曾題詩曰:“廬山雲霧茶,味濃性潑辣”。都是指高山茶的滋味特別醇厚。古往今來,我國的歷代貢茶,傳統名茶,直至當代新創制的名茶、優質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更有許多名茶,干脆以高山雲霧命名,如浙江華頂雲霧、江西廬山雲霧、江蘇花果山雲霧、湖北熊洞雲霧、湖南南岳雲霧等等。
鑒別茶葉質量的優劣,目前仍以感官審評為主,理化檢驗為輔,即主要通過視覺、嗅覺、觸覺來審評。茶葉審評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看干茶,二是開湯評茶。1、看干茶看干茶法是看茶葉外形的松緊、整碎、淨度和茶葉的色澤。1)松緊。條索緊細而2)重實的為優3)粗而4)松、細而5)碎為差。6)整碎。條多而7)整齊均勻者為優8)條粗細不9)勻者為差。10)淨度。無茶梗、葉柄、茶籽者為優11)反之為差12)混有泥沙、草木者為更差。13)色澤。紅茶烏褐而14)油潤者為優;15)灰褐色者為差。綠茶翠綠有光者為優16)枯黃或發暗者為差。凡紅茶含有較多的橙黃色芽尖的;17)綠茶含有較多的白毫的為高級。2、開湯評茶法開湯評茶是看茶葉的內在質量。茶葉和開水的比例一般是1克干茶沖入50毫升開水,蓋上蓋泡5分鐘後,倒入茶杯內,先看湯色,次聞香氣,再品滋味,最後看葉形。1)湯色。要求綠茶清澈明亮2)紅茶紅艷明亮3)烏龍茶橙紅清澈明亮。4)香氣。要求綠茶鮮高濃強持久5)紅茶鮮高濃強持久蜜香6)烏龍茶鮮高濃烈花香7)滋味。要求綠茶鮮細純濃8)紅茶鮮醇甘濃帶蜜糖香9)烏龍茶葉濃烈韻長蘭香10)葉形。要求綠茶肥壯、黃綠透明11)紅茶紅色明亮嫩勻12)烏龍茶葉底邊紅、心綠、柔軟、明亮。 怎樣鑒別茶葉的優劣呢?
鑒別茶葉的優劣,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判別。
外形:
主要從茶葉的條索、嫩度、色澤、淨度幾方面鑒別。
條索:條形茶的外形叫條索。經緊細、圓直、勻齊、重實為好;
嫩度: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老嫩和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制成的細而有尖峰的條索)的比例。一般紅茶以芽頭多、有峰苗、葉質細嫩為好;綠茶的炒青以峰苗多、葉質細嫩、重實為好;烘青則以芽毫多、葉質細嫩為好。
色澤:看茶葉的顏色和光澤。紅茶的色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有嫩綠或翠綠、洋綠、青綠、青黃,以及光潤和干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為好。
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含梗、末或者其它非茶類的雜質,以無梗、末和雜質的為好。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有無煙、焦、霉、馊、酸味或其它不正常的氣味。
內質審評包括評定香氣、滋味、湯色和葉底。
取一小撮茶葉,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泡,並蓋上杯蓋。5分鐘後,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滋味;最後看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
香氣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可反復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高低,強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煙、焦、霉味或其它異味。
湯色
茶葉內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的色澤叫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以湯色明亮、純淨透明、無混雜的為好;湯色灰暗、混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艷明亮為優,綠茶以嫩綠色為上品。
滋味
茶葉經沸水沖泡後,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嘗時,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弱、鮮爽、醇和或苦澀等。
葉底
觀察杯中經沖泡後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以用手指去按壓,去判斷它的軟硬、厚薄和老嫩程度。
花茶的審評標准主要是香氣和滋味。以花香鮮濃持久、滋味醇和鮮美、湯色葉底嫩綠明亮為 ================================================== (一)新茶與陳茶 習慣上,將當年春季從茶樹上采摘的頭幾批鮮葉,經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茶葉收購部門的“搶新”,茶葉銷售部門的“新茶上市”,茶葉消費者的“嘗新”,指的都是每年最早采制加工而成的幾批茶葉。但也有將當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葉,稱為新茶;而將上年甚至更長時間采制加工而成的茶葉,即使保管嚴妥,茶性良好,也統稱為陳茶。這樣,在現實生活中,既有多數茶葉品種新茶比陳茶好,但也有陳茶不亞於新茶,甚至反比新茶好的。
(二)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茶樹由於在年生長發育周期內受氣溫、雨量、日照等季節氣候的影響,以及茶樹自身營養條件的差異,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葉自然品質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冬茶甘”,這是人們對季節茶自然品質的概括。在我國四季分明的長江中下游茶葉主產區,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的劃分,一般是從季節變化結合茶樹新梢生長的間歇性進行的,通常,春茶是指當年春節至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葉;夏茶是指6月初至8月初采制而成的茶葉;8月中至10月末采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