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一座石造捨利塔,是大愚禅師塔。這座塔建於五代時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塔身後壁有銘文可證。塔全部為石造,平面方形,扁平的須彌座上放置基座,基座上下層為仰伏蓮瓣,中間石面上雕刻獅子和馴獅人。塔身南面開方形門,門兩側各雕一尊守門力士,一個持劍,一個持戟,門的上部雕刻飛天口塔身之上為四面坡式的塔頂,雕刻著檐角翹起的飛檐,還有瓦垅、垂脊、—垂獸等。形制古樸大方,莊嚴凝重。
北禅寺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面上,又名“北禅庵”,屬臨濟宗。始建於唐朝,清姚循義《西湖志》載:“北禅寺在北關外五鳳村”。後禅寺旋廢。宋朝宰相李剛重建。明羨生法師修葺。清康熙癸丑年(1673年)郡人鄭開極復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和古物毀損嚴重,唯余大雄寶殿、天王殿、五觀堂、一眼井、一尊玉佛、一口古鐘而已。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北禅寺歸還佛教,由樂和居士施資修復,重塑佛像。1995年建祖師塔、鐘塔和宿捨,1998年重修大殿,12月10日出土一塊碑,碑文寫著“華林了庵完公禅師壽域”,碑右邊有“成化元年……三月立”七字,左邊尚余“本山”二字。又建念佛堂一座。本寺還有一棵十分茂盛的芒果樹,樹齡約150年左右。
北禅寺現任住持智雄法師,福建省福州市人,1992年出家,師從永慈法師。1997年畢業於重慶市佛學院,1998年4月20日擔任本寺住持,除主持本寺法務之外,又至力於救濟災民和扶持教育,現任監院華禅法師,27歲,1990年出家,師從惠參法師,1991年就讀於浙江普陀山佛學院,1995年2月1日接任監院,為本寺的修復作了重大貢獻。
開化寺原是明朝謝挺柱私宅,明嘉靖三年知府汪文盛捐資建寺,標"開化"之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總督金世榮疏浚西湖,重修開化寺。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十四(1759年),巡撫潘思渠、總督楊廷璋先後修建,開化寺蔚為壯觀。楊廷璋禮請怡山西禅寺方丈傳邊汝密禅師兼任開化寺住持。開化寺成為西禅寺廨院。1985年,西湖疏浚時,開化寺得以重修,成為西湖園林之一景。2006年秋,為進一步落實宗教政策,市裡決定將開化寺交西禅寺管理。開化寺功能定位為宗教活動場所,佛教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展示窗口。此後,西禅寺僧人入住,西禅寺對開化寺進行修繕,恢復了大雄寶殿、客堂和禅堂等原貌,開化寺現已修葺一新。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