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裡有買lush lush 風格:alternative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britpop(英倫搖滾)dreampop(夢幻流行)noisepop(噪音流行)shoegazing(shoegazing) 介紹: lush來自英國著名獨立音樂大本營/唱片公司4ad。獨立公司的意思是指不附庸於任何一家超級壟斷唱片公司址下,完全實行自立、自主的獨立操作原則;更重要的是每個獨立唱片公司都有一個個性強烈的音樂指向/氛圍,即其旗下的樂隊/個人都有一個大概統一的音樂風格范疇;另外,這類唱片公司一般是將藝術家創作的自由度放到最大,而不會為了商業效果而去過分的約束、限制。4ad是這一領域佼佼者,它不但堅持了20年屹立不倒,不為大公司所吞並,而且始終堅持了自己獨立的音樂態度。 比起其他80年代末期同時崛起的英倫團體,在1998年成軍,lush的命運似乎走的特別坎坷,因為除了主唱chrisacland後來不幸於1996年因為長期憂郁症而上吊自殺外當時的樂團的發展又因shegazing樂派如彗星般迅速崛起,離散而讓lush的組團命運也隨同大起大落,只到1998年宣布解散而結束。 一般而言,lush或許未如同樂派的mybloodyvalentine或ride那樣受到樂評界的諸多推崇,但不可否認,身為低調廠牌4ad仙樂派主要代表樂隊之一,他們對於當時的樂壇發展規律著實有其重要的貢獻。有人稱其為強硬派女權主義樂隊,但在他們的音樂中,往往是仙樂缥缈的女聲伴隨著甜美的白色guitar噪音,營造出一種異樣的美感,也可以這樣說,他們踩在了cocteautwins的肩膀上,但是比他們的前輩更進了一步。"lightfromadeadstar"就是他們的絕出代表作。聆聽那來自星辰的夢幻靈聲,已經超越了現實的空間和時間,配樂更是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已來不及區分音樂與床的不同,能帶來如此美妙的夢境,堪稱唯美另類的不朽之作! 組建時間:1988年 解散時間:1998年 國籍:英國 專輯: ciao!bestoflush、lovelife、split、spooky、gala 露詩lush品牌故事 品牌誕生地:英國 品牌定位:天然特色美妝,以專賣店形式發售。 品牌特色及發展史: 走進lush專賣店,沒有一個顧客不是“wow”聲大叫,逐一又摸又聞,笑彎了腰地買個不停。那裡布置得像歐美小鎮常見的農夫自由市場,缤紛擺設的產品,一個個看上去像美味糕餅、新鮮蔬果,連氣味都像透了,其實卻是lush新鮮手工制造的美妝用品。其中,最出名的是精美的香皂、沐浴球,顧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切割、稱重計價。把簡單尋常的沐浴過程變得新奇有趣。 號稱“天然美容的新生品牌”的lush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曾任頭發營養師的英國人markconstantlne以食物為創作主題,在1978年將手工制造的沐浴產品賣進thebodyshop(美體小鋪),1988年在英國南部的海濱小城poole成立cosmeticstogo。 可惜,一連串的機緣捉弄,公司被迫清盤倒閉,創作靈感卻沒有就此停息。1994年,mark卷土重來,在poole開始了旗艦店(29highstreet,poole),正名lush,1995年在倫敦king'sroad成立的分店,風靡全球。 肥皂款式有巧克力、蛋糕、糖果……只要你見過、吃過的,lush就有“香皂”版本。實在太逼真了,店鋪不得不張貼“請勿食用”大字警告。如今的主打是沐浴氣泡彈ballistics(亦稱bathbomb),又在取英文名字上極盡诙諧巧思。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通過生物技術,科學家可以把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然後植入另一種生物體內。例如,北極魚體內的某個基因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抽出,植入西紅柿裡,於是就制造出新品種的耐寒西紅柿。像這樣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植物(轉基因煙草)在美國成功培植。
迄今為止,轉基因牛羊、魚蝦、糧食、蔬菜、水果在國際上均有培育並已投入市場。
我國轉基因食品法規
基於轉基因食品潛在安全的不確定性,世界各國政府都加強對轉基因食品進行管理。主要原則是:一、執行嚴格的安全評價制度;二、標識制度,即在轉基因食品包裝上加貼標識。目前我國轉基因食品法規主要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01年5月9日實施。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估管理辦法》,2002年3月20日起實施,第一次將轉基因從低到高分為4個等級。
《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2002年3月20日起實施。
《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2002年3月20日起實施,規定對轉基因產品實施標識制度。第一批標識管理的轉基因生物目錄是:大豆種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種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種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種子、番茄種子、鮮番茄、番茄醬。
《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2002年4月8日頒布,7月1日起實施。
《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2004年6月12日頒布。
市場情況
據有關專家分析,轉基因產品約占美國農業和食品出口的35%,出口價值約為120億美元;如果再將用轉基因產品喂養的牲畜也計算在內的話,其出口價值至少會翻一番。僅去年一年,中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就超過了1500萬噸。對美國的轉基因作物生產者來說,他們確實抱住了一只下金蛋的雞。
我國市場目前主要的轉基因作物都源自進口,主要集中在大豆、油菜、玉米等產品。大量進口的大豆經過加工,被制成了食用油、豆腐和豆奶等產品。
也就是說,近年來,我們吃的大部分豆制品都是轉基因產品。那麼,強制性的標簽制度就是必要的。因為這是對消費者最起碼的一個尊重———他們有知情權,他們也有選擇權,他們應該自己來決定吃還是不吃,誰也不能剝奪他們的這種權利。
一些負責任的科學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它會給人類帶來傷害;但是,體弱多病者、老人以及孩子最好盡量不吃這種食品。
事件回顧
2003年7月1日,我國衛生部開始實施《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規定轉基因食品必須貼上特定標志,以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北京市農業局隨後對北京市場上14家企業共22種豆類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結果表明,22種產品全部為轉基因產品,卻都沒有明確標識。
7月9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食品規范委員會聯合宣布,通過了一個關於如何評估借助生物工藝學生產食品的法規,其中包括轉基因食品風險問題這一劃時代的協議,50多項新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標准獲得通過。
7月22日,歐盟通過了關於轉基因產品的新法規,被封禁了5年之久的歐洲市場又將開始為轉基因產品打開大門。
8月6日,美國農業部出台一項新規定,要求加強對經過基因改造後供造紙業、清潔劑制造業等工業用基因農作物的管理。按照新規定,企業必須提出申請並得到政府批准,才能進行工業用基因工程作物的實驗種植。
10年前距人們還極其遙遠的轉基因食品,今天,已經悄然無息地走進了我們的廚房,擺上了我們的餐桌。
《市場報》2004年06月18日第十四版
來源:人民網-市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