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生育苗1、種子的采收和處理。選用育苗的種子應在10年生左右的樹齡,無病蟲為害,結果穩定,連年豐產的母樹上采摘。將完全成熟(即將裂口)的果實於晴天中午采摘下來後,攤放在通風干燥的室內陰干後,果實自然裂口,種子脫落時,將其種子篩出來後放入清水中浸泡一天後換水。在換過水中加入1000倍70%甲其托布津或600倍50%多茵靈給種子消毒,以預防苗期病害。2、苗地的選擇。(1)地勢。選擇不易積水,又能澆灌,通風透光的地方。(2)土壤。土壤是苗木生長好壞的基礎。土壤結構、土質、肥力強度都直接影響到苗木的生長發育。為此,要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地方。籐椒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嚴,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在山地鈣質土壤中生長良好。(3)水份。籐椒在苗期生長中也需要充足的水份,所以選苗地要有水源條件。3、苗地的整理。苗地一定要深翻,整平整細,讓深層土壤熟化,增強土壤的通透性能,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育出好苗壯苗。4、播種的時間與方法。(1)時期。播種時期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為主。秋播能減少貯藏保管種子的麻煩,在本縣當年入冬前苗木長到10厘米高以上,但越冬最好覆蓋塑料膜,而春播又減少冬季復膜的麻煩。(2)方法。播種分大田播種和苗床播種。播種方法可點播、條播和撒播。為了便於管理,一般采用苗床式播種,在此著重介紹苗床(廂)式播種方法。苗術做成1米寬,床與床之間留30厘米人行道。將床(廂)面整細整平,四周作埂(如育海椒苗),整理廂面時撒磷肥(按每畝100公斤計算),結合平整廂面而將肥入土。將廂面整平後用糞輕水滲透,然後撒入種子,覆土2厘米左右,再用90%的敵百蟲原粉兌水600倍用噴務器將廂面覆蓋種子的土層噴至濕潤,這樣一是保持廂面有一定的濕度,二是殺死地下害蟲(如螞蟻、土狗子等),使種子不受損失。有條件的在廂面上撒上1厘米厚的鋸木,既能保溫,又能抑制雜草的生長。5、播種後的管理播種後的主要管理措施有覆膜或覆草、澆溉、施肥、松土、除草和病蟲防治。1、覆蓋。為保持廂面土壤濕度和溫度、防止土壤板結和鳥獸危害,最好用農膜采用拱棚覆蓋;也可用稻草覆蓋,但效果不如農膜。經覆蓋後的苗床出苗早而齊,當苗高4—5厘米時進行間苗,間密補稀,讓幼苗均勻分布。2、澆溉。為了保證苗木生長的水分供應,不能等苗木萎蔫了才澆水。一般當土表層5厘以下出現干燥就要馬上澆水。3、施肥籐椒苗期主要以有機肥配速效氮肥(尿素)為主,能配用生物肥料更好。方法是先將尿素或其它生物肥料均勻撒在苗床上,然後施入糞清水。注意:苗期施肥要少吃多餐,少施勤施,不要施心狠肥,以免造成肥害。在苗期還要不定時地施根外追肥。就是用含有氮、磷、鉀、鐵、鎂、錳、銅的微量元素。如寶力豐50克兌水30斤(一噴務器)葉面噴務。6、松土除草:及時松土,既除了草,又保持了苗地有良好的通透性,減少水份蒸發,促進氣體交換,促使苗木能快速生長。及時除草既能減少病蟲害發生,又避免了雜草與苗木爭肥。7、病蟲防治:從種子下地到苗木出圃,都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原則上是以防為主,以治為輔,防重治。苗期地下蟲有土狗子、土蠶等,葉面害蟲有蚜蟲,鳳蝶等。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等。地下害蟲用敵百蟲或地蟲清兌水灌根,葉面用敵殺死8毫升,加多菌靈25克或甲基托布津20克兌水30斤噴霧。8、容器育苗:有條件的可采用容器育苗,如紙制營養袋、塑料膜營養袋、營養磚等方法育苗。(二)無性繁殖1、嫁接技術:(1)砧木的選擇。能以野生花椒幼樹作砧木最好,具有親和能力強、高抗病蟲害的特點。也可用共貼進行。可小苗低接,也可老樹高接。(2)嫁接方法。可用芽接、枝接、切接、腹接、劈接等方法都可以,具體方法根據所嫁接的樹齡而定。三、建園與管理(一)園地的選擇:建立籐椒園,應選擇坡中下部的陽坡或半陽坡,盡量選坡度小,坡面大的地方,如大於25度的坡地應坡改梯後現時栽苗。(二)栽植時期與密度:1、時期。籐椒定植以春栽和冬栽為好。春栽宜在芽眼萌動時;冬栽應在立冬前後進行。2、密度。坡地宜密植,可以3×2.5米坡度小,土層厚的地塊可栽3×3米,畝栽90株—75株。房前屋後、路旁堰邊可按株距2.5米栽植。(三)定植方法:在規劃好的園地按適宜的株行距離打窩,土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