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嗎? 飛躍家用電動縫紉機在杭州飛躍家用電動縫紉機專賣店有銷售,另外,在杭州,也有維修點,您可以撥打114百事通詢問。產品參數:fy811縫紉機具簡單、易學、好操作、易維護等功能,采用工程塑料外殼,造型美觀;針距與針擺幅度采用撥盤式旋鈕調節,按鈕式倒縫扳手,操作方便。穿針引線最輕松簡單,腳控無極變速開關,初學者只須像踩汽車油門一樣輕輕一踩,即可縫紉自如,讓不曾使用過縫紉機的人也能隨意上手。◆運行穩定,噪音較小,工作能力非常強,亦可做為專業縫紉工具。◆腳踏式控制,調節針距與張力一撥旋鈕就行,簡單易用。◆彎臂較大。方便您制作窗簾、被套等大件布藝。◆帶照明小燈,夜晚縫紉也能看得清晰。◆有方便提手,取拿容易。◆配工具盒,包含拆線刀、線梭、螺絲刀,及釘扣、拉鏈、鎖鈕壓腳等配件。 你見過腳踩木工車床嗎?我國在三千年前就出現了木工工種,造就了木工始祖魯班. 魯班本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春秋時魯國人。因般與班同音,故 稱魯班。魯班出身於一個工匠世家,從小勤學好問,學會了多種手藝,像蓋房子、造橋、雕刻等,樣樣都會. 可以肯定世界第一台機床是中國人早在3000年前就創造出來了.歷史上數控機床有明確記載,1952年於美國。但是普通機床就很早了,1774年,英國的威爾金森發明較精密的炮筒镗床,這是第一台真正的機床—加工機器的機器。手動驅動的簡單機床(用於加工木制品)就更無法得知確切年份,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了,這裡有點資料你可以自己看看: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5000年,中國出現原始耕地工具——耒耜。
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和埃及人開始使用青銅器。
公元前2800年,中國甘肅東鄉馬家窯文化遺址留存錫青銅鑄成的銅刀。
公元前2500年,伊拉克和埃及用失蠟法鑄造金屬飾物。
公元前2400年,埃及出現腕尺。
公元前2000年,中國甘肅武威皇娘娘台齊家文化遺址留存經過冷鍛的紅銅刀、鑿。
埃及等地出現樹木車床。
中國開始制造以圓木板為行走部件的車輛。
公元前1600年,中國用天然磨料磨制銅器和玉器。
公元前1400年,中國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縣留存經過熱鍛的鐵刃銅钺。
公元前1400年,中國河南安陽殷墟留存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方鼎。
中國河南安陽殷墟留存經過再結晶退火的金箔。
中國出現象牙尺。
公元前1400年,小亞細亞的古國赫梯王國開始使用鐵器。
公元前1300年,中國始用銅犁。
中國用研磨方法加工銅鏡。
公元前1000年,中國出現帶鐵犁铧的犁。
公元前1000年,中國發明冶鑄用鼓風機。
公元前770年,中國開始使用失蠟鑄造方法。
中國出現可鍛鑄鐵和鑄鋼。
中國已普遍采用漏壺計時
公元前770年,中國湖北銅綠山春秋戰國古銅礦遺址留存木制辘轳軸。
中國出現制造戰船的工場
公元前700年,中國發明滑輪。
公元前513年,中國的《左傳》記載世界上最早的鑄鐵件——晉國鑄刑鼎。
公元前500年,中國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留存春秋戰國時期最復雜、最精美的青銅器—曾侯乙尊盤和曾侯乙編鐘,編鐘由8組65枚組成,采用渾鑄法鑄造。
中國春秋末期的齊國編成手工藝專著《考工記》。
公元前476年,中國已有用天然磁鐵制成的指南針—司南。
中國開始用疊鑄法鑄造刀幣。
中國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留存的鋼劍中有淬火組織,矛、箭铤中有正火組織。
中國河南洛陽留存經脫碳退火的白口鑄锛,表面已脫碳成鋼。
中國河南信陽留存汞齊鎏金器物。
公元前476年,中國山西永濟縣蘖家崖留存青銅棘齒輪(直徑25毫米,40齒)
中國河北武安午汲古城遺址留存鐵制棘齒輪。
公元前400年,中國的公輸班發明磨。
公元前220年,希臘的阿基米德創制螺旋提水工具。
希臘的阿基米德提出物體浮動理論——阿基米德原理。
公元前206年,中國西漢出現青銅鑄件透光鏡。
公元前206年,中國的炒鋼和百煉鋼技術日益成熟。
中國四川成都市站東鄉留存滑車。
公元前113年,中國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留存經過滲碳處理的佩劍。
公元前100年,羅馬發明水車。
中國出現水輪(水輪機雛形)
公元元年~1700年
公元1世紀,亞歷山大的希羅在其《氣動力學》中記載利用蒸汽作用旋轉的氣轉球(反動式汽輪機雛形)。
公元9年,中國制出新莽卡尺
25~221年,中國的畢岚發明翻車(龍骨水車)。
中國的杜詩發明冶鑄鼓風用水排。
78~139年,中國的張衡發明渾天儀(水運渾象),由漏水驅動,能指示星辰出沒時間。
2世紀,中國用花紋鋼制造寶刀、寶劍。
105年,中國的蔡佗監造出良紙。
220~230年,中國出現記裡鼓車。
235年,中國的馬鈞發明由齒輪傳動的指南車。
265—420年,中國的杜預發明由水輪驅動的連機碓和水轉連磨。
4世紀,地中海沿岸國家在釀酒壓力機上應用螺拴和螺母。
5~6世紀,中國發明磨車。
420~589年,中國出現車船。
550—580年,中國的綦母懷文發明灌鋼技術。
618—907年,中國西安沙坡村留存銀質被中香爐,結構奇巧。
700年,波斯開始使用風車。
953年,中國鑄造大型鑄鐵件——滄州鐵獅子(重5000千克以上)。
1041~1048年,中國的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88年,中國的蘇頌、韓公廉制成帶有擒縱機構的水運儀象台
1097年,中國在山西太原晉祠鑄有四個大鐵人—宋代鐵人。
1127~1279年,中國發明水轉大紡車。
1131~1162年,中國記載走馬燈(燃氣輪機雛形)。
1263年,中國的薛景石完成木制機具專著《梓人遺制》。
1330年,中國的陳椿在《敖波圖》中記載化鐵爐(攙爐)。
1332年,中國用銅制造大炮。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成機械鐘,以重錘下落為動力,用齒輪傳動。
1395年,德國出現桿棒車床
1439年,德國谷騰堡發明木制凸版印刷機。
1608年,荷蘭的李普希發明望遠鏡。
1629年,意大利的布蘭卡設計出靠蒸汽沖擊旋轉的轉輪(沖動式汽輪機的雛形)。
1637年,中國刊印了宋應星的科學技術著作《天工開物》,書中對中國古代生產器具和技術有詳細記載。
1643年,意大利的托裡拆利通過實驗測定標准大氣壓值為760毫米汞柱高奠定了流體靜力學和液柱式壓力測量儀表的基礎。
1660年,法國的帕斯卡提出靜止液體中壓力傳遞的基本定律,奠定了流體靜力學和液壓傳動的基礎。
1650~1654年,德國的蓋利克發明真空泵,1664年他在馬德堡演示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首次顯示了大氣壓的威力。
1656~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創制單擺機械鐘。
1665年,荷蘭的列文胡克和英國的胡克發明顯微鏡。
1698年,英國的薩弗裡制成第一台實用的用於礦井抽水的蒸汽機—“礦工之友”,首次將蒸汽用作工業動力。
公元1700年~1800年
1701年,英國的牛頓提出對流換熱的牛頓冷卻定律。
1705年,英國的紐科門發明大氣活塞式蒸汽機,取代了薩弗裡的蒸汽機。
1709~1714年,德國的華佗海特先後發明酒精溫度計和水銀溫度計,並創立以水的冰點為32度、沸點為212度、中間分為180度的華氏溫標。
1713~1735年,英國的達比發明用焦炭煉鐵的方法。1735年,達比之子將焦炭煉鐵技術用於生產。
1733年,法國的卡米提出齒輪嚙合基本定律。
1738年,瑞士的丹尼爾第一·貝努利建立無粘性流體的能量方程—貝努利方程。
1742~1745年,瑞典的攝爾西烏斯創立以水的冰點為100度、沸點為0度的溫標。1745年,瑞典的林奈將兩個固定點顛倒過來,即成為攝氏溫標。
18世紀中葉,法國的拉瓦錫和俄國的羅蒙諾索夫提出燃燒是物質氧化的理論。
1755年,瑞士的歐拉建立粘性流體的運動方程—歐拉方程。
1764年,英國的哈格裡夫斯發明豎式、多錠、手工操作的珍妮紡紗機。
1769年,英國的瓦特取得帶有獨立的實用凝汽器專利,從而完成了蒸汽機的發明。這種蒸汽機後於1776年投入運行,熱效率達2~4%。
法國的居諾制成三輪蒸汽汽車,這是第一輛能真正行駛的汽車。
1772~1794年,英國的瓦洛和沃恩先後發明球軸承。
1774年,英國的威爾金森發明較精密的炮筒镗床,這是第一台真正的機床—加工機器的機器。它成功地用於加工汽缸體,使瓦特蒸汽機得以投入運行。
1785年,法國的庫侖用機械嚙合概念解釋干摩擦,首次提出摩擦理論。
英國的卡特賴特發明動力織布機,完成了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的過渡。
1786年,英國的西茲發明割穗機。
1787年,英國的威爾金森建成第一艘鐵船。
1789年,法國首次提出“米制”概念。1799年制成阿希夫米尺(檔案米尺)
1790年,英國的聖托馬斯發明縫制靴鞋用的鏈式單線跡手搖縫[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