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不知在哪裡可以代購中國特產,火鍋底料的地方啊?正文

不知在哪裡可以代購中國特產,火鍋底料的地方啊?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我要出國留學了,很想多帶點家鄉特產過去,可是畢竟還是有限,只能帶點點了,不知在哪裡可以代購中國特產,火鍋底料的地方啊?
 
許多人通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烏蓬船、氈帽、社戲、孔乙己、茴香豆等來了解紹興,現在許多東西雖已消失,但是飲食文化的許多精華猶存。
 
  紹興菜的品種分腌菜、臭菜、霉菜三大系列,且聽我道來。
 
  紹興人對“霉”字似乎情有獨中,霉干菜,霉千張,霉毛豆,霉豆腐等,霉干菜是地道的紹興傳統菜,浙江的霉干菜屬紹興最地道。霉干菜用水浸泡,再瀝干水分,干焖發酵等法制成。要吃的時候,將霉干菜擺在碗裡,面上放幾片金華火腿或是五花肉,幾片筍,點上幾滴女兒紅(黃酒),上鍋蒸透。夾上一筷子,感覺肉的香味和筍的清甜爽口滲入干菜中,清香鮮美,肥而不膩,是下飯的佳肴。霉干菜一定要趁熱吃,配上米飯或者饅頭,誘人食欲,真能讓人多吃上半碗飯。
 
  醬菜腌菜,紹興喜歡以醬腌的方法來制作萊肴,是把魚肉雞鴨,各種內髒,或醬或腌,在戶外日曬風吹,直至水分被風干。每逢臘月年邊,大街小巷,戶戶屋前,家家廊下,醬腌制品掛曬滿竿,給水鄉平添了一份過年的氣氛。醬魚干,蒸出鍋之後,香氣四溢,口感極妙。醬魚干的肉不同於醬雞鴨那麼硬,容易塞牙,加熱後更是松軟可口,細細嚼來,滋味獨特。
 
  臭菜有臭冬瓜、苷菜桿、臭豆腐干等,到了鹹亨酒店門口,撲鼻而來的是沖鼻的臭味,那是油炸臭豆腐的味道。臭豆腐可謂極不入鼻,但只要有膽量吃下第一塊,覺得外脆裡松,臭的迷人,抹上辣醬甜醬後賣相更是誘人,從此就與它結下不解之緣了。紹興街頭、小巷深處常常傳來沖鼻的油炸臭豆腐臭味,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頂著沖鼻的臭味站在街邊吃著油炸臭豆腐。
 
  紹興酒是用純糧制造的低度酒,糖酸適中,營養豐富,適量飲用能起到生津活血,促進新陳代謝,兼有提神、開胃、消除疲勞之功效。黃酒的飲法:紹興酒的飲法頗有講究。夏暑之季,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塊,注入少量的黃酒,最後加水稀釋飲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檸檬入杯內,此曰冷飲。冬日溫飲,將盛酒器放入熱水中燙熱,或隔火加溫。溫飲的顯著特點是酒香濃郁,酒味柔和。但加熱時間不宜過久,否則酒精都揮發掉了,反而淡而無味。待到加熱,酒色濃厚,香氣四溢,飲後暖胃活血,令人陶然。
 
  佐酒佳配:飲酒時,配以不同的菜,則更可領略黃酒的特有風味,以紹興酒為例:干型的元紅酒,宜配蔬菜類、海蜇皮等冷盤;半干型的加飯酒,宜配肉類、大閘蟹;半甜型的善釀酒,宜配雞鴨類;
 
  太雕酒是紹興鹹亨酒店注冊專利的黃酒,經八年以上的陳年貯藏,按最佳方法勾兌,酒質淳厚、香氣濃郁,回味無窮。5公斤裝的壇子太雕190~288元。
 
  我們這次去鹹亨酒店fb,是因為我公司領導來視察,客戶接風,我們還是堅持要土菜,點了霉干菜扣肉、霉千張、霉毛豆、霉豆腐、醉雞罐、臭桿子蒸豆腐、清蒸魚、炸臭豆腐干、白灼河蝦、火腿玉米湯等,1斤八年的太雕,菜泡飯(這裡的菜泡飯也很地道,加入了火腿),大家吃得其樂融融,酒足飯飽。了解了紹興飲食文化中的部分精華。
 
  黃酒度數不高(11~15度),但是後勁大,不要好喝貪杯,醉得不省人事歐。
 
 紹興境內飲食店、酒館、茶店、小吃店,向以量多、分散、規模小為特點。1949年,僅10萬人口的紹興市就有各類飲食店844家;紹興縣人口超百萬,各類飲食店多達2406家。紹興釀酒、制茶行業發達,產量多,質地優,民間素有飲酒、喝茶的傳統習慣,酒館、茶店特多。飲食店大多分布在城區和農村集鎮或交通要道。與飲食店至為相關的菜肴烹饪,品種多、烹制方法多獨特之處,傳統的就有:焐、熯、醉、炖、霉、腌等32種技法,五花八門,各領風騷。1990年,全市有飲食企業6152家,從業人員13950名。
 
 
 
 第一節飯店小吃店
 
  紹興烹饪,源遠流長。《史記·貨殖列傳》有“楚越之地……飯稻羹魚”之記載。南宋紹興人童岳薦的廚膳秘籍《調鼎集》,影響至今。
 
  清同治年間(1862~1874),紹興城內蘭香館(由攤改店),在大江橋腳開業,近200平方米面積店屋,設餐桌22張。店主趙姓,以經營門板飯為主,菜肴鮮鹹適中,價格便宜。僅中午一個市頭,輪流就餐者就有十幾批,米飯要煮2石(150公斤)以上,接待顧客2000人次左右。該店看家菜頭肚醋魚、紹式小扣、單腐等烹饪獨特,成為紹興名菜而流傳至今。
 
  光緒年間(1875~1908)城區新河弄口開設望江樓饅頭店,其所制“喉口饅頭”,皮薄餡多,滑韌香鮮,一口一個,味道鮮美,生意頗好。民國時期,城區較有名的菜館,數軒亭口一一新、杏林樓,新河弄知味觀、同春樓,上大路多益處,小江橋大慶樓,昌安門外聚昌樓等。其中一一新門店排場講究,清潔寬廣,設備考究,筵席使用全套銀餐具,烹饪技藝精湛,風味獨特,脍炙人口,市民多在此處聚餐設宴。
 
  民國14年(1925)榮祿春點心店在軒亭口開業,其“小籠湯包”,皮薄、餡腴、汁鮮,顧客無不稱譽。
 
  民國25年紹興城區有飯菜館83家,資本9351元,年營業額27729元;中西菜館20家,資本7210元,年營業額3623元;年糕店29家,資本5175元,年營業額9498元;油條燒餅店27家,資本2508元,年營業額7000元。
 
  抗日戰爭時期,百業蕭條,飲食業生意清淡,多數菜館飯店閉歇或轉業。抗日戰爭勝利後,飲食業稍有復蘇。
 
  民國35年(1946)商會登記,時有菜館37家,糕團店25家,攤販不計。
 
  50年代初期,全地區有772家飯店,由於群眾生活水平不高,生活儉樸,尚儉捨奢,飲食業生意清淡,營業額9萬多元,多數店只能保本經營。
 
  1956年紹興市飲食業公司成立,各縣也相繼成立飲食業公司,並對私營飲食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城區對榮祿春、同心樓、五味和、蘭香館、鳳凰館、張六記、章生記、盛源興等8家菜飯館進行清產核資,作價入股,按國家規定贖買政策付息,人員繼續從業,實行公私合營。紹興城區點心業實行公私合營的有沈桂記、和平餃子店、王成記(望江樓)、高德記4家;糕團業有丁大興升記、丁大興標記、寶興、吳來雲4家。另將237戶小店按合作化方式組織成28個管理小組,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將433戶攤販組成48個合作小組。
 
  1958年“公社化”高潮中,飲食業變化較大,把分散經營變為集中經營,網點撤並,人員下放。由於糧食供應指標壓縮,供應能力不足,為節約糧食,飲食業推行代用品,其中油條采用標准面粉75%、番薯粉25%混合制成;面條用標准面粉70%,番薯粉30%混合制成。60年代初期,糧食減產,進入“以瓜菜代”的艱難時期,飲食業經營一度陷入困境。只能粗糧細作,搭配供應。為滿足不同層次需要,紹興城區開設紹興酒家專供高價菜飯。
 
  1965年,經濟形勢好轉,紹興酒家取消高價菜飯,供應品種逐漸多樣化,開始重視恢復傳統經營菜肴。“文化大革命”期間,飲食業傳統技藝和經營特色,被視為“封、資、修”而取消;適應消費者多種需要,被說成是“為資產階級少數人服務”;素負盛名的蘭香館改名為工農兵飯店,榮祿春改為東方紅飯店;個體飲食業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而割掉。
 
  1972年,紹興城區飲食店撤並為31家,比1965年減少40.4%。對顧客吃飯提倡“自己動手服務”,飯菜品種單一,質量下降,名菜名點斷檔,烹饪技術力量青黃不接。1978年,全地區有飲食業604家,從業人員5179人。其中,紹興城區商業系統有飲食業86家,營業座位5204個,人員1536人,年營業額726.2萬元,利潤42.1萬元。
 
  1978年以來,飲食業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發展集體、個體飲食業。在飲食行業放開搞活、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國營飲食業改革經營方式,劃小核算單位,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小型國營企業實行轉體經營,或為國家所有、集體經營;或直接轉為集體所有制企業;或租賃給經營者個人經營。同時改革工資形式,實行浮動工資和提成工資,促使飲食業較快發展。
 
  1983年,全市有飲食業2721家,從業人員7245人。其中紹興城區商業系統飲食業125家、座位7470個,人員1741人,年營業額1314.2萬元,利潤95.3萬元,分別比1978年增加45.3%、43.5%、13.3%、80.9%和126%。為適應對外開放,使歷史文化名城紹興吸引眾多的海內外游客,新建、改建朝陽飯店、沈永和酒家、榮祿春酒樓、華僑飯店、蘭香大酒家等一批頗具現代特色的著名飯店(菜館),並努力恢復傳統名菜,突出傳統風味,注重菜肴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市飲食服務公司建立技術學校對青年職工進行培訓。
 
  1990年全市商業系統有特三級廚師1人、一級12人、二級29人、三級53人;三級西點師3人;三級面點師3人。是年底,全市有飲食業5464家,從業人員11723人,年營業額8894萬元。其中市區有飲食店805家,人員5663人(其中商業系統95家,1218人),注冊資金1546萬元(固定資金993萬元,流動資金553萬元),年營業額2595.6萬元,利潤151.7萬元。
 
 
 
 第二節酒館茶店
 
  酒館
 
  紹興酒有名,紹興人喝酒亦有名。南宋時,紹興“城中酒垆千百家”(陸游詩)。
 
  明清時期,城鄉酒樓、酒肆林立,有“無處不酒家”(徐渭詩)之稱。
 
  清光緒二十年(1894)前後,魯迅族叔周仲翔,在城內都昌坊口開設鹹亨酒店。其陳設格局,與其他紹興酒店無異:臨街設曲尺形櫃台,上置青龍牌,書“劉伶停車”、“太白遺風”等字樣;臨街的橫櫃上,陳列“過酒胚”;店堂內置小板桌、長條凳,設備簡單,雅而不俗。
 
  民國時期,城區較有名氣的酒店有沈永和南號、張清河、傅有記等,設備較好,內設雅座,其雇主多是中上層人士。佐酒菜肴以冷盤為主,如顧客需要炒菜,店主即遣人代購。“過酒胚”一年四季更換,春季多上冷盤,有醬鴨、糟雞、魚干、喜蛋、熏鵝等;夏季則為海蜇頭、鮮蠶豆、鮮羅漢豆、皮蛋、白斬雞、粉蒸肉、油氽花生等;秋季有桂花栗子、洋澄湖大蟹,蟹用鐵絲籠裝著,擺在櫃台上由顧客挑選,現x現吃,並備有生姜末加醋一小碟;冬季有白斬鵝、豆腐皮包子、牛肉、鹹煮花生等。紹興酒宜溫喝,酒店備有溫酒筒(俗稱爨筒),顧客落座,即為其溫酒送上。小酒店多屬夫妻店,遍布街頭巷尾,過酒胚多是芹菜、豬頭肉、素雞及茴香豆、香干等,其顧主多為小市民、箔工及其他小手工業者。
 
  民

[1] [2] [3] 下一页

我在在成都購買珠江118m鋼琴請問哪位知道挑選注意事項哪家更便宜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