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超市貨架擺放原理 “完了,我孩子還是一個人在家呀……”
昨日,躺在丹東市中醫院病床上的牛女士說:“想起貨架倒的時候,我現在渾身還不舒服。”
11月4日,星期日,下午3時許。位於丹東市三經街和六緯路交會處的丹東樂購超市人來人往。
昨日下午,左腿已經上了石膏的牛女士躺在病床上,回想起事發的一幕仍然心有余悸:“我家裝修,想到那兒買個高壓鍋,我當時在高壓鍋的貨架前剛轉了轉,突然發現那個貨架的一個角有點歪,我感覺不對,想快點離開那裡。沒想到轟隆一聲,就把我砸裡了。”
牛女士回憶說:“就感覺眼前漆黑一片,後脖頸被重重地拍了一下。之後腿也站不住了,我被壓在貨架下。”“我迷糊了一陣兒,清醒時發現很多人在扒拉鍋拽人。一個店員拉我的手把我拽了出來。我坐在地上渾身哆嗦,太害怕了,不知不覺眼淚都下來了。”她說,“和我一起被壓裡的有好幾個人,甚至還有一個賣貨的。其中一個貨架倒了,砸到另外一個架子上,當時都蒙了,也不知道究竟倒了幾個貨架,砸了幾個人。”
之後,牛女士住進了丹東市中醫院。昨日,在病榻上的牛女士清晰地記得:“架子倒了,眼前一片漆黑的時候,我突然想完了,這下可完了,我孩子一個人在家等我呢。”“等到住院時已經晚上6點了,孩子還等我回家呢。”牛女士隨後給孩子打了電話:“媽媽在醫院呢,買東西的時候手刮破點皮。別著急啊!”
她說:“我就怕說實話孩子著急再出點什麼事兒。孩子到醫院後一把拉過我的手左看右看,最後還是知道我腿傷了。”
昨日,丹東樂購方面有關人士說,事故的原因初步判斷為物品擺放不當,造成貨架傾斜翻倒。這位負責人說,當時只是一個貨架子倒塌,砸到前邊的一個架子,把另一個架子上的貨物撞了下來。
目前受傷住院的有5人,樂購方面已經為其墊付了醫藥費。
對於有安全隱患的貨架和擺設,目前樂購方面已經做了處理。往常在廚具區擺放密集的貨架已經稀疏很多。此次事故並沒有對樂購的經營造成太大影響。昨日下午,樂購超市正常營業。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歷經40余年的努力,有源電子掃描陣(aesa),通常也稱為有源相控陣技術,終於在機載雷達上取得了成功的應用。
國際在線報道:美國國防部國防科學委員會主席的一份關於發展美國軍用機雷達的建議報告中特別強調了有源相控陣技術可以極大地擴展雷達的功能和提高雷達的性能,21世紀美國的戰斗機雷達、預警與監視飛機的雷達都應是aesa體制的。事實上,除了f-22和f-35等新一代戰機都毫無例外地裝備aesa雷達外,美國對第三代現役戰斗機、轟炸機、預警和監視飛機的aesa改進都已列入計劃,並得到了相應的財政支持。業內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從現在起再過十年,不掌握aesa雷達制造能力的廠商將沒有立足之地。除美國之外,俄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英國、以色列等西方國家也正在這一技術領域進行廣泛的合作開發和大量的資金投入。
近50多年來,機載雷達不斷注入新的技術成果,性能大幅度提高。新技術是提高雷達探測能力的原動力。在單脈沖跟蹤體制未獲使用前,圓錐掃描體制的雷達很難對付敵方施放的角度欺騙干擾;沒有相參體制的脈沖多普勒雷達,就無法對付借著強大的地雜波掩護的低空入侵的飛機和導彈;沒有頻率捷變體制的雷達,就很難同現代戰爭中廣泛采用的各種雜波干擾相抗衡。相控陣技術是近年來正在發展的新技術,它比單脈沖、脈沖多普勒等任何一種技術對雷達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都要深刻和廣泛。進入上世紀80年代,機載相控陣雷達才初獲應用。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是近期,即本世紀初才進入服役。aesa的成功應用是對傳統機載雷達的一次革命,她極大地擴展了雷達的應用領域和提高了雷達的工作性能,進而提高和豐富了作戰飛機執行任務的能力和作戰模式。
采用aesa技術的機載雷達將會至少在以下方面實現巨大的性能突破:
·雷達作用距離大幅度增長:由於aesa雷達t/r模塊中的射頻功率放大器(hpa)同天線輻射器緊密相連,而接收信號幾乎直接耦合到各t/r模塊內的射頻低噪聲放大器(lna),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干擾和噪聲疊加到有用信號上去,使得加到處理器的信號更為"純淨",因此,aesa雷達微波能量的饋電損耗較傳統機械掃描雷達大為減少。
·解決了可靠性的瓶頸問題:由於信號的發射和接收是由成百上千個獨立的收/發和輻射單元組成,因此少數單元失效對系統性能影響不大。試驗表明,10%的單元失效時,對系統性能無顯著影響,不需立即維修;30%失效時,系統增益降低3分貝,仍可維持基本工作性能。這種"柔性降級"(gracefuldegradation)特性對作戰飛機是十分需要的。
·解決了同時多功能的難題:所謂同時多功能,即指有源相控陣能在同一時間內完成一個以上的雷達功能。它可以用一部分t/r模塊完成一種功能,用另外的t/r模塊完成其它功能;也可用時間分隔的方法交替用同一陣面完成多種功能。如雷達在進行地圖測繪(sar/gmti)、地物回避、地形跟隨、威脅回避的同時,還可實現對空中目標的搜索和跟蹤,並對其進行攻擊。由於aesa是由多個子陣組成,而每個子陣又是由多個t/r模塊組成,因此,可以通過數字式波束形成(dbf)技術、自適應波束控制技術和射頻功率管理等技術,使雷達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極大的擴展,可以滿足各種條件下作戰的需要。並能因此而開發出很多新的雷達功能和空戰戰術。
·隱身飛機和現代空戰需要相控陣雷達:隱身飛機配裝相控陣雷達(pesa或者是aesa)幾乎是唯一的選擇。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使用機械掃描雷達的隱形飛機,也說明了這一點。低攔載概率(lpi)和低觀測特性(lo)是隱身飛機能否實現隱身和順利完成作戰任務的關鍵。在當前極為嚴峻的電子干擾環境中,"lpi",即機載雷達輻射的電磁波被敵方攔截概率的高低是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在攻擊有專用電子干擾飛機掩護的機群或單機時,強烈的電磁干擾將使傳統的雷達無法正常工作。aesa天線口徑場的幅度和相位都可以隨意控制,可使天線旁瓣的零值指向敵方干擾源,使之不能收到足夠強度的雷達信號,從而無法實施有效干擾。通過數字波束形成(dbf)技術,可以使主波束分離成兩個波束,使其零值對准敵方干擾源;若干擾源位於雷達旁瓣方向,則在該方向也可以形成零值,使敵方收不到雷達信號,從而無法實行有效干擾。aesa的自適應波束形成能力是機載雷達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得以保持其作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正在研制和開始裝備的有代表性的戰斗機aesa雷達主要有:
(1)f-22機載雷達(an/apg-77):人們常常問什麼是第四代戰斗機f-22令人印象最深的特性?它在什麼領域具有最重要的技術突破?通常的回答是它的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特性。但這些特性實際上在以前的戰斗機上已經分別在f-117和sr-71上實現了。談不上突破。業內人士和f-22飛行員們則普遍認為f-22最大的突破是它的航空電子系統實現了更高程度的綜合,aesa雷達首次在戰斗機上采用。它使飛機具有更為銳利的眼睛,更為豐富的作戰功能。對戰斗機目標的作用距離超過200km。可以實現"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命中"。f-22雷達可以進行脈間變頻、快速掃描,敵方很難檢測和定位。同時還可以用時分的方法進行電子情報搜集、實施干擾、監視或通信。這些是以前戰斗機雷達所無法實現的。下圖為f-22的雷達aesa陣面照片。
f-22雷達采用aesa體制,它由美國諾·格公司(northropgrummancorp)和雷神公司(raytheonsystemscompany)共同研制。該雷達將用於21世紀初在美國空軍服役的f-22先進戰術戰斗機,目前f-22是世界最先進的戰斗機。f-22能在多種威脅環境下,以低可觀測性、高機動性和高靈活性對超視距敵機進行攻擊,也能進行近距格斗空戰。1998年4月,諾·格公司已交付第一套apg-77雷達硬件和軟件給波音飛機公司f-22航空電子綜合實驗室,對f-22的航空電子設備進行系統綜合測試和鑒定試驗。作為apg-77計劃的工程發展(emd)階段的首批11部雷達已交付給諾·格公司馬裡蘭州測試實驗室進行系統級綜合與測試。全尺寸雷達自1999年開始生產,預計到2004年11月具備初步作戰能力(ioc),2005年開始服役。an/apg-77雷達是一部典型的多功能和多工作方式的雷達,其主要的功能有:
●遠距搜索(rs)
●遠距提示區搜索(cuedsearch)
●全向中距搜索(速度距離搜索)(velocityrangesearch)
●單目標和多目標跟蹤
●amraam數傳方式(向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發送制導修正指令)
●目標識別(id)
●群目標分離(入侵判斷)(ra)
●氣象探測 雷達可能擴展的功能有:
●空/地合成孔徑雷達(sar)地圖測繪
●改進的目標識別
●擴大工作區(通過設置旁陣實現)
(1)f-35(jsf)機載雷達(an/apg-81):2000年,美國國防部jsf項目辦公室授予諾·格公司4200萬美元合同為jsf設計、開發和試飛aesa雷達,它是多功能綜合射頻系統/多功能陣(mirfs/mfa)計劃的一部分。雷達系統采用最先進的aesa天線、高性能的接收機/激勵器、商用的處理機(貨架產品)。由於采用了最新的技術成果,大量減少了元器件和內部連接器數目,所以jsf雷達的成本和重量都較其前輩(f-22雷達)有大幅度地降低,重量和價格降低了約3/5,制造和維修也比較簡單。mirfs/mfs計劃要求t/r模塊能夠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可靠性比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提高一個數量級;後勤保障和全壽命費用降低50%。apg-81采用開放式結構,為將來性能增長提供極大空間。jsf的aesa雷達設計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必須滿足jsf對隱身特性的要求。同時強調必須滿足軍方提出對jsf的"四性"要求,即:經濟承受性、致命性、生存性和保障性。
(3)f/a-18e/f雷達aesa改進型(an/apg-79):
f-18d/c/e/f原來配裝雷達apg-65/73,其aesa改進型編號為apg-79。該雷達仍由apg-65/73雷達的制造商雷神公司研制。apg-79采用先進的aesa體制,於2003年7月30日在美國中國湖(chinalake)海空作戰中心配裝在f/a-18上進行成功首飛。新雷達可以同現有f/a-18機載武器相匹配,同時,設計留有日後充分擴展的余地。apg-79aesa雷達極大地降低了載機的雷達可觀測性,即提高了飛機的隱身特性。雷達的可靠性和維護性也得到了根本的改善。雷神公司將於2005年向波音正式交付裝機的apg-79雷達。apg-79aesa雷達具有下述功能和特點:
空對空:
·攻擊遠距目標
·通過資源管理器減輕飛行員工作負荷
空對面:
·防區外遠距高分辨率地圖測繪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