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從美國買幾樣設備配件,
http://bbs14.xilu.com/cgi/junshi/emas/350909.html
同美軍太平洋司令商討中國造航母事宜發貼者:akaaaa
中國造航母為何要同美軍太平洋司令商討?這是因為新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將軍針對中國造航母事宜發表了兩次有趣的言論,一次是在5月11日訪問北京之前接受美國之音的訪談,訪談中蒂莫西·基廷將軍說,中國制造航空母艦的想法“可以理解”,美國願意提供幫助;另一次則是結束5日之久的中國之行後的回國心聲,據5月28日的《華盛頓時報》披露,基廷將軍表示,航母艦隊很復雜,如果中國選擇建造航母,那將是異常艱難的冒險。粗看之下基廷將軍的兩次談話有些矛盾,前一次好像很支持中國的計劃,後一次顯然是在給中國潑冷水。但事實並非如此,百草止水看來基廷將軍的兩次談話是一貫連續的,沒有任何矛盾之處。之所以會給人以矛盾的感覺,是因為基廷將軍用看似善意的支持巧妙掩蓋了他的敵意。
大家回頭先看看基廷將軍中國之行的表現,據悉基廷11日同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共進午餐的時候,強調了開發、建造和營運航空母艦的難度和復雜性。並在12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如果中國決定開發航空母艦的話,美國願意提供幫助。回國後又表示:“我暗示說,不要對那些船的復雜性過於天真,而且它們也不便宜。”他還指出美國在這方面的世界經驗最豐富,但美國海軍還是花費了十多年時間來設計、建造和裝備航母以及訓練船員和飛行員。總之一句話,航母太復雜也太貴,中國造不了也造不起,除非美國能夠提供幫助。
既然基廷將軍提出了美國願意幫中國建造航母,那麼百草止水就分析一下美國到底願不願意以及怎樣提供幫助。冷戰結束後,美國視中國為最大假想敵,不僅對中國咄咄逼人處處挑釁,還一再圍堵和遏制中國。美國是世界頭號高技術大國,其出口產品也以高技術產品為主。但是為了遏制中國並防止中國迅速崛起,一切美國政府認為有可能被中國用於軍事用途的高技術產品一律不准銷往中國,結果導致美國長期的巨大的對中貿易逆差。可是美國不思如何放松出口管制增加出口,反而尋思壓中國提升人民幣匯率以減少出口。大家看看,如此一個為了阻遏中國軍事技術提升不惜采用損人不利己貿易政策的美國,還能如何期待它能幫我們造航母呢?
盡管如此,歷史上的美國還是有兩次試圖向紅色中國提供技術援助,第一次發生在八十年代,那時美蘇冷戰正酣,中蘇也相互仇視和敵對,自從尼克松打開中美友好交流的大門後,美國就決定將中國拉向他們那邊以便徹底打破美蘇對峙的冷戰平衡。為此美國決定全面武裝中國,用美國的先進武器將中國徹底送入軍事發達國家行列,唯一的條件就是中美須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共同對付蘇聯,而且美國駐軍中國並能自由地使用我們的軍事基地。此消息一經傳出蘇聯就慌了手腳,不僅趕緊謀求改善同中國的關系,而且承諾向中國出口先進武器和技術。最終,***拒絕了美國的橄榄枝,在美蘇的爭相討好中左右逢源,一直到冷戰結束。如今,我們已經取代前蘇聯被列為美國的頭號對手,山姆大叔又焉有幫助對手迅速提高軍事水平之理?
第二次發生在八十年代末,那時中國的大飛機運十研制成功,舉世為之震驚。美國的波音和麥道正在獨霸天下,歐洲的空中客車也剛剛起步,中國大飛機的出現和入場誓將三分世界大型客機市場。尤其重要的是,大飛機不僅軍民兩用,而且產業鏈條極其龐大,中國一旦運轉成功,經濟和技術必將同步神猛騰飛。這時的美國開始放出了陰手,通過台灣的間諜聯系上了當時的民航總局局長沈圖,沈圖一力支持下的否決中國自造大飛機計劃可行性的報告動搖了高層決策當局的信心。接著美國又伸出橄榄枝,美國政府居然允許麥道公司同中國聯合制造大飛機,喜出望外的中國政府立即放棄自己的大飛機計劃轉而斥巨資走中美合資之路。沒想到波音“及時”兼並麥道,並立即撤銷了中美合資項目,中國大飛機計劃終於長期擱置了下來。如今的幫助造航母之說是否又是一個圈套?是否又想用所謂的“幫助”餡餅誘惑我們放棄自造計劃?中國自造航母的討論早就爭論了很多年,一大批堅定的反航母論者已經拖延了我們很長時間,他們的論調和借口一大堆,其中就包括基廷將軍所說的“航母太復雜也太貴,中國造不了也造不起”。基廷將軍之所以重申這一論調,無非就是要為這些已處於末勢的反航母論者打氣,試圖讓他們振作起來扮演航母計劃中的“沈圖”,並利用“幫助”的餡餅再次引導我們走向“麥道”惡夢。所以說,即便美國拿出實際行動來兌現對我們的“幫助”,也不過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畫餅,目的就是要象大飛機那樣再拖延我們幾十年。
現在再看看基廷的“航母太復雜也太貴,中國造不了也造不起”論。的確,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面戰艦、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武器平台、各種尖端工程技術最復雜的綜合集成體,航空母艦的建造已成為當今造船工業最艱難的系統工程。特別是對那些工業基礎薄弱的新興海軍國家來說,無論是自行研制航母,還是改裝“二手”航母,都將面臨一系列極為棘手的工程技術難題。尤其是包括蒸汽彈射器和艦載機等在內的關鍵技術,就算是海軍強國也很難全部掌握,連法國“戴高樂”號核航母的蒸汽彈射器還是從美國進口的呢。此外,航母還需要裝備高性能的雷達系統和眾多電子設備,絕大多數國家恰恰在信息產業領域處於不發達的落後狀態,像高速巨型計算機這樣的關鍵設備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能掌握,而且it行業的“代差”也無法在短時期內得以消融。可是,盡管航母的制造很難,技術也非常浩繁,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能力建造。眾所周知,中國雖是個發展中的大國,但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卻是出了名的,連美國人自己都經常調侃“美國的財富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美國的智慧裝在華人的腦袋裡”,美籍華人在美國科技界出類拔萃,大陸的中國人自然也差不到哪裡。我們曾在一窮二白和社會動蕩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彈一星的突破,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將我們的飛行員送上太空,我們自己修建了世界上最宏偉的三峽工程,我們在世界最高原填補了世界鐵路史的空白,我們自己開發了不亞於宙斯頓的艦載防空系統,我們自行研制了預警飛機……顯而易見我們也能制造自己的大飛機、建造最先進的艦艇及最復雜的航空母艦戰斗群。今年一月,國防科工委新聞發言人黃強斷然宣稱,中國已具備制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三月,中國國防科工委主任張雲川稱,中國建航母的准備工作非常順利。百草止水想,這大概是對基廷將軍質疑的最好的回答吧!
至於航母的所謂關鍵技術,盡管蒸汽彈射器一直為美國所壟斷,得不到美國援助的國家只能采取相對落後些的滑躍技術。但是,中國的軍事技術專家大都坦言,蒸汽彈射器技術並不神秘,我們倒是躍躍欲試希望直接上最先進的電磁彈射器。就拿蒸汽彈射器來說,中國的航母軍事迷們甚至自行研究蒸汽彈射器技術,有的甚至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到網上,以此來激發中國軍事技術專家們努力奮斗。中國航母的艦載機會是什麼?目前的公開資料大體有兩種,一種是俄羅斯的蘇-33艦載戰斗機,一種是我們自己研制開發的殲10艦載型,海外軍事媒體大都傾向於後者,而前者的可能性也無法全部排除。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俄羅斯軍火出口企業目前正在就出口蘇-33型艦載戰斗機事宜和中國進行談判,一旦談判結束合同簽字,俄羅斯將向中國出口50架蘇-33型艦載戰斗機,總合同金額達25億美元。有鑒於此,百草止水倒認為兩種混合編列的可能性較大,一旦同俄羅斯達成協議,進口機和國產機同場競技,將更加有利於我們國產艦載機的改良和發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2月,我國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太行”航空發動機通過了技術設計定型審查,不僅意味著中國飛機制造技術的全面提升,更意味著中國自主發展強大空軍和航母戰斗群成為可能。此外,來自海外媒體的資料顯示,中國航母的許多部件已向軍方交付,例如哈爾濱軸承集團研制的艦用軸承、哈爾濱鍋爐廠研制的鍋爐配件、鞍山鋼鐵和寶山鋼鐵研制的特種艦艇板材等。盡管航母核心——艦體的研制情況外界尚不清楚,但艦載機正在研制,配套船舶、潛艇都已經開工。至此誰還能懷疑中國不能建造自己的航母呢?
造航母也的確太貴,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造價20多億美元,“裡根”號航母耗資40億,正在建造中的最後一艘“尼米茲”級“喬治·h·w·布什”號航空母艦造價60億美元。一般來說,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造價大約40億美元,如果連同護航艦艇包括在內大約需100億美元,養護費用每年約需5億。也就是說,如果比照美國造價,中國也建立起與尼米茲級同等規模的航母艦隊,那麼我們每個航母艦隊也將需要100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就是786億元,此外每年還要拿出近40億人民幣的養護費用。如此高昂的費用,就算將中國的全部軍費耗盡,恐怕也建不出幾艘航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就因為養不起龐大的航母艦隊才逐步忍痛解散,這些就是國內反航母論者說中國造不起也養不起的根源。可是這些反航母論者就是沒有想到,按照美國航母造價和養護標准,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也是承擔不起的,更何況比中國經濟差得多的印度和綜合國力更差得多的泰國呢,現在英法等國仍是傳統的航母大國,印度和泰國也都有自己的航母艦隊。那麼經濟總規模超過英法和遠在印度泰國之上的中國為何就造不起也養不起航母呢?
美國航母造價之所以高,是因為美國的軍工企業全部民營化,美國以股市為基礎的資本市場又異常發達,美國公民乃至世界各地投資美國股市的股民都對美國軍工板塊極其青睐。股東們的高回報率訴求迫使美國軍火商只能追求利潤高昂的報價,再加上美國勞動力成本高昂,航母的造價自然高企。美國是商業立國的國度,明白高利潤是企業賴以存亡和發展的命脈,也明白軍工企業對美國經濟的重要作用,因而不會過於打壓軍火商的武器報價。美國政治家都和軍火商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他們要麼來自軍火集團,要麼離開政壇後會被軍火集團雇用,更重要的是來自軍火集團的政治獻金是每一位政客的必需,所以他們都希望軍火生意繁榮興旺。反觀中國,軍火工業全部國有且不會上市,勞動力價格又極其便宜,國家經濟又不指望軍火推動,我們自造航母自然經濟又實惠,以中國的國力不僅能造得起養得起,而且會精益求精前途無量!
外界以及國內很多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購買或者建造航母只有五個理由:一是國際聲望、二是力量投送、三是保衛生命線、四是地區競爭、五是救援需要。這些理解大都只是基於戰略上,似乎航母只能充當戰略威懾的利器,殊不知航母的最重要作用在其軍事價值本身,它是軍事戰術上不可或缺的重大法寶!一想起航母,人們自然就想起美國航母的巨大象征意義,想起美國航母在對外戰爭的威懾作用。可是就是沒想到美國最近一段時間對付的都是柔弱小國,人們自然看到的都是航母的遠程投送和戰爭平台作用。二戰之後,美國從未與事實上的軍事大國直接诘抗過,龐大的航母艦隊自然無從大發神威。這恰恰引發人們的一種思想,那就是航母過時論和航母無用論,認為航母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遠程精確打擊之下已經淪落為移動的活棺材,並由此認為中國發展航母毫無意義。他們不明白,正因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出現,戰略縱深廣大的大國生存能力才遠遠大於小國;他們不明白,正因為遠程精確打擊的出現,擁有廣大戰略縱深的大國才會有更多的反應時間和反應能力。航母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正是大大拓展戰略縱深,通過遠洋移動可以隨意拉長或縮短預警和防御的空間。
說航母是移動的活棺材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果說移動的航母容易受到攻擊,那麼陸地上的一切固定目標豈不更容易受到攻擊?何況航母艦隊本身具有全方位的自我防御能力呢!有人說潛艇是航母的克星,中國與其花巨資建航母不如發展潛艇,殊不知這種觀念只不過停留在二戰之時乃至現在的和平時期。隨著現在空間衛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宙斯頓系統的出現和反潛巡邏能力的發展,航母戰斗群已不再是孤零零的浮動戰斗平台,而是信息化精確化的移動戰斗堡壘。航母的自我防衛能力和安全性不僅大大提高,而且攻擊力也空前強大,空言航母過時乃至航母存在克星都非常幼稚可笑。當然,潛艇的確能對航母構成重大威脅,莫說現代的反潛技術越來[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