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也應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述異記》又曰:“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山東地區蚩尤遺跡很多,並且也有蚩尤戲,據馬德懷先生說:“早年山東泗水縣民間保存了此項傳統。”也可為證。
再具體說來,筆者曾據《穆天子傳》推證洋水很可能就是流穿今新泰市境內的今柴汶河,為汶河的支流之一。關於柴汶河,學界有一定爭議。依《水經·汶水注》,古柴汶河原名淄水,因流經柴縣故城(今新泰市柴城村)北而“世謂之柴汶河”,但其源頭並非今東周河,而是今羊流河。《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曰:“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成在今寧陽縣東北90裡,足證古柴汶河確名淄水,郦說當有所據。至於今東周河,《水經·洙水注》則以之為古洙水之源,西南流入泗水。但是今東周河與泗水之間隔有關山,不可能相通,也就是說今東周河不可能是古洙水的上源,而只能向西流注淄水(古柴汶河)。郦道元必是失察。至於《山東通志》言洙水之源在關山,且言小汶河(即今東周河)約在元明時匯奪淄水,那匯奪之前小汶河又流向哪裡呢?總不至於自淤成淵吧?所以小汶河當自古就是淄水的一條支流,其名可能曾是洋水。《歸藏·啟筮》曰:“蚩尤……出自羊水,”如果羊水就是洋水,蚩尤又在汶泗上源范圍之內,則羊水只能是以今東周河為源的今柴汶河,蚩尤只能在今新泰市境內。這是很有可能的。若果如此,冀州之地也就在今新泰市境內。
換個角度說,《漢書·地理志上》河東郡平陽縣條應劭注曰:“堯都也,在平河之陽。”《史記·五帝本紀》集解引皇甫谧曰:“堯都平陽,於《詩》為唐國。”《廣弘明集·對傅奕廢佛僧事》引古本《紀年》曰:“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由此可知,堯都平陽應無問題。那平陽又在哪裡呢?查閱文獻,古名平陽者共有四處:一在山西,《左傳·昭公廿八年》:“趙朝為平陽大夫,”《水經·汾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晉烈公元年,韓武子都平陽。”今臨汾市治;一在河南,《左傳·哀公十六年》曰:“衛侯飲孔悝酒於平陽,”今滑縣東南;兩在山東,《春秋·宣公八年》曰:“城平陽。”今新泰市治;《左傳·哀公廿七年》:“越子使後庸來聘,……盟於平陽。”杜注:“西平陽。”《水經·泗水注》引古本《紀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齊田肸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今鄒城市治。
堯在河南並無證據,所以滑縣之平陽為堯都的可能性很小,基本可以排除。堯在山東的證據則較多,因而新泰、鄒城兩處之平陽有一處為堯都是有可能的。進一步說,顧祖禹評論泰安州的形勢曰:“州北阻泰山,南臨汶水,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山東形勝,莫若泰山;泰山之形勝,萃於泰安。由此縱橫四出,掃定三齊,豈非建瓴之勢哉!”而這種“介齊魯之間,為中樞之地”的形勢在泰安州中尤其體現在新泰縣(現設市)。據考古學研究,山東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海岱龍山文化的分布范圍乃是魯中南山地及其周圍一帶,新泰正處於該范圍的中心位置。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堯雖然可能起於今菏澤地區,但設都於新泰一帶,居中以馭四方卻是極有可能的。就此而言,僻處西南的鄒城是無法相比的,也就是說,如果堯在山東的話,其都平陽最大的可能是在新泰。堯在山西證據也較多,臨汾之平陽為堯都雖不能完全肯定,但也無法完全否定。但既然堯在山東比在山西的可能性更大,證據也更多,那堯都平陽之在新泰也就比在臨汾更具可能。綜而言之,新泰的平陽最有可能是堯都。《左傳·哀公六年》孔子引《夏書》曰:“惟彼陶唐,帥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陶唐即堯的氏族,其在冀州既明,而都邑平陽最可能在新泰,也就是說古冀州最有可能是在今新泰市境內。
明白了這一點,《河圖》派九州的分布十分均勻、冀州被稱為“正中”的原因就好理解了。《河圖》派九州說也就並非無稽之談了。後來,據《孟子·萬章上》說:“舜……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史記·封禅書》正義引《世本》曰:“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可知,舜、禹皆可能都於堯都平陽,皆可能都於今新泰市境內。今市西有禹村鎮,歷史悠久,為這種可能又提供了一條佐證。為什麼要這樣呢?當然是與新泰的地理形勢(正中)有關了。近來學界已達成共識,周代所封夏後之杞曾長期居於今新泰境內。為什麼會如此呢?恐怕是與禹可能都此有關!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疆域的擴大、對古史的遺忘,人們已經很難讀懂實際保存了歷史真相的《河圖》派九州說了。於是便依據當時中國的版圖來誤讀和改寫它們,從而產生了《周禮》派九州說。甚至我們還可根據《周禮》派各家所保存的原貌的多少(如正東、正北、正西、正南、東南、東北等以方向定位置的詞語)來大體判斷其產生時間的早晚,即可能《周禮》最早、《呂氏春秋》其次、《禹貢》再次、《爾雅》最後。後來,鄒衍又提出大小九州說,“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這恐怕就是鄒衍既見兩種“九州”說而又不能解其乖異,遂折中而言的結果。
2.九州世界設定
www.9z9z.com
九州是由中國人來創造的一個奇幻世界,所以它一出生就從血脈中具有了東方的神韻。
地理總論
在無邊海洋中,有著諸多大陸,其中有一塊文明繁榮的區域,生活著不同的種族。
古代人族建立、由部族聯盟所轉化的那個古老晁帝國,曾把他們所探知的已知世界分成殇、瀚、寧、中、瀾、宛、越、寧、雷九個州,雖然這一大國早已消亡,但九州的區域卻一直留了下來。
因對蒼茫大地認識的有限,他們按環內海文明的中心點把這區域分為北陸,東陸和西陸。環繞大陸的是被統稱為浩瀚洋的廣大水域。同時,浩瀚洋在鄰近大陸的各處淺海也有不同的名稱。陸地之間是三個較淺的內海,分別稱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
在對陸地和海洋測量中,長度單位為裡和步,高度單位為尺,面積單位為拓(百平方裡)。
東陸約為五十四萬拓,北陸約為三十六萬拓,西陸大約二十五萬拓。
(目前設定一九州裡與一華裡同,一拓為100平方裡等於現實中25平方公裡,九州總面積不含地中三海約為一百一十五萬拓約為三千萬平方公裡,包括地中三海約為四千萬平方公裡)
東陸最高的山脈為雷眼山脈,位於東陸中南部,東西向。雷眼山脈以北的大陸被稱為中州,因為那裡是文明世界的地理大圓中心。南面稱為越州。中州東面的那一部分大陸稱為瀾州,因為那裡是所有大陸的最東端。雷眼山脈西盡,西南和西北兩個海灣在東陸的西部劃出了宛州,由大江與西陸分開。
北陸最東面稱為寧州,名字來源於當地部族的各種祭祀。寧州北面是烏揚大江和江北幾乎無法飛越的高聳雪山,僅在西北面由狹長的地峽和瀚州相連,瀚州有廣闊平原。瀚西面是殇州,兩者間是北陸最高的蠻古山脈。
西陸中部是被稱為沉沙海的海灣,其北是雲州,因此沉沙海南方的雷州是一片長年綠色的溫暖土地。兩州面積近似。
天文簡要
九州所在的蒼茫世界是一個球面,然而這個球面有些不同尋常,因為沒有任何人能證明人們可以向西一直走回東方,大地幾乎是無限伸展的。你不回頭,就永遠回不到起點,前方是永遠的長路。九州的大地對其上的生物來說幾乎是無限廣大的。
當九州上的人們抬頭仰望天空,在白晝,他們會看見太陽,但不僅僅是太陽,其他除了谷玄之外的雙月及九主星就會按當時力量的不同時隱時現,在晝夜都是這樣。各星辰散發著獨特色彩的光輝,因為不同主星的影響,所以九州的天空並不總是藍或白色的,當人們看到幻化的天色和主星們的明暗光暈形狀,他們會知道星辰力可能又給這大地帶來什麼變化,或許是雨季,或許是風暴,或許是一個氣候宜和,安定繁育的時代。
而在夜晚,當谷玄主宰了天空,諸星雲的光芒被吸收減弱,除了主星們仍有巨大的飄逸光暈之外,其他星雲(星象、星環和星簇)就象被隨意揮散在黑布上的大小鑽石,星雲是流動的,時時受到其他星雲移過時的引力,和主星們的斥力,他們象風中的雲,不停的改變著形狀,聚散著。有時一夜晚就能改變得面目全非,有的卻幾千年來一直未曾變過。正如白晝一樣,九州的夜晚也不是純黑色的,不僅星辰的顏色不同,光暈不同,主星也隨著互相力量的消長給夜晚映出暗淡的基色。
奇幻九州裡的種族:魅、鲛人(蛟)、河絡、誇父、羽族、人族 一般地說,“九州”泛指中國。例如: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悲。(《已亥雜詩》)九州之稱,由來已久。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