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收割機是什麼 聯合收割機目錄[隱藏]
聯合收割機簡介 聯合收割機的歷史 聯合收割機的購買與使用 聯合收割機常見故障及排除
[編輯本段]聯合收割機簡介 谷物聯合收割機簡稱聯合收割機,就是收割農作物的聯合機,在50年代初被稱作康拜因,是能夠一次完成谷類作物的收割、脫粒、分離莖桿、清除雜余物等工序,從田間直接獲取谷粒的收獲機械。 在聯合收割機沒出現以前,脫粒機和機械收割機這些器械,大大提高了19世紀時的農業生產率。這使得用比以前少的工人去收割更多的谷物成為可能。但19世紀後期的一項發明,更進一步地提高了這一效率。聯合收割機使收割與脫粒機結合在一個整件中,使農民能以單一的操作去完成收割和脫粒。 [編輯本段]聯合收割機的歷史 18到19世紀,在英、美等國曾有許多人研制和設計聯合收割機,其中有的人還獲得了專利或制造出了樣機,但基本都不具備實用價值,未能得到推廣。 1831年,美國農民發明家麥克科密克(c.mccormik,1810-?)設計制作出第一台由兩匹馬牽引的聯合收割機,其收割效率超過了30個人工,這是聯合收割機研制的重大突破。此後,麥克科密克一直致力於聯合收割機的改進和制造,他生產的聯合收割機供不應求。到1870年,他制造的大型聯合收割機由40匹馬牽引,收割幅寬達30米,收割機上還裝有麥桔打包裝置。 1889年,美國人貝斯特(best)設計制造出第一台由蒸汽機驅動的自走式聯合收割機,一天最多可收割50多公頃農田。此後,又相繼誕生了由內燃機驅動的自走式聯合收割機。 19世紀80年代後期,聯合收割機在美國日益普及,很快澳大利亞也生產也了類似的機器。 20世紀20年代,聯合收割機首先在美國的小麥產區大規模使用,隨後迅速推廣到了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西歐諸國。 聯合收割機已是大田作業不可缺少的農業機械。用其收割小麥,可比一般人工收割減少脫粒損失5~8%,並大量節省勞力。一台大型谷物聯合收割機一天可收割小麥400~500畝。 現代聯合收割機一個工作日可以收割12萬平方米以上的谷物。穿行於農田的每一次操作,都割下一捆約5.5米寬的谷物。 為什麼聯合收割機首先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有以下理由可以說明。首先,這兩個國家的農業規模都很大。田野一望無際,因此一個用快速收割法的農民在與他同行的競爭中能占據優勢。另外,早期的聯合收割機相對於潮濕的氣候來說,更適合於干燥的氣候。聯合收割機在英國獲得成功之前,先得研制出使谷粒干燥的機器,因為收割下來的谷物並沒有干燥到能夠馬上貯存起來的程度。 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已廣泛使用聯合收割機。 [編輯本段]聯合收割機的購買與使用 聯合收割機是農業機械中結構最為復雜、科技含量較高、制造工藝水平要求很嚴的產品。因此,對操作使用者的素質要求也比較高。用戶在購買和使用當中應該了解以下內容,對正確操作機器和延長使用壽命都有益處。 一、購買聯合收割機時應注意的幾個要點 用戶在購買聯合收割機時,應該根據作業地區、收割對象、作業性質、廠家三包服務網點和配件供應能力等因素選購產品。 聯合收割機產品種類較多,通常分為以下四大類: 1、自走輪式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此種機型比較適合華北、東北、西北、中原地區以及旱地環境作業,以收獲小麥為主、兼收水稻,適合於長距離轉移,是異地收割、跨區作業的主要機型。 2、自走履帶式全喂入聯合收割機。該機型比較適合華中及以南地區的水旱地或水田濕性土壤作業,適用於小麥和水稻作物的收獲。可以進行異地收割、跨區作業,但如果進行長距離轉移,則需要汽車運輸。 3、自走履帶式半喂入聯合收割機。此機型主要適用於水稻收獲,可兼收小麥。是中小型聯合收割機中復雜系數最高的產品,價格也最高。與其他機型相比,收獲後的糧食清潔度較高,並能適應深泥腳、倒伏嚴重的收割條件,同時還能保證收割後的莖桿完整。 4、懸掛式聯合收割機。懸掛式聯合收割機是利用拖拉機動力來進行收獲聯合作業,有單動力和雙動力兩種。此種機型價格便宜,可以一機多用,但拆裝比較麻煩,近年來的產銷量在逐步下降。 如上所述,在選購聯合收割機時,機器使用區域、收割對象和作業性質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此外,購買品牌機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好品牌機通常是指這類機器作業性能好、工作可靠、在市場上具有良好的信譽。 二、使用聯合收割機時必須注意的幾個要點 任何機器,其使用壽命長短、故障率高低、是否安全可靠等,除了機器本身制造質量外,跟機器的使用與維護保養情況也有很大關系。使用聯合收割機也不例外,應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機器操作者上崗前一定要經過生產廠家、經銷商或有關部門的正規培訓。如果對聯合收割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不清楚,就很難使用好聯合收割機,因此在機器使用前一定要參加有關聯合收割機的操作培訓,並取得駕駛執照。 2、使用前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因為聯合收割機結構復雜,盡管機器質量很好,但如果沒有弄懂內部結構及使用方法之前,就憑經驗隨便使用,不按照說明書的規定進行操作,機器就很容易出現不該有的故障。 3、因為被收獲的作物條件差別很大(如作物品種、成熟程度、含水率、產量、作物高度及倒伏情況等各有不同),所以在使用聯合收割機過程中,應針對作物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機器的各個相關機構,以保證聯合收割機的作業性能。 4、聯合收割機上安裝的安全防護裝置,是為了保護操作者及其相關人員的安全所設置的,因此機器運轉或工作時不能拆卸,如果維修時已經拆卸下來,機器運轉或工作前一定要重新安裝上。另外在機器作業時,一定要按照相關安全警示標志的要求執行,以免出現意外。 5、應該經常、及時地對聯合收割機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如檢查是否缺油、缺水、是否有松動現象、是否有開焊的地方、是否有異常聲響等等。如有異常,應及時進行補充、調整和修理,不能讓機器帶病工作,否則容易出現大的故障或損壞。 6、絕大多數情況下,聯合收割機的結構和整機參數從設計上是協調的,不能隨意改動或改裝。如提高發動機轉速、提高糧箱高度等等,這樣做不但作業性能不能保證,還會加速機器的磨損和損壞。 三、如何正確使用聯合收割機 聯合收割機在使用過程中隨著時間的增加,技術狀態的惡化,工作能力將逐漸下降,但是正確的使用和操作可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1.試運轉。新機或保養後的收割機,必須進行試運轉磨合。 ①發動機試運轉。根據檢修保養內容,決定冷、熱運轉磨合,檢查機油壓力表、機油溫度表、水溫表是否正常,有無漏油、滲水、異常響聲。 ②行走試運轉。可按1檔、2檔、3檔、倒檔順序,分別左、右轉彎,檢查轉向機構、制動器是否靈敏,離合器聯鎖機構是否可靠。 ③切割、脫粒、分離、卸糧等工作機構試運轉,檢查監測儀表的可靠性和靈敏性。 2.技術保養。定期對聯合收割機各部分進行清潔、檢查、緊固、調整、潤滑、添加和更換易損零部件等作業。 ①聯合收割機的清潔,清除機器上的穎殼,碎莖稈及其他附著物,及時潤滑一切摩擦部位,外面的鏈條要清洗,用機油潤滑。 ②發動機技術狀態的檢查,包括油壓、油溫、水溫是否正常,發動機聲音燃油消耗是否正常等。 ③收割台的檢查與調整,包括撥禾輪的轉速和高度,割刀行程和切割間隙,攪龍與底面間隙及攪龍轉速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④脫粒裝置的檢查。主要是滾筒轉速凹板間隙應符合要求,轉速較高,間隙較小,但不得造成籽粒破碎和滾筒堵塞現象。 ⑤分離裝置和清選裝置的檢查,逐稿器的檢查應以擰緊後曲軸轉動靈活為宜,軸流滾筒式分離裝置主要是看滾筒轉動是否輕便、靈活、可靠。 ⑥其他項目檢查。焊接件是否有裂痕,各類油、水是否潔淨充足,緊固件是否牢固,轉動部件運動是否靈活可靠,操縱裝置是否靈活、准確、可靠,特別是液壓操縱機構,使用時須准確無誤。 3.正確使用和操作。按規范操作可減少故障提高效益。 ①無載荷啟動發動機,低轉速結合離合器,扳動操縱閥使聯合收割機減速,將收割台降至正常割茬高度加大油門發動機達額定轉速時入區收割。 ②收割機運行50—100米後停車檢查作業質量,需要時進行必要的調整,直至作業質量達到要求後,投入正常工作。 ③始終采用大油門作業,不可用減小油門來降低前進速度,因油門愈小,收割機的收割和脫粒部分各工作機構運動節奏愈慢,可降低作業質量甚至堵塞收割台或滾筒。大油門作業後切忌立即關機。 ④作業時可用操縱閥和換檔來變速。 ⑤越過障礙物時應及時調整割台高度。 ⑥在使用中應保持正常的溫度規范,轉速規范和負荷規范。 4.技術保管。通過對聯合收割機閒置時的保管確保其完整完好性。 ①清除塵土和污物,打開機組全部窗口、蓋板、護罩,認真清除機內各處的草屑、斷秸、油污,使機組清潔。 ②卸下鏈條,用柴油清洗干淨後浸沒在機油中20分鐘後,用紙包好單獨存放;取下膠帶,清洗後晾干,抹上滑石粉,妥善保管。 ③更換各部位的潤滑油,然後無負荷地轉動幾下。 ④在工作磨擦部位或脫漆處塗油防銹。 ⑤用水刷洗機器外部,干後用抹布抹上少量潤滑油。 ⑥機器入庫後降下收割台放在墊木上,把驅動輪橋和轉向輪橋用千斤頂頂起並墊好墊木,機體安放平穩且輪胎離地,減低輪胎氣壓至標准氣壓的1/3。 ⑦把安全離合器彈簧和其他彈簧放松。 ⑧保存期間,定期轉動曲軸10圈,每月將液壓分配閥在每一工作位置扳動15—20次,為防止油缸活塞工作表面銹蝕,應將活塞推至底部。 ⑨發動機和畜電池按其各自的技術保管規程進行保管。 [編輯本段]聯合收割機常見故障及排除 在農忙收割時,一些聯合收割機因突發性故障的出現而被迫停機修理,使收割機不但失去了最佳作業時間,而且也給機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及時判斷和排除故障,才能保證聯合收割機順利的工作。 聯合收割機故障產生的起因主要有兩種:一是由於操作不當引起的意外性故障,是人為所致,一般是容易避免和預防的。二是機器長期使用中某些機件由於過度磨損而引發的突發性故障,是自然磨損所致,在使用中只要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是可以避免和減少故障發生的概率。下面是幾種典型的故障發生原因及預防方法: 1.切割刀片損壞 在切割過程中遇到石塊、樹根等硬物;護刃器松動或變形,使定刀片高低不一致;刀片鉚釘松動,切割時相碰等都可能引起切割刀片損壞。為預防刀片損壞,操作時應注意切割器前面的障礙物,防止刀片切割鐵絲等硬物,或者與石塊、電線桿、木樁等相撞。保養時,要經常檢查和調整護刃器,使定刀片在同一水平面內,松動的刀片要及時鉚緊。 2.刀桿折斷 主要因為割刀運動阻力太大或割刀驅動機構的安裝位置不正確。為預防刀桿折斷,應正確調整切割器,使割刀運動阻力減小,同時調整割刀驅動機構安裝位置,以達到裝配要求。刀桿折斷後,應更換備用割刀,並對折斷刀桿進行修復。麥收過後,卸下的割刀應放在庫內平架上或垂直掛在庫內的梁上,避免刀桿彎曲變形。 3.割台螺旋推運器打滑 推運器的螺旋葉片與割台底板的間隙過大,尤其是在收割稀矮小麥時,葉片抓不住已割作物,不能及時輸送,在推運器前堆積、堵塞,引起割台螺旋推運器打滑。為預防此故障的產生,應根據作物的稀密、高矮等不同情況,正確調整好螺旋葉片與割台廂板的間隙;當葉片邊緣磨光時,會降低推運效率,可用扁鏟或锉刀加工出小齒,以提高其抓取和推送能力。 4.滾筒堵塞 作物太濕、太密,雜草多;行走速度過快;脫粒間隙小,或滾筒轉速低;傳動皮帶打滑;發動機馬力不足;逐稿輪和逐稿器打滑不轉;喂入不均等都能引起滾筒堵塞。為了預防滾筒堵塞,在收割多草潮濕作物時,應適量增大滾筒與凹板的間隙;當聽到滾筒轉速下降音時,應降低機車前進速度或暫時停止前進;調整傳動帶的緊度;正確調整滾筒的轉速和逐鎬器木軸承的間隙。若滾筒堵塞,應關閉發動機,將凹板放[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