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1496.6平方公裡,蓄水量23.5億立方米。境內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微山湖、昭陽湖、南陽湖、獨山湖)和東平湖。 山東省的主要山脈是位於中部的泰山,為中國五大名岳之首。其他山脈還有蒙山、崂山、魯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頂山、大澤山等。
氣候特點
山東省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全年平均氣溫11—14℃,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光照時數2300—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以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山東省的陸地面積15.71萬平方公裡,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十九位。2004年,已開發利用土地14萬平方公裡,占土地總面積的89.1%。未開發利用土地1.7萬平方公裡,占土地總面積的10.9%。 礦產資源山東省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已發現的礦產有150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81種,居全國前三位的有24種,居前10位的58種,保有儲量潛在總值43500億元。其中石油、金礦、煤、鐵、金剛石、石膏、飾面石材、玻璃用砂巖、陶瓷土、滑石、石墨等在全國居重要位置。 海洋資源山東省的海岸線全長3024公裡,占全國海岸線的六分之一,居中國第二位。沿海岸線有天然港口有25個,有近陸島嶼301個。內海、領海專屬經濟區面積與陸地面積相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漁業資源。有海洋經濟生物600多種,其中魚類260種,貝類90種。目前,已發現礦種102種,探明儲量的65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5226億元。另外,還有豐富的海濱旅游資源及海洋能量資源。 林業資源山東省的林業建設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的方針,基本形成了山區、平原、沿海、城鎮四大綠化體系。2004年,人工造林266.8千公頃,其中用材林135.5千公頃,經濟林55.8千公頃,防護林75.5千公頃。林木總蓄積82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3%。
行政區劃
名稱由來山東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221年)泛指太行山以東的地區。作為政區名稱始於金代,明朝設山東布政使司(又稱行省),形成與今天山東省大致相同的版圖,管轄6府、104縣。至清朝正式稱山東省,治所設在濟南府(今濟南市)。 春秋時期,山東境內的齊國和魯國兩個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達,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山東省簡稱“魯”,也稱“齊魯”。 行政區劃山東省的省會是濟南市。全省分劃為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下轄縣級單位139個,其中:48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人口與民族
山東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2004年末,總人口9180萬人。全省有54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9%;人口較多的還有回族、滿族、壯族,其余50個少數民族的人口均在3000人以下。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山東半島伸入渤海與黃海之間,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西與河北、河南省接壤,南與安徽、江蘇省毗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東省成為沿黃河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區的交匯點、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結合部,在全國經濟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東海岸線長達3100多公裡,約占中國大陸海岸線長度的1/6。漫長的黃金海岸線上有眾多秀麗的島嶼、遠東最美的風景線和亞洲最大的沙灘浴場。陸地面積15.67萬平方公裡,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5%.山東省人口9248萬(2005年),是中國人口第二大省。山東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省份,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在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95%左右。 著名特產有:濟南羽毛畫、濰坊風筝、濰坊布玩具、淄博陶瓷、青島貝雕畫、花生、阿膠、孔府家酒、萊陽梨、肥城桃、煙台蘋果、德州扒雞、青島貝雕畫、青島啤酒、崂山礦泉水、煙台紅葡萄酒、金獎白蘭地、味美思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在濟南。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厚的文化,在中華文明的發詳與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重要貢獻,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要提到孔夫子和他創始的儒家思想。山東是中國的第二人口大省,山東人受齊魯文化薰陶,多豪爽、重義、誠實、勤奮。山東也是工農業大省,對中國內地經濟的貢獻有九分之一多;比較著名的品牌包括青島啤酒、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等,這些企業的總部都設在青島。
簡稱魯 行政區類別省 省會濟南 其他大型城市青島淄博煙台 省長/省委書記韓寓群/張高麗 政府網站山東省政府 總面積15.78萬平方千米 (中國內地的1.6%,第19位) 總人口9180萬人(2004年末) (中國內地的7.1%,第2位) 人口密度584人/平方千米 周邊省分接壤:冀、豫、皖、蘇 隔海:遼
山東省在中國的位置 經濟 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18468.3億元(2005年) (中國內地的11.3%,第2位) -每人平均人民幣20427.28元(2005年) 國民生產總值 -每人平均 地理 經度東經114度19分-122度43分 緯度北緯34度22分-38度23分 東西寬度約700千米 南北長度約420千米 總面積15.78萬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 -水域面積約2100平方千米(湖泊) 陸界線長 海岸線長3121千米 海拔高程最高:1545米(泰山) 最低:2米(黃河三角洲) 中位值:49.5米 氣候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年平均溫11.0℃(文登)~14.2℃(濟南) -最高月均溫23.5℃(成山頭)~27.4℃(濟南) -最低月均溫-4.4℃(沾化、無棣)~-0.8℃(棗莊) 年降水量584(聊城)~905(棗莊)毫米, 全境平均約710毫米 無霜期173(萊陽)~約250天(煙台) 年日照時數2300~2900小時 編輯]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
唐朝大部分屬河南道;
北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
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設置了山東東路、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一詞從此做為一個正式行政區劃的名稱開始使用。
元朝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
清朝改山東省
目前的行政區劃
現轄17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山東省行政區劃(省會:濟南市)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 濟南市: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市|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城陽區|四方區|李滄區|黃島區|崂山區|膠南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即墨市 淄博市:張店區|臨淄區|淄川區|博山區|周村區|桓台縣|高青縣|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山亭區|峄城區|台兒莊區|薛城區|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河口區|墾利縣|廣饒縣|利津縣 煙台市:芝罘區|福山區|牟平區|萊山區|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招遠市|蓬萊市|棲霞市|海陽市|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寒亭區|坊子區|奎文區|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昌樂縣|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任城區|曲阜市|兖州市|鄒城市|魚台縣|金鄉縣|嘉祥縣|微山縣|汶上縣|泗水縣|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岱岳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乳山市|文登市|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岚山區|五蓮縣|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沂南縣|郯城縣|沂水縣|蒼山縣|費縣|平邑縣|莒南縣|蒙陰縣|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樂陵市|禹城市|陵縣|寧津縣|齊河縣|武城縣|慶雲縣|平原縣|夏津縣|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臨清市|高唐縣|陽谷縣|茌平縣|莘縣|東阿縣|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鄒平縣|沾化縣|惠民縣|博興縣|陽信縣|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鄄城縣|單縣|郓城縣|曹縣|定陶縣|巨野縣|東明縣|成武縣
-------------------------------------------------------------------------------- (注:濟南市、青島市為副省級城市。)
[編輯]現代經濟
[編輯]統計概覽 據2005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據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18468.3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僅較第三位的江蘇省多出約二百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10.4:57.5:32.1。實現進出口768.9億美元。 [編輯]文化 全省共有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已被撤銷的1處)。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青島崂山、膠東半島海濱、博山、青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濟南、青島、聊城、鄒城、臨淄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泰安、濟寧、青州、淄博、蓬萊、濰坊、臨沂、臨清、莒縣、煙台、惠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編輯]傳統地方語言 山東話。又細分幾個小區別的地方語言。
山東省面積15.67萬平方公裡,人口8653萬。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山東省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被譽為“五岳之尊”的泰山和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故鄉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山東省省會為濟南市,南依泰山,北臨黃河,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因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山東的文明史可以上溯到5000多年前,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山東,發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鄒縣丁公村“龍山陶書”,發掘出了中國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龍山古城”,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這裡還是陶瓷和絲綢的發源地之一。山東歷史上出現過一大批至今仍對中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名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產生重大影響。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軍界和商界推崇的經典。由於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著名的魯國和齊國都在今天的山東境內,山東因而簡稱“魯”或“齊魯”。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山東人具有勤勞、樸實、重情義、守信用的傳統美德,向以不怕困難、不甘落後、吃苦耐勞、勤儉努力而為世人稱道。山東省是全國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境內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旅游點約493處,古建築、古遺址1.3萬多處,其中國家重點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