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主要是血液中的血紅細胞數量減少和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症狀分為營養性貧血(又稱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少數的巨細胞性貧血。前者主要是制造血紅蛋白的原料鐵元素等的不足;後者則是骨髓造血功能的骨髓減少。巨細胞性貧血的原因,則是體內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即“抗貧血因素“,如肝精、葉酸、維生素b12等。由於膳食的不合理、節食、偏食、過分精食以及性別及某些年齡階段對造血物質更多的需要,患貧血症特別是營養性貧血症的人,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僅山東、江蘇兩省,鐵攝取不足或患輕度營養性貧血的中、小學生,就占總人數的25%—30%。因而經常注意進食一些具有補血、養血功能的食品,對維護身體健康,延緩衰老乃至美容,都有重要意義。 富含鐵的食品:動物全血、動物肝髒、肉類、蔬菜、蝦類、蛋黃、黑木耳、海帶、芝麻、大瓜子、芹菜、苋菜、菠菜、茄子、小米、櫻桃、紅棗、紫葡萄、紅果等含鐵都比較豐富。如每100克豬血總含鐵量高達45毫克,是一般食品含鐵量的近100倍;每100克豬肝中,含鐵25毫克,是雞蛋(2.7毫克)的9倍,是豬肉(1.4毫克)的18倍。其次,用鐵鍋烹調食品也能補充鐵源,有人測量,放在玻璃器皿中烹調的炸醬面中,100克含鐵僅為3毫克,而鐵鍋烹調的含鐵竟高達87.5毫克。 具有造血功能的食品:骨頭湯(包括豬、牛、羊和禽、魚骨炖湯)豬肝、牛肝、羊肝、雞肝、鴨肝、鵝肝。 促進對鐵吸收的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和利用。膳食中如加入50毫克的維生素c,便能將鐵的吸收率提高3—5倍。人體胃粘膜是吸收食物中鐵的主要部分,鐵在酸性環境下,三價鐵離子變成易溶於水而被吸收的二價鐵離子,如果人體缺乏胃酸,鐵的吸收就會發生困難,所以,胃酸缺乏的人更應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