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物質”。當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故兩者應兼顧,互相補充,不可偏頗,更不能互相取代。
第五招:軟食與硬食兼施
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後價月,其颌骨與牙龈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後,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干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弓、颌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腦又美容。
第六招:葷食與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人們把動物性食物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豐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多吃。家長在給寶寶配餐時,可做到肉、菜各半,葷素搭配。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第七招:進食與飲水並駕齊驅
重視進食,忽視飲水是不少家長存在的又一喂養誤區。水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和體液的重要成分,一切生理與代謝活動,包括食物的消化、養分的運送、吸收到廢物的排洩,無一能離開水。年齡越小,對水的需求相對越多。因此在每餐之間,應給孩子一定量的水喝。
給水時注意不要給孩子茶水、咖啡、可樂等,而以白開水、礦泉水為宜。
第八招:食物與情緒適時調整
兒童心理學家闡明,食物影響著兒童的精神發育,不健康情緒和行為的產生與食物結構的不合理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如吃甜食過多者易動、愛哭、好發脾氣;飲果汁過多者易怒甚至好打架;吃鹽過多者反應遲鈍、貪睡;缺乏某種維生素者易孤僻、抑郁、表情淡漠;缺鈣者手腳易抽動、夜間磨牙;缺鋅者易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缺鐵者記憶力差、思維遲鈍;等等。
家長注意觀察,及時根據寶寶的情緒調整食物結構,可使上述不良情緒減輕或不藥而愈。
寶寶換奶應注意什麼
常有人問,何種配方奶粉較好,選擇什麼嬰兒奶粉較適合小寶寶的營養需求。市面上各種嬰兒配方或較大嬰兒配方或第一階段奶粉、第二階段奶粉等等琳琅滿目的嬰兒商品,往往使父母們不知所措。
母奶換配方奶粉
嬰兒配方奶粉多以牛奶為基質,雖然多少有些差異,但都是以「母乳化」為設計理念,但母乳化的嬰兒配方奶粉仍然不含可幫助寶寶消化的酵素,故母奶要換成嬰兒配方奶粉時,每次以一小匙嬰兒配方奶粉(即30㏄)的量開始測試,若無不良反應,即可一小匙一小匙逐漸增加至全量,所以寶寶可以同時母乳與嬰兒配方奶粉交替食用而不致有不良反應。
交替漸進方式換奶
換奶的基本原則為減少一小匙原配方奶粉,改成新配方奶粉一小匙,若寶寶沒有不良反應即可再更改第二小匙。通常換奶造成不適症狀以「腹瀉」最多,但多是因為奶粉濃度沖泡不當所造成,所以換奶時也應仔細讀讀罐裝標示;其次為「過敏」,如皮膚癢、紅疹等現象,若新更換的奶粉與原配方成份相差太大,才會有此現象出現。也讓我們來了解市售的嬰兒配方奶粉的種類,市售嬰兒配方奶粉大多可分成四類:
1.早產兒奶粉:早產兒因未足月出生,消化系統發育更差,此時仍以母乳最合適或使用專為早產兒設計之早產兒配方,待早產兒的體重發育至正常(大於2500公克)才可更換成嬰兒配方奶粉,原奶粉每次減少一匙,改成添加嬰兒配方奶粉一匙,直至完全更換成功。
2.嬰兒配方奶粉:剛出生寶寶喝一般嬰兒配方奶,應從一匙30㏄開始喂食,市售嬰兒配方成份大多可符合寶寶需要,但仍有些成份比例不相同。當發現所食用的嬰兒配方奶與寶寶的體質不合時,應立即停止原配方,改用其它品牌配方。
3.免敏配方奶粉:又稱為黃豆配方奶粉。此配方不含乳糖,乃針對天生缺乏乳糖酶的寶寶及慢性腹瀉導致腸黏膜表層乳糖酶流失的寶寶設計。寶寶在拉肚子時可停用原配方奶粉,直接換成此種配方,待腹瀉改善後,若欲換回原嬰兒配方奶粉時,仍需以漸進式添加奶粉方式進行換奶。
4.水解蛋白配方:此配方又稱為醫瀉奶粉,也就是小寶寶的太空飲食或元素飲食,其提供的營養可完全符合寶寶的需求,只是營養成份已經事先水解過,食入後不需經由寶寶的腸胃消化即可直接吸收,故此配方奶粉含渣量少或無渣,可減少寶寶的糞便量,多使用在急性或長期慢性拉肚子,以致在腸道酵素黏膜層受損,多種消化酵素缺乏之寶寶,或短腸症寶寶等。可直接停用原配方更換成醫瀉奶粉,相同的醫瀉奶粉要換回一般嬰兒配方奶粉時,則需采用漸進式換奶方式。
5.較大嬰兒奶粉:多為六個月以上的寶寶設計,營養含量較嬰兒配方奶粉高,蛋白質也提高,其實一般的嬰兒配方奶粉可供應寶寶至一歲,都不會有營養缺乏的現象,且此階段的寶寶開始食用副食品,不一定需要更換成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較大嬰兒配方。此時寶寶的腸胃機能雖已經比初生時成熟些,為了保險起見仍可采用漸進式換奶。
不知您對寶寶換奶時應注意的事項是否已經有概念了呢?仍要再次提醒您「母乳是最好的」,相信您也會為您的寶寶選擇最好的。
米粉喂養嬰兒有何不妥
母乳不足或牛奶不夠,米粉類食品可以作一些補充。市場上名目繁多的糕干粉、健兒粉、米粉、奶糕等,均以大米為主料制成。其中所含的79%的碳水化合物,5.6%的蛋白質,5.1%的脂肪及b族維生素等,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如只用米粉類食物代乳喂養,因其蛋白質質量不好,含量也少,則會出現蛋白質缺乏症,不僅使嬰兒生長發育遲緩,影響嬰兒的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和肌肉的增長,而且抵抗力低下,免疫球蛋白不足,易罹患疾病。長期用米粉喂養的嬰兒,身長增長緩慢,但體重並不一定減少,反而又白又胖,皮膚被攝入過多的糖類轉化成的脂肪充實得緊繃繃的,醫學上稱為泥膏樣。但外強中干,常患有貧血、佝偻病,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在新生兒期便加用米粉類食品就更為不合適。因為新生兒唾液分泌少,其中的澱粉酶尚未發育。胰澱粉酶要在嬰兒4個月左右才達成人水平,所以3個月之內的嬰兒不要加米粉類食品。3個月以後適當喂些米粉類食品,對胰澱粉酶的分泌有促進作用,也便於唾液中的澱粉酶得到利用,產生的熱量可節約蛋白質與脂肪的消耗,也是價廉物美的食品。但不能只用米粉類喂養,即使與牛奶混合喂養嬰兒也應以牛奶為主,米粉為輔。
鮮牛奶或羊奶喂養孩子
鮮牛奶:在任何情況下,嬰兒不能得到母乳喂養時,鮮牛奶是最好的代乳品,人工喂養可首先選用。全牛奶營養成分和人乳雖相似,但因其鈣、磷比例不當,不如人乳易吸收,且其中所含的乳酪蛋白易在胃中形成凝塊,不易消化,乳糖含量亦少,故在應用時應注意糾正。簡單的方法是加水加糖、加熱煮沸後食用,使之適合於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新生兒1周內可先給鮮牛奶2份加水l份,即2:1的牛奶。以後逐漸增加至3;1到4:1。健康的新生兒1個月即可吃全奶。牛奶中要加5%的白糖。隨嬰兒月齡的增長和輔食的添加,牛奶中的糖量可逐漸減少,而由輔食來補充身體所需的糖。
嬰兒每日需奶量差異很大,應靈活掌握,以喂飽為度。一般按嬰兒每日每公斤體重所需熱量為100~110千卡,但全日奶量最多不超過1000毫升。例如;體重6公斤的4個月的嬰兒每日所需熱量為660千卡。已知牛奶每100毫升產熱66千卡,糖1克產熱4千卡,那麼5%糖牛奶100毫升產熱能為86千卡。因此,6千克體重的小兒每日喂5%糖牛奶應為770毫升。
每日嬰兒需水量較成人為多,因此在兩次喂奶中間應酌情喂水。天氣炎熱時可適當增加。
鮮羊奶:其營養價值與牛奶大致相同,也是嬰兒良好的代乳品。但是羊奶中含葉酸少,含鐵質亦低,故用羊奶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營養性貧血。宜及早添加含葉酸的輔食加以預防。
人工喂養小兒應注意奶具消毒。奶頭、奶瓶應在煮沸消毒後應用,並注意喂養時的姿勢。喂奶前應將乳汁滴於母親腕內側皮膚上,以確定溫度是否合適,以不感燙為宜,切不可成人先去吮吸奶嘴。
<br/>附件:<ahref="/browse/download.php?path=/15/31//40571531.6870143.doc&filename=育兒專家的59條喂養建議.doc"target="_blank">育兒專家的59條喂養建議.doc</a>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