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特與百仕福和bestfoods是同一個概念嗎? 您好 喬治·貝斯特(georgebest) 生日:1946年5月22日 國家:北愛爾蘭 位置:前鋒 身高:175cm 體重:98kg 生命:(1946年5月22日~2005年11月25日) 1946年5月22日出生於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作為北愛爾蘭歷史上最傑出的足球明星,喬治·貝斯特的控球技術是無與倫比的,他的左右腳功夫俱佳,而且擅長頭球攻門。他在曼徹斯特聯隊踢了6年,與丹尼斯·勞和博比·查爾頓一起打造了曼聯的第二次輝煌時代。 1946年5月22日,貝斯特出生於北愛蘭的貝爾法斯特一個窮人家裡。貝斯特在英文裡是"最佳"的意思。15歲那年他被曼聯隊的球探發現並簽約,進了英倫島上最優秀的俱樂部踢球。17歲那年他就代表北愛爾蘭參加了對威爾士的國際比賽並打入3球。北愛爾蘭歷史上最傑出的一顆新星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1963年貝斯特第一次代表曼聯隊出場踢球。在對聯賽第二名的西布魯姆隊的比賽中,他踢進了全場惟一的進球。在對方後衛格雷厄姆·威廉姆斯面前,他故意地將球停下來讓對方看清楚,然後以一個假動作騙過對方,帶球直搗龍門,球乖乖地進了網窩。 1964年1月,曼聯隊的豪華搭配隆重登場,由丹尼斯·勞、博比·查爾頓和喬治·貝斯特組成的"三人核心"首次在作客西布魯姆時亮相。當時的條件很差,有的球員穿的是籃球鞋。"三人核心"在比賽中大發威力,勞進了兩球,查爾頓和貝斯特各攻入一球,以4∶1擊敗對手。貝斯特的入球被評為最佳入球。 1958年曼聯隊在慕尼黑轉機時發生的悲劇奪走了愛德華茲·鄧肯等8名優秀隊員的生命。幸存的巴斯比教練和查爾頓等人為了緬懷死難的隊員,發誓要在5年內重建曼聯隊。貝斯特的加盟使曼聯縮短了重建的過程。1963年,重組的曼聯隊以3∶1戰勝萊切隊,重新名列前茅。人們在貝斯特身上看到了曼聯隊復興的希望。 貝斯特逐漸撫平了曼聯隊的創傷。1964年曼聯隊獲聯賽亞軍,進入了足協杯半決賽和歐洲杯的1/4決賽。他們踢了幾場漂亮的比賽,以7∶0大勝阿斯頓·威拉隊,以10∶1戰勝獲得西德聯賽冠軍和歐洲杯冠軍的多特蒙德隊。貝斯特成了最受歡迎的球星。他平均每周都要收到1000多封球迷來信,他還被稱為"披頭士5號",在球員們時興留短發的時候,他卻標新立異,留起了類似通俗歌曲組合甲殼蟲隊員的發型,頗為新潮。 1965年新賽季開始後,貝斯特在場上的表現平平。7輪過後他們才進了8個球,在當時崇尚進攻的年代,這個入球數非常可憐,曼聯隊排在了聯賽的倒數第二位。貝斯特坐上了冷板凳。後來他重新登場,狀態再現,幫助曼聯過關斬將,連克強勁對手,進入歐洲杯決賽。此後貝斯特膝部受傷,沒能參加06-07賽季其余的比賽。 1967年5月7日,紅魔曼聯隊與裡斯本的紅魔本菲卡隊相遇在溫布利大球場。本菲卡隊有超級球星尤西比奧領銜,誓言要與貝斯特和查爾頓率領的曼聯隊決一雌雄。 雙方在90分鐘之內踢成平局。加時賽裡,貝斯特背對球門接球,突然轉身,魔術般地晃過了守門員,把球送入了對方大門。他的這一進球前後動作連貫,一氣呵成。但貝斯特對這個入球並不滿意。他曾夢想有朝一日在禁區裡面對守門員時,將球停在禁區線上,然後將球挑起頭球破門。在對本菲卡隊的比賽中,他抓住了關鍵的機會,將號稱斯蒂法諾第二的尤西比奧斬在馬下。這一年貝斯特當選為歐洲最佳足球運動員。 事情總是一分為二的。貝斯特在球場上的絕佳表現提高了人們對他的期望,球迷們希望他永遠保持一流的競技狀態,貝斯特也不想讓球迷們失望,久而久之這種期望變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他自小生活環境窮困,吃苦耐勞不在話下,但處在名利的頂峰,他突然找不著感覺。在媒體的宣傳下,他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就像電影《007》裡的邦德,他離不開美酒,也離不開美女。媒體上提到他的名字時不再提他的球技,而是提他酗酒滋事等劣跡。他變了。 當時,曼聯隊正處於青黃不接的困難時期。博比·查爾頓和丹尼斯·勞年齡偏大,已經在走下坡路,而貝斯特又恃才傲物,不聽指揮,經常逃避訓練。1972年剛過,他與一名叫葛朗德·布蕾達的小姐在外過夜而忘記了訓練,俱樂部忍無可忍,一氣之下做出三項決定:必須在俱樂部寄宿用餐、隨青年隊參加訓練、工資減半。 1974年的一天下午,貝斯特難堪的時刻到了。俱樂部官員正式通知他,在下一場對普茨茅斯隊的比賽中,他將作為替補參賽。這對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貝斯特的打擊太大了,他放聲痛哭,幾年來他從未這樣傷心過。 貝斯特離開了曼聯隊。在曼聯隊的幾年裡,貝斯特的技術不斷完善和提高。他的運球速度快,左右腳都能控球和盤帶過人,即使對方幾名後衛夾擊,他也能突出重圍;他的長傳球和短傳球同樣精確到位,隨時都可能給對方造成致命一擊。他共代表曼聯隊出場350次,進球135個。他和隊友合作得過兩屆聯賽冠軍、一屆歐洲杯,並當選為歐洲年度足球先生。球王貝利曾贊揚貝斯特是他最喜歡的球星。貝斯特從沒參加過世界杯決賽階段的比賽,沒有機會與貝利同場切磋,能得到貝利這麼高的評價他當然十分高興。 1974年貝斯特到美國的一家俱樂部踢了兩個賽季。1976~1977賽季轉會富勒姆隊,但由於合同糾紛,他遭到國際足聯的禁賽處罰。 在美國踢球的兩年裡,貝斯特住在靠海濱的一所公寓裡,旁邊有一家夜總會,他從來沒有下海游過泳,卻幾乎天天都泡在夜總會裡。燈紅酒綠消磨了他的斗志,塵封了他的足球才華。 退役後,貝斯特應邀擔任曼聯隊足球賽的首席轉播顧問,但他懶散依舊,經常不守時,電視台不得不為他安排一位替補,隨時補台。 2000年由1000名英格蘭體育記者和業界人士組織了英格蘭歷史上最佳運動員的評選活動,喬治·貝斯特榮幸當選。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永遠也不知道他本該有多偉大。如果他能潔身自好,貝斯特會成為最好的。 此後,年紀漸大貝斯特幾次住進醫院,治療因為酒精造成的種種病症。2005年他再次住進了倫敦的醫院。情況相當危險。八周後,由於腎部的炎症引發了肺部的感染,在11月25日,終於不治。終年59歲。 姓氏是best,英文中的意思是“最好的”,他是上帝賜予世間最好的禮物:不僅賜予他一雙導演漂亮足球的雙腳,還讓他擁有天使般俊美的外表;他是北愛爾蘭歷史上最優秀的球員、曼聯最偉大的球星之一,是他讓紅魔的7號成為流行經典的代名詞。 他更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壞孩子。大家總是對他惋惜——如果他能潔身自好,他會成為真正的best。可是,醇酒美人,春花秋月,醉生夢死,讓喬治·貝斯特永遠也不知道他本該有多偉大。 連他自己也說:“我哪天走了,你們別記著我貪杯、泡妞和名車,只要記得我踢球的風采,我就滿足了。”也許他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他匪夷所思的球技,更在於他的風流,他的英俊,他的醉態,他的散漫,他的浪子情懷,他的那一點點壞。 11月25日,59歲的貝斯特由於一系列健康問題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在倫敦醫院去世。他的棺椁將在家鄉貝爾法斯特繞城一周接受球迷瞻仰。 送別最偉大的球星 貝斯特葬禮於12月3日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舉行,按照程序,貝斯特的棺椁將在貝爾法斯特繞城一周接受球迷瞻仰,預計將有50萬球迷走上街頭為這位北愛爾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球星送別。 曼聯球迷對貝斯特的悼念活動,是繼1958年慕尼黑空難和前主教練巴斯比爵士去世後,最隆重的自發性紀念活動。11月30日,即便曼聯主場3比1如願戰勝了西布羅姆維奇,但所有英國媒體在報道該場比賽時,都沒有將關注點放在比賽本身,對貝斯特的紀念才是老特拉福德的重頭戲。雖然比賽當天氣溫很低,但老特拉福德座無虛席。比賽開始前,雙方主教練弗格森和布賴恩·羅布森向貝斯特敬獻了花圈。 賽前的1分鐘默哀中,全場觀眾高舉貝斯特微笑的畫像,不少曾親眼見證過貝斯特輝煌時代的忠貞紅魔球迷潸然淚下。還有很多無緣入場的曼聯球迷在老特拉福德球場外默默守候著。比賽開始後,全場曼聯球迷始終高唱歌頌貝斯特的歌曲。 最近幾天,悼念貝斯特的信件如雪片般,從世界各地飛往曼聯俱樂部,球迷紛紛建議曼聯隆重紀念這位功勳之臣。已經匯總的球迷建議包括:將老特拉福德球場的一面看台用貝斯特的名字命名,將貝斯特穿過的7號球衣永久退役,在老特拉福德外為貝斯特立雕像。 貝爾法斯特的天才 1946年5月22日,貝斯特出生在貝爾法斯特郊外一個普通的船塢工人家庭,父親迪奇是不錯的業余馬球手,小貝斯特繼承了父親的運動天賦,還有對酒精的嗜好。僅僅14個月大的時候(別的孩子還在蹒跚學步),貝斯特就有一張踩著足球的照片。而此後每一年的聖誕節,他都能收到一份與足球有關的禮物:皮球、球衣、球鞋、球襪…… 小貝斯特對足球如此狂熱,即便他以全優的成績考取當地最好的學校,也很快放棄學業加盟當地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為職業球員。不過貝斯特的願望直到15歲才實現,主教練麥克法蘭的朋友,受曼聯俱樂部委托在北愛爾蘭擔任首席球探的比肖普,有一次親臨現場觀看了貝斯特參加的比賽,隨後便給當時擔任曼聯主教練的巴斯比發去那份著名的電報:“我找到了一個天才。” 在比肖普極力推薦下,貝斯特只身一人來到了曼徹斯特,成為曼聯青年隊的一員(盡管在與新隊友見面後不到24小時,貝斯特曾改變主意打算回家,後來在父親的嚴厲訓斥下才留下來)。只是由於當時英足總對聯賽出場球員的年齡限制,貝斯特直到1963年9月14日才得以為一線隊出場亮相,他的第一個對手是西布朗。 “聖披頭士”的搖滾 幼年的貝斯特習慣用網球來練習腳法,成年後則經常在訓練中嘗試從不同距離射中橫梁(他的標准是10次中只許有一次射失),精湛的球技也是他日後成名的保證。1965年,年僅19歲的貝斯特已取得職業生涯第一個聯賽冠軍,他自己成為賽季最佳射手,但讓整個世界為之傾倒的,無疑是1966年3月代表曼聯作客本菲卡一戰。 那是冠軍杯1/4決賽,曼聯首回合主場3比2艱難取勝,沒人相信他們可以在次回合逃脫歐洲霸主的羞辱。但是就在裡斯本,貝斯特在9萬觀眾面前開賽12分鐘裡打進兩球,最終幫助曼聯5比1大勝尤西比奧的本菲卡。賽後葡萄牙媒體驚呼:“披頭士(elbeatle)摧毀光明球場!” “聖披頭士”的外號不胫而走,因為貝斯特留著披頭士的發型,同樣有著揮霍不盡的天才,而且都來自工人階級。談起比賽中那個盤過數名防守隊員包括守門員的精彩進球,貝斯特說:“我做夢都想著盤過守門員,然後把球停在門線上,再挑起來用頭頂進去。在和本菲卡的比賽我幾乎做到了,我戲耍了對方守門員,還好我最終沒有這麼做,要不教練應該犯心髒病了吧?” 兩年後在溫布利大球場的冠軍杯決賽(對手剛好又是本菲卡),是貝斯特職業生涯的頂峰。他在下半場雙方戰成1比1時幾乎是把皮球“帶”進對方大門,並最終幫助曼聯4比1取勝後成為歷史上第一支奪取歐洲冠軍杯的英格蘭球隊。他成為戰後英國人捍衛自己足球帝國威名的新旗手。主教練巴斯比賽後評論道:“貝斯特完全可以讓球不離開他的雙腿,有時候他看上去好像有六條腿。” 此外貝斯特也在國際賽場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比如1971年代表北愛主場迎戰塞浦路斯時上演的帽子戲法,還有一次在對陣英格蘭時從傳奇門將班克斯手中“偷”走皮球,可惜進球卻被裁判吹成了無效。從1964年到1977年的13年間[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