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舒達那個藥店有賣,急需,謝謝。 帕金森病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最基本的治療手段。藥物治療機制是糾正帕金森病生化代謝 改變,即多巴胺能功能低下,乙酰膽硷能功能相對亢進。主要有以下幾類藥物: 1、抗膽鹼能藥物:安坦。有青光眼者禁用。 2、多巴胺替代療法:左旋多巴
3、腦外多巴脫羧酶抑制劑:苄絲肼和卡比多巴。美多巴和息寧是目前最常用的合 劑,前者為左旋多巴與苄絲肼合劑,起效快,效果強,持續時間短;息寧為左旋多巴 與卡比多巴合劑,效果較美多巴弱,但作用時間長。 4、多巴胺能受體激動劑:溴隱亭,協良行,泰舒達 5、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丙炔苯丙胺。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概況
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神經外科醫生就通過切除腦運動區皮層、大腦腳、脊髓 運動傳導路等方法治療帕金森病,但這些方法是用病人的肢體癱瘓換來震顫控制。在 發現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後,1947年cooper等開展了立體定向蒼白球毀損術。1954年 hassler等開展丘腦腹外側核毀損術。1960年svennil等就報道了蒼白球腹後部毀損 術,即把以前的蒼白球毀損術靶點往後方和腹側移,但遺憾的是此篇報道並未引起重 視。1968年發明了左旋多巴並應用於臨床治療帕金森病,取得明顯效果,當時甚至認 為已找到帕金森病的根治方法,外科手術很少被采用。但70年代後期人們發現多巴胺 治療有明顯時效性,即隨著病程延長,療效越來越低,並且存在嚴重副作用,如表現 舞蹈樣動作的異動症,“開-關”現象等,手術治療開始“復興”。1982年首例自體 腎上腺腦內移植成功,標志臨床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開始,但目前移植治療長期效果 仍然不理想。1992年laitinen等報道了蒼白球腹後部毀損術(pvp)能顯著改善pd病人 所有症狀。由於該文章的發表和微電極記錄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國內外又掀起了帕金 森病毀損術治療熱潮,我國西安、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了 數以百計的手術,在再次證實毀損術療效的同時,也發現了毀損術固有的弊端,因此 熱潮僅持續7年,目前已被腦起搏器(醫學上叫“腦深部刺激術,即deepbrain stimulation,縮寫為dbs)所取代。
帕金森病的三種外科治療方法簡介 目前外科治療有三種方法,即毀損術、腦細胞移植術和腦起搏器治療。 1、腦細胞移植和基因治療
帕金森病腦細胞移植術和基因治療已在動物實驗上取得很大成功,但最近臨床研 究顯示,胚胎腦移植只能輕微改善60歲以下病人的症狀,並且50%的病人在手術後出 現不隨意運動的副作用,因此,目前此手術還不宜普遍采用。基因治療還停留在實驗 室階段。 2、毀損術
毀損術(如采用微電極記錄技術對靶點進行定位,也通常俗稱為“細胞刀”)是 用電燒灼法破壞腦內功能異常興奮核團,主要是蒼白球和丘腦腹外側核。毀損術效果 已被公認,但毀損術是一種破壞性手術,部分病人遠期效果不盡人意,並且約4%病人 出現腦出血、靶點偏差等並發症,嚴重者出現偏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毀損術一 般只能進行一側,也就是控制一側肢體症狀。但是臨床上90%的帕金森病病人存在雙 側肢體症狀和頭面部症狀。對這些病人只有進行雙側手術才能達到理想治療效果。毀 損術不易雙側大腦同時手術,分期雙側手術並發症也較高,達30%,術後大多數病人 出現講話聲音降低、吞咽緩慢、流口水、乏力等症狀,目前國外已很少施行這種手 術。因此毀損術存在明顯不足之處,雙側毀損術更不易提倡。 3、腦起搏器治療 腦起搏器治療僅把刺激電極植入大腦特定部位,通過慢性電刺激來達到治療效果,是 一種可逆性的神經調節治療,不破壞腦組織,不影響今後其他新的方法治療,因而更 體現當今微創外科治療原則。腦起搏器治療效果完全與毀損術相媲美,還能保護腦黑 質組織,起到對因治療作用,延緩帕金森病本身病情進展。刺激參數可通過體外電腦 程控,隨時調節刺激強度和頻率,找到最佳刺激觸點,具有療效更好,更持久等優 點,國外已有8年的治療隨訪結果。對雙側症狀的帕金森病病人可同時雙側植入刺激電 極,一次手術解決所有症狀。治療手術較為安全,並發症和副作用一般都是可逆的, 手術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我們在100余例次帕金森病腦起搏器手術中無發生任何永 久性並發症和副作用。腦起搏器治療已逐步替代毀損術,是目前最理想的外科治療方 法,被認為是帕金森病治療的第二個裡程碑(第一個裡程碑為1968年發明的左旋多 巴)。腦起搏器治療的不足之處是費用較高,脈沖發生器電池一般只能用5~8年,到 時需要更換胸部脈沖發生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