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區有多少人 您好 昨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慶祝2006年教師節暨表彰先進大會。會議表彰周建軍等25名首屆首席教師。評選首席教師在我市歷史上是第一次,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教育教學水平高、教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那麼,這25名首席教師是如何出爐的?他們將得到怎樣的待遇?他們今後要得到怎樣的教研扶持?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市教育局副局長嚴燕英。
樹立惠州品牌教師,培養一批本土的“數學王”“物理王”
近年來,我市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一批傑出的教師湧現出來,而適時培養一批本土的“數學王”、“物理王”成為我市教育界人士的思考與共識。嚴燕英告訴記者,設立首席教師制度,將為樹立我們惠州自己的品牌教師,將為培養一批“數學王”、“物理王”起到“標桿”作用。
嚴燕英介紹說,首席教師選拔堅持4個原則:一是堅持德才兼備,以能力、業績為主的原則;二是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三是堅持選拔、培養、使用、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四是堅持實事求是、寧缺毋濫的原則。她說,首席教師是經過層層推薦選拔出來的優秀教師代表,今年首屆評選的25名首席教師真正踐行了這4個原則;今後將每年評選一次,每屆名額25名。
首席教師要在全市范圍內有較高知名度,且必須在教學一線任教
“首席教師必須是在教學一線任教的教師中選拔產生,這樣確保這項榮譽屬於真正的教師。”嚴燕英介紹說。她說,設立首席教師制度,就是要鼓勵一線教師以首席教師為榜樣,積極自主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爭做來年的“首席”。這是一個鼓勵進步的機制和榮譽,應該嚴格按照《惠州市中學首席教師選拔與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選拔一線教師當選“首席教師”。
據介紹,首席教師除了具備有良好師德、模范地遵章守法外,還要符合國家規定的相應學歷和教師任職資格,有高級教師職稱,並且專業基礎知識要扎實深厚,教書育人經驗豐富,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在全市范圍內有較大影響和較高知名度。
首席教師除了業績突出外,還要具備6項硬件中的1項以上
根據《惠州市中學首席教師選拔與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首席教師要具備的一些業績要求是:近三年高考、中考或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包括在高考、中考中所任教班級學科成績平均分、優良率、尖子生遠領先於同級同類平行班;在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中輔導的學生獲得在全國、全省有一定影響的得獎名次。如果該教師所任教學科有考生獲全省高考最高分、所任教學科有考生獲全市中考最高分等視為教學成績特別優異。
同時,入選教師要具備以下6項硬件要求的1項以上:一是近5年來,曾出版過教育教學教研專著;二是近3年來,曾主持完成市級以上課題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獲得市級以上獎勵;三是近2年來,在省級以上教育教學期刊上發表過教學論文1篇以上;四是近2年來,曾在省級以上教育科研部門組織的學科活動中作過專題發言或在市級以上大型教研或培訓活動中作過專題講座;五是近2年來,曾獲得省教育科研部門主持評獎的學科教學成果、教學論文二等獎以上,市級教育科研部門主持評獎的學科教學成果、教學論文一等獎以上;六是近2年來,曾在省教育科研部門主持的學科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以上。
每位首席教師獲得2萬元獎金,可自主大膽嘗試個性化教學
“首席教師其實就是一個特殊的榮譽稱號,獲此稱號的教師本人獲得的物資獎勵還是很有限的。但它是一種極大的榮譽,對教育理念先進、職業道德高尚、知識底蘊深厚、創新能力突出、教育教學績效顯著的教學一線教師而言起到巨大的精神肯定和鼓舞作用。”嚴燕英介紹說。
據介紹,首席教師獎金由民營企業家姚梅發全額出資,每屆每位首席教師可獲得2萬元獎金。嚴燕英希望當選的首席教師要繼續發揚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做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標兵、改革的先行者;要系統地學習並掌握現代教育的理論和技能,了解和掌握本學科教育國內外發展動態,不斷拓寬專業知識面,更新教育觀念,在本學科教育教學和科研中起引領作用。
據介紹,當選的首席教師在評先、評優、評模、工資晉級、職務晉升、學習進修等方面享有優先權;在選擇教育科研課題項目上和申請學科教育科研課題經費上有優先權;可自主安排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大膽嘗試個性化教學;可指導片、區“中心備課組”、“教學研討組”開展相關教育教學活動;可直接向縣(區)、市教育局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反映學科教學情況,提出學科建議和意見。
首席教師在任期內有弄虛作假等行為,其稱號將予以取消
目前,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已經就首席教師的選拔與管理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如建立管、評分離制度;對首席教師的管理實行以人為本、動態管理、跟蹤考核等等。據悉,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將定期召開首席教師座談會,了解他們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情況,對首席教師實行目標管理,以簽訂責任書的形式,明確首席教師在聘期內應完成的目標、任務。首席教師任期期間獲得國家、省級獎項,以及聘期內目標任務完成好或作出其他傑出貢獻的,給予另外嘉獎。
嚴燕英介紹,首席教師只在中學教師中評選,今年首批評選以高中教師為主,今後每屆評選可以有不同側重。記者注意到《惠州市中學首席教師選拔與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首席教師如果在任期內有弄虛作假或違法違紀行為或出現重大責任事故,其稱號將予以取消。
本報記者王航帆余亮
■相關鏈接
首席教師評選程序
(1)本人向所在學校提出申請。
(2)學校對申請人進行民主推薦,民主評議,並將推薦人選的基本情況與有關業績情況在校內予以公示。
(3)推薦人選所在學校填寫推薦意見表(市統一制發),簽署意見並附上推薦人選業績的有關材料,報縣(區)教育局審核後,統一報市教育局(市直學校直接報市教育局)。
(4)市教育局評審小組對推薦人選材料逐一審核,確定年度“首席教師”名單後,報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研究決定並向全市予以公示。
(5)公示期滿,無異議者,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授予“首席教師”稱號並頒發證書。
(王余輯)
陳紹安
惠州一中高三英語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他不僅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將學生們帶進多姿多彩的英語世界,還搞很多小活動讓學生們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次,他說,只要學生英語考試達到130分(原始分)以上,就請大家吃麥當勞。學生們鼓足勁,一個班有30多名學生考到了130分以上,他果真就買了30多份麥當勞到教師獎給大家吃,一起在教室吃老師買的麥當勞,讓學生們感到非常興奮,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他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2005年12月,所指導的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有3人獲得一等獎,3人獲得二等獎,2人獲得三等獎。2006年高考,他所帶的班級有3人總分上800分,英語單科800分以上的4人。
陶有慧
現任惠州一中高中政治教師,自1985年參加工作,投身教育事業已經20余年。多年擔任高三畢業班政治課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教的學生在高考中多人獲得800分以上的好成績。關於政治課的教學,她說關鍵是要讓學生們感覺到學習政治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白政治不是遙遠的,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她平時廣泛學習了解各種知識,講課中把政治與歷史、政治與現實緊密結合,深入淺出,深受學生喜歡。從教以來,獲得過各種榮譽與表彰,還多次參加惠州市高考政治科模擬題的命題工作,發表過多篇教學論文,2006年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
張雲義
1991年華中師大物理系畢業後,張雲義就來到了惠州一中擔任物理教師,此後一直耕耘在物理教學的前線上。歷屆高考中,所帶的班級物理科優勝者數不勝數。特別是2003年高考所任教班1人以900分的滿分奪得全省第一,總分800以上的5人,物理單科700以上的20多人,本科a線入圍100%,創造了物理科高考的全市記錄。他本人也因優異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成果,多次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2004年9月被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稱號。他還當選省教育學會會員、省物理學會會員、市物理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龍養吾
1993年進入市八中教書,用心教學,取得了一流的教學業績。1993年榮獲惠州市中學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一等獎,1994年榮獲廣東省中學歷史青年教師優質評比二等獎,1996年至1998年成為華南師范大學第一屆中國近代史專業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員。今年初,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和省教研室組織的“新課標高考復習指導課題組”策劃編寫了“2007新課標高考復習指導叢書”,龍養吾擔任了該叢書《歷史》主編。龍養吾在八中任教了五屆高三歷史科,所教的不少學生在高考中都獲得了700分以上的好成績。如今年高考市八中總分700分以上的優秀考生中,歷史考生占有5席,前3名全為歷史考生。
曹善開
從教18年以來,一直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歷史教學工作。1995年調入博羅縣華僑中學後,承擔了首屆畢業班的教學任務,並在首屆高考中就取得了開門紅。2003年,所任教的班級李銀妹同學以803分的成績,打破了惠州市歷史單科連續幾年沒有800分的局面。在2004年高考中全校歷史單科共有8人上了700分,占全市1/3。一時間,華僑中學的歷史學科成為全市小有名氣的優勢學科。2005年,參與了中山大學的教改項目《大學本科歷史教學如何應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課題的研究工作。2004年,被評為惠州市優秀教師。
楊自強
惠州一中高中物理教師,努力鑽研新教材,改進教法,曾經同一時間身兼多職,跨級兼跨科,一個人完成多個人的工作量,還致力於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帶頭申報科研課題,論文也多次獲省級獎。主張“享受型學習”,鼓勵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他還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指導的98屆學生孫力制作的文具多用書架、01屆學生李凱斌制作的教具水循環演示儀都獲“三小”活動省三等獎。先後獲得多項榮譽稱號:“惠州市首屆傑出教師”、“全國模范教師”、省“特級教師”、“惠州市高考突出貢獻獎”等,今年還被推薦為全市唯一的候選人參評“全國師德標兵”。
陳志毅
現任惠陽高級中學教研室主任兼高中政治教師,教育部國家級中學骨干教師培訓班優秀學員。從教30年,擔任高三政治教學16年,所任教的學生有馬新才、朱濟興、王紅等25人考入北大、清華。注重教學科研,發表省市以上論文20多篇,在國家省市以上獲獎論文多篇,在國家級中學骨干教師培訓期間撰寫的《創新教育與創新型教師研究》獲專家組好評,被評為優[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