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包克是不是假藥 艾爾包克是假藥 法蘭西戰役 曼施泰因獻奇計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希特勒曾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壓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范。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在希特勒的一再催促下,制定出了一個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西線作戰計劃。此計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進攻法國的“施裡芬計劃”相類似,即把德軍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去進攻法國。但是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泰因卻討厭這個方案,認為不過是老調重彈。希特勒本人也不喜歡這個計劃。曼施泰因提出了他的的戰略構想:德軍進攻的主要矛頭應放在中央,而不是在右翼。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對具有戰略決定性的突破口---阿登森林地帶,實施主要突擊。這是攻其不備、出奇制勝攻入法國的一條捷徑,可切斷南北盟軍之間的聯系,分割合圍英法聯軍,迅速滅亡法國。但是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拒絕將曼施泰因的計劃轉呈希特勒。
1940年1月10日,一名攜帶“黃色方案”的德空軍軍官因座機迷航在比利時迫降,由於無法把這一重要文件全部燒毀,致使一部分落入英、法手中。於是曼施泰因再次向陸軍總部提出他的觀念,這使勃勞希契非常厭惡,把他調任第38步兵軍軍長。但曼施泰因乘希特勒接見各新任軍長之機,將他的見解直接向希特勒作了陳述。希特勒對曼施泰因的陳述,“簡直象精靈似的理解非常快”,並表示他個人完全同意曼施泰因的見解。第二天,希特勒便召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和總參謀長哈爾德,命令他們以曼施泰因的建議為基礎,立即制定出一個新的作戰計劃來。雖然勃勞希契和哈爾德強烈反對曼施泰因的建議,認為其所謂的“秘密通過”,實在是一種瘋狂的假設,它將使德國裝甲部隊的精華面臨法軍側翼攻擊,並可能導致全軍覆沒。但在希特勒的壓力下,兩位陸軍首腦屈服了。於是,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奉命根據曼施泰因的建議重新制定作戰計劃。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批准了與“曼施泰因設想”大致相同的新作戰計劃。德軍參謀部將這一計劃取代號為“揮鐮行動”。據當時任第19裝甲軍軍長的古德裡安說,除了希特勒、曼施泰因和他本人以外,幾乎再沒有任何人對這個計劃是具有信心的。
為實施“揮鐮行動”,德軍統帥部進行了周密的部署。投入西線作戰的總兵力為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2439輛坦克、3700架飛機,另有運輸機600架。兵力配置上分為a、b、c三個集團軍群:中路的a集團軍群64個師(其中包括7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由倫斯德上將指揮,擔任中間突破阿登山區直沖英吉利海峽的任務;右翼的b集團軍群28個師(其中包括3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由包克上將指揮,擔任助攻任務,目的是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以吸引英法聯軍的主力;左翼的c集團軍群17個師,由勒布上將指揮,其任務是佯攻馬其諾防線,以牽制法軍使其不能北上增援;以另外的27個師作戰略預備隊。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英國遠征軍共有135個師(其中法軍和英軍共有103個師,編成3個集團軍群)、3469輛坦克、2000架飛機,並可利用英倫三島1000多架飛機支援戰斗,在兵力上與德軍相當。然而,英法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備戰不力。聯軍最高統帥部制定的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保守失算,該計劃重點是防御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把比利時作為雙方厮殺的主戰場。根據“d計劃”,聯軍把主力部署在法比邊界北端和法國北部各省,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主要突擊,則五國聯軍協同作戰擋住德軍進攻;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如德軍向馬奇諾防線實施正面進攻,則依托堅固的工事進行抵御;而在中段則自持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斗力較弱的部隊駐守。
裝甲集群長驅直入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施圖卡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裡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擔任助攻和吸引英法軍隊主力的德軍b集團軍群,首先以空降部隊對荷蘭和比利時境內的重要橋梁及要塞設施實施了襲擊。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立即造成了荷、比軍隊的慌亂,緊接著,b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趁亂發起了猛攻。由於傘兵部隊已經占領了各要道,b集團軍群的進展頗為順利。
德軍b集團軍群對荷蘭和比利時邊境的突破,致使集結在法國北部的英法主力立即越過法比邊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揮所裡焦躁不安地等著前線的消息,當他聽說英法主力已經出動時,“高興得都要哭了”。他興奮地對周圍人說到:“他們正好掉入我們的陷井!我就是要他們相信,我們仍在執行原定那個‘黃色方案’,仍尊奉施裡芬的主張。他們上當了,等著瞧吧,好戲還在後面”。
包克的b集團軍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時,勒布的c集團軍群也擺開架勢。他們正在對馬奇諾防線進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國從南部撤回部隊時猶豫不決。
5月10日凌晨,德軍擔任中路主攻的倫斯德a集團軍群向盧森堡和比利時的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僅30萬人口的小國盧森堡當天不戰而降。給倫斯德上將打頭陣的是克萊斯特將軍指揮的裝甲兵團,該兵團下轄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霍特的15裝甲軍和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其中以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戰斗力最強,它作為克萊斯特裝甲兵團的主力和先鋒部隊編有3個裝甲師。而第15和第41裝甲軍僅各轄2個裝甲師。
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輕易突破比軍的松散抵抗,只用了兩天時間便穿越阿登山脈110公裡長的峽谷深入法境。5月12日下午,古德裡安的3個裝甲師已經到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了法國著名要塞城市——色當。當天夜裡他們便開始了緊張的渡河准備。“德國人強渡馬斯河是法國之戰的關鍵。在以後5個星期中還有其它同樣大膽的行動,但是沒有那一次能對事態發展產生過這樣驚人的影響。”為此,古德裡安把他的3個裝甲師全部投入進去了。
5月13日上午11時,德軍出動近400架轟炸機分批次對馬斯河南岸的法軍陣地和炮兵群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狂轟濫炸,並使法軍的精神發生了癱瘓現象。下午4時,德軍分乘數百艘橡皮艇,開始強渡馬斯河。下午5時30分,德軍終於在馬斯河南岸上獲得了一個立足點,接著德軍工兵立即開始架設浮橋。到了下午8時,古德裡屬下的第1裝甲師已經穿透法軍陣地,突入相當縱深。第2裝甲師和第10裝甲師也在午夜全部渡過了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15裝甲軍屬下的隆美爾第7裝甲師也在西面40英裡遠的南特附近渡過了馬斯河。
馬斯河防線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敞開了,在比利時境內作戰的英法部隊面臨被包抄的危險,陳兵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也將腹背受敵,英法這才感到形勢嚴重。英國迅速增派10個戰斗機中隊與駐法英空軍和法國空軍一起實施反擊。14日下午,馬斯河上空爆發了開戰以來最激烈的空戰,英軍“布雷漢姆”轟炸機和法軍最新式的“布雷蓋”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直撲馬斯河而來,德軍約5個聯隊的戰斗機升空攔截,雙方投入的飛機各有500余架。從中午到天黑,登陸場上槍炮聲連綿不絕,雙方戰斗機上下翻飛,相互追逐,不時有飛機中彈起火,拖著黑煙下墜,英法飛機胡亂投下的炸彈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沖天的水柱。德軍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斷以猛烈火力射殺低空潛入的英法飛機。密集的地空火力網令英法飛機成了撲火飛蛾,一批批闖來,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戰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損失慘重的英法飛機悻悻敗走,德軍渡河浮橋大都萬好無損。此戰德軍擊落英法飛機數百架,其中僅德第二高炮團就包辦了112架。英軍派出的飛機損失了60%。《英國皇家空軍史》稱:“再沒有比這種自殺性的戰斗造成的損失更令人痛心的了。”這一天被德國人稱為“戰斗機日”。在這以後,英法空軍只敢在夜間升空活動,戰區制空權被德國人牢牢控制住了。
德軍裝甲集群長驅直入,其威力與速度是戰爭史上聞所未聞的。法國陷入驚慌失措之中。5月15日清晨,法國總理雷諾沮喪地給5天前才接替張伯倫擔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打電話說:“這一仗我們恐怕要打輸了。”丘吉爾驚得目瞪口呆:“我簡直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襲擊會引起這樣劇烈的變革。”為進一步探明戰局真情和給已經感到絕望的法國領導人打氣,5月16日,丘吉爾從倫敦急飛巴黎。據丘吉爾回憶,“差不多他一見到法總理雷諾和英法聯軍總司令甘末林,他就立即意識到:局勢比他想到的還要糟得多——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是灰溜溜的。”丘吉爾問甘末林“戰略預備隊在哪裡?”甘末林搖搖頭,聳聳肩,說:“沒有戰略預備隊”丘吉爾聽後,“簡直傻了眼”。
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的推進速度不但令聯軍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軍統帥部不安,克萊斯特曾兩度下令古德裡安暫停前進,但他不惜以辭職抗爭。禁令解出後,他的速度比以前還快,以至於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潰散的法軍士兵,都不願耽擱時間下車去俘虜,僅用擴音器喊:“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離開道路,免得擋路。”5月16日,古德裡安督促手下的3個裝甲師向西轉進,目標是直抵英吉利海峽東岸的敦克爾克地區。5月20日,古德裡安掃過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這時的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料想到,在法國境內的戰斗會進行得如此順利,因此,一時不知怎樣部署兵力才好。等到次日,他們才給坦克部隊下令:由阿貝維爾向北推進,以占領海峽諸港為目標。
古德裡安一接到命令,便立即決定:第10坦克師向敦克爾克前進;第1坦克師向加來前進;第2坦克師向布洛涅前進。古德裡安深知,他所在的a集團軍群構成的從色當到法國西海岸的進攻線,已經切斷了法軍從北部南逃的退路。而北面包克的b集團軍群已攻占了荷蘭及比利時東部,70萬余英法聯軍主力的左翼實際上已處在德軍的深遠包圍之中。眼下對方得以逃脫的唯一希望就在包括敦克爾克在內的法國北部的幾個海港了。因此,他一定要迅速占領這幾個海港,以徹底切斷對方的海上退路。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裡的安裝甲部隊先後占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裡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克爾克還有10英裡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克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古德裡安等人躊躇滿志,決心率領他們的裝甲部隊再打一個圍殲戰,將英法軍隊的數十萬人馬徹底消滅在濱海地區。
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