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維多利商廈聖誕節搞活動嗎 肯定會有,商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樓上說的不對!我就是維多利商廈的,我門的營業時間是:冬季:星期一到星期四:晚7點30畢店,五,六,日:晚上8點畢店,早晨9點開店,特殊情況除外(象聖誕節,店慶會延時畢店,春節會提前畢店)夏季:星期一至星期日都是早上9點開店,晚9點畢店, 青城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亦稱“青城”。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內蒙古中南部的土默特平原上,南臨滾滾奔流的黃河、北靠連綿起伏的陰山。呼和浩特市轄玉泉區、新城區、回民區、賽罕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清水河縣、和林格爾縣和武川縣等9個旗、縣、區。全市總面積17146平方公裡,市區面積77.9平方公裡。總人口243萬,其中市區人口123萬,居住著蒙、漢、回、滿、達翰爾、朝鮮等37個民族。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在陰山下築長城,並設雲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潔特市西南托克托縣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漢武帝時,在河套地區興建了一批軍市。今呼和浩特東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土城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邊3公裡,是座長方形土築小城,為當時的民居及兵營所在地;內城為官署駐地。魏晉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在北方興起,它的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裡的林格爾縣境。隋唐時期,呼和浩特一帶是突厥人的活動范圍。唐太宗貞觀年間,唐軍於雲中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名蜈蚣壩,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圍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公元10世紀初,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裡的白塔村附近。明隆慶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領主阿勒坦汗來豐州一帶駐牧,不久統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區。萬歷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裡正式築城,城牆用青磚砌成,遠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來。明王朝賜名為“歸化”。此城築成後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與明王朝和睦相處,以致蒙漢兩族不用兵革達30年之久。長城沿線的人們為紀念這位草原女傑,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軍焚毀。康熙三十三年(1694),灣王朝為徹底打敗新疆境內之蒙古准噶爾部隊,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對准噶爾部戰爭勝利後,距舊城2.5公裡處又增建一駐防城即新城,並命名為“綏遠城”。清朝末年,將舊城(歸化城)和新城(綏遠城)合並,稱“歸綏”。1928年,綏遠建省,將歸綏縣城區設為歸綏市,作為省會。日寇占領期間,曾改稱為“厚和特別市”。1954年,撤消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並將“歸綏”更名為“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毛紡織工業中心之一,現已成為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除傳統的民族用品工業、輕紡工業外,制糖、卷煙、乳品、醫藥、化工、冶金、電力、建築材料等工業都已形成較大規模。湧現出了仕奇集團、伊利乳業、蒙牛乳業、呼和浩特市卷煙廠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乳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還是內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現有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財經學院、內蒙古醫學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還有中央、內蒙古直屬和市屬的多家科研機構,學科遍及農、林、畜牧科學、社會科學、草原科學、水利科學等。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文化事業發展迅速,大量文化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斷豐富。
呼和浩特市交通方便,有京包鐵路和110國道通過市區,距北京僅有669公裡,京包高速公路大大縮短了兩地間的交通時間。呼和浩特機場為4d級民航機場,與北京、廣州、長沙、西安、太原、石家莊以及自治區內的錫林浩特、赤峰、海拉爾等地有定期航班,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呼和浩特市容整潔,城市綠化良好,市內建造了"青城"、"滿都海"兩處大型公園和多處街心供參考公園。市內有民族商場、天元商廈、百勝購物中心、北京華聯商廈、維多利商廈等大型購物商場和義烏、祥和、通達等大型批發市場。近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各主要交通干道(機場路、東風路、海拉爾路、中山路等)已重新擴路,修繕和綠化新華廣場、街心花園,正在實現"現代化首府城市"的建設目標。不論哪個季節,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都掩映在飛紅流翠之中,使呼和浩特成為名符其實的"青色之城"。
呼和浩特具有悠久的歷史,為國務院批准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區內保存有豐富的珍貴的名勝古跡,如:人類舊石器時代的大窯文化遺址、坐落在大黑河畔的昭君墓、東郊遼代的白塔(即"萬布華嚴經塔")、公主府、將軍衙署、玉泉井;呼和浩特市又被譽為"召城",有著豐富的召廟文化,這裡有大召寺、五塔寺、席力圖召、烏素圖召等。呼和浩特不僅擁有鑒證歷史的文物古跡,還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哈達門國家森林公園、烏素圖旅游開發區、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莊等景區(點)無不是風光秀麗,景色怡人之處。
近年來,借助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我市的重點,努力使之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旅游基礎設施得到基本改善,旅游企業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現在又有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已開工建設:將蒙古族風情、歷史文化、秀美的草原風光和現代旅游相結合的蒙古風情園;使呼和浩特市北方城市冬季旅游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烏素圖大型滑雪場;擁有現代功能,集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高爾夫球場;人稱"塞外西湖"的哈素海;而匯集了世界名亭和歷代古幣且環境優美的和林南山公園已向游人開放。
郵電通訊:呼和浩特通信網分為市話網、長話網、移動通信網,電話已全部實現交換程控化和傳輸數字化。市電話網現有市話局12個(含五個旗縣區),程控交換設備總容量為290918門,全市共有話機250702部。現有兩個移動電話局,一個模擬移動局。另一個是gsm數字移動局,總容量為16萬門。
市政建設:呼和浩特地區由內蒙古西部電網供電,並同華北、京津唐電網聯網,電力充足,目前已建成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6千伏、0.4千伏6個供電配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和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3個等級變電站,形成了三級電壓供網,總供電量7億度。隨著呼和浩特電廠的擴建和托克托電站群的興建,呼和浩特的電力將更加充裕。
呼和浩特聯合、聯5片供暖、供熱、供氣發展較快。到目前,市區已建成熱力站61個,形成區域聯合供熱面積667萬平方米。煤氣日生氣能力達到16.4萬立方米,石油液化氣年供氣總量6006噸,現在有11.6萬戶居民使用煤氣或液化氣。充足的供熱、供氣能力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呼和浩特道路設施建設、環衛綠化、城區改造突飛猛進。已形成了以中山路、錫林路、新華大街和鼓樓立交橋為中心的城市交通主軸線,配已東西向和南北向的16條主干道,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網。城市環境衛生明顯改觀,園林綠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市區園林綠化面積2318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20.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2平方米。
自然資源:呼和浩特物產資源豐富,有多種黑色和有色金屬及貴重金礦產,而非金屬礦產資源比金屬礦產資源更為豐富。主要礦產有煤、泥炭、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巖、膨潤土、高嶺土、石灰石、白雲巖、金、銅、鐵、鉛、鋅等上百種。現已探明的礦產地170余處,礦點及礦化點128處。其中武川境內黃金儲量居內蒙古自治區前列,清水河境內的煤、高嶺土等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特別是陶土的儲量之大,品位之高屬全國之冠。經濟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崇山峻嶺區和平原的野生種子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有770余種。藥材資源更為豐富,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區。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6/40/35/1259564035.8648908.gif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56/40/35/1259564035.8648908.gif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