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印絲網,不知道如何報價,請教大師! 名稱:大師粉白基色啞光內牆漆44-110 參考價格:1113.00元/桶 產品類型:外牆漆 型號/規格:44-110/18.9l 致“環渤海印刷業發展高峰論壇”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 於永湛
同志們、朋友們:
值此“環渤海印刷業發展高峰論壇”召開之際,我謹代表新聞出版總署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論壇的專家及來自環渤海地區的印刷業工作者表示親切的問候!
進入新世紀,我國區域經濟迅速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區域印刷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產業,同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推動區域印刷產業的健康發展,對印刷行業和區域經濟,以及全國經濟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印刷產業隨著多年的發展,已形成“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區域印刷基地。加快區域印刷產業基地協調健康發展是落實新聞出版總署提出的“大力發展印刷復制業,力爭到2010年把我國建成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這個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民間資本、外資大量進入我國印刷業,增強了印刷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促進了印刷業的迅猛發展,但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印刷業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同時三個區域印刷基地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珠三角”隨著cepa協議的簽署和落實,提出將“大珠”建設成世界印刷中心的目標,“長三角”加緊實施浦東大開發戰略,正在努力建設先進的、綜合性較強的印刷基地。與此相比,環渤海地區起步相對滯後一些,但是由於具有首都經濟圈強大的輻射優勢和承辦奧運的難得機遇,其發展後勁是不可估量的。我們在研究區域印刷業發展戰略時,要針對各區域不同的條件和現實狀況,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家總體戰略目標,從地區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優勢,發展特色印刷,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借鑒國際印刷業先進經驗,建設各具特色、相互協調、健康發展的印刷基地。
出版業作為記錄歷史、傳承文明的人類重要社會經濟活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發明的印刷術,對全人類的文明進程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以京津冀都市圈為重點的環渤海地區是我國出版業的核心區域,出版印刷業也是本地區的重要產業。特別是隨著2008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印刷行業面臨大好機遇和發展前景。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把環渤海印刷業發展好。新聞出版業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書刊印刷業是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持印刷工作的正確方向,切實加強印刷管理,努力為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堅決杜絕由於印刷工作中的失誤給非法、有害的精神文化產品提供傳播渠道的現象。
在論壇期間,來自環渤海地區的印刷人,將圍繞論壇主題,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各自的情況和經驗,他們的精彩發言,一定會為大家提供可借鑒的有效做法和豐富的討論話題。希望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深入探討環渤海印刷業發展大計,為建設環渤海印刷基地獻計獻策。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生機勃發,以京津冀都市圈為重點的環渤海印刷基地一定會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渤海之濱,為區域經濟的發展乃至全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開創環渤海印刷業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 武文祥
尊敬的於永湛副署長、各位嘉賓、各位代表:早上好!
由中∷⒓際跣帷⒅洩∷⒃又舊缌媳本⑻旖颉⑸蕉⑸轎鳌⒑穎薄⒘贍⒛诿傻?家地方協會主辦的“環渤海印刷業發展高峰論壇”今天開幕了。這次論壇的召開得到新聞出版總署的高度重視。於永湛副署長親臨會場指導工作。在這裡,請允許我代表主辦單位對總署領導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對論壇的開幕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參加這次論壇的各地新聞出版局主管領導,各有關方面的嘉賓、代表和新聞單位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在論壇籌備與組織期間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的北人集團和有關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環渤海印刷業合作發展的機遇與對策”,嘉賓和代表們將圍繞“環渤海印刷業的優勢和面臨的問題”以及“推進環渤海印刷業市場化的對策”等若干項議題,根據當前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和態勢,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共同探討環渤海地區印刷產業的發展良策。
環渤海地區位於我國華北、東北和華東三大區的結合部,范圍占據整個國土面積的12%和人口的20%。2003年,該經濟區域完成生產總值36065億元、社會消費品總額12626億元,出口總額821億美元,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30.9%、27.5%和18.7%。可以說,環渤海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基地之一,它擁有密集的城市群、港口群和產業群,在政治、科技、人才、經濟、流通等領域有突出的優勢。國家制定的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給它帶來了機遇,“奧運經濟”這一超級引擎更為它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今年11月12日,國家發改委已正式將環渤海地區的發展重心——京津冀都市圈的區域規劃編制工作納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這無疑將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就該地區的印刷業而言,由於文化產業、信息產業、廣告業相對發達,因此在出版物印刷、商業印刷等領域市場基礎雄厚。據統計,該地區書、報、刊的出版資源占到全國的40%以上,廣告資源占有量也超過了全國的30%。目前,該地區擁有的商業輪轉印刷機數量已超過30台,保有量居全國三大經濟圈之首。此外,該地區還擁有中國綠色包裝產業苑、北京印刷產業園、三河楊莊印刷裝訂城、東北包裝印刷城、雄州塑料包裝城等一批知名的印刷基地或印刷企業集群,有利於發揮區域印刷業的集聚效應與規模效益。
然而不可否認,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經濟區,環渤海地區在新一輪區域資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中慢了一拍,目前出現了國有經濟比重偏高、整體經濟增長相對滯緩、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能力較差、區域壁壘導致產業難以實現優勢互補、外向型經濟相對落後、低水平競爭導致資源浪費、缺乏有效的合作協調機制等問題。環渤海地區印刷及相關產業存在市場化程度不高、低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過剩、企業改革重組進程相對較慢、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性較差、部分企業誠信缺失等阻礙區域印刷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不利因素。為此,環渤海地區的業界同仁有必要抓住國家制訂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和落實總署提出“力爭到2010年把我國建成全球重要的印刷基地”這個戰略目標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地緣優勢、人文優勢、資源優勢、科技教育優勢和奧運經濟成果優勢,大力加強制度平台、發展環境協調機制的建設,共同開創本地區印刷業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一、要堅持創新,以信息化帶動印刷產業現代化,不走低水平重復建設的老路。
企業在技術升級和改造時應積極采用數字化生產流程和工作流程對企業人、財、物、供、產、銷實行信息化管理,加快實現由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的轉變。對落後的工藝技術要堅決淘汰,以從技術上解決低附加值產品生產能力過剩和行業內惡性競爭的問題。
二、要加快推進印刷業市場化進程。
要打破地區保護和種種行政壁壘,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秩序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型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政府部門可以采取一些鼓勵性措施,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實現“走出去”的戰略。行業社團機構還可以牽頭組織豐富多彩的經貿活動,為企業開展對外合作搭建平台。
三、要深化國有印刷企業的改革。
凡是有利於國有印刷企業籌集發展資金、分散經營風險,有利於企業股份制改革、走現代企業制度道路,有利於發展先進印刷生產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改革措施,企業要大膽去做,主管政府部門應給予切實幫助和支持。要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積極參與國企改革、重組。
四、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應當按照市場需求使出版物印刷、商業印刷、包裝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各門類協調發展,印刷業及印刷設備、器材制造等配套產業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還應重視印刷科研、教育、人才培訓等工作,努力為產業發展服務。
我相信,只要大家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環渤海地區印刷業就會實現互聯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大好局面,為該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最後,我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祝環渤海地區印刷業的明天更加美好,謝謝大家!
加快環渤海經濟區[1]發展的幾點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 牛鳳瑞
環渤海經濟區的構想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即已提出,中間走走停停,幾經反復,均未形成氣候。新世紀之初,吳良镛先生提出京津冀北一體化設想,環渤海經濟區再度為世人所看好。2004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京、津、冀、晉、魯、遼、內蒙等7省市區領導、博鱉亞洲論壇秘書處領導齊聚河北廊坊,達成《環渤海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商定成立環渤海合作機制三層組織架構,負責推進合作進程。效果如何不能妄下結論。這裡筆者談幾點認識。
一、環渤海經濟區是北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環渤海地區地處我國心髒地帶,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我國的第一條鐵路、第一台機車、第一座現代礦井均誕生於此,系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建立的工業基地之一。環渤海5省市國土面積占全國的5.2%,人口占全國的17%,gcp占全國的1/4強;原油、鋼材、平板玻璃產量占全國總產的3成以上,原鹽、微型電子計算機產量占全國總產的1/2以上。這裡既有相對發達的農村,又有一批在全國舉足輕重的大中城市;既有加工貿易發達的沿海地區,又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的內陸地區;既有全國辦得最成功的開發區,又有全國最著名的高新技術園區。環渤海經濟區經濟體系完整,產業基礎雄厚,人力資本密集,高新技術研發實力在全國領先,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備,地域連接三北和華中、華東廣大地區,腹地廣闊,又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數千億元的市場需求機會,具有其他經濟區所不可比擬的綜合優勢。伴隨國內經濟改革、社會改革、政治改革的深入以及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化,環渤海經濟區將作為一個整體亮相於國內外經濟舞台,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第三大最具增長活力的地區。全國產業和人口布局變動趨勢表明,未來20年左右時間內,環渤海經濟區在全國的經濟社會地位將繼續上升。預測到2020年前後本區人口將占全國的20%左右,gdp產出將占全國的30%以上,成為帶動北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
二、環渤海經濟區相對沉寂事出有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正在從行政區劃經濟向區域經濟轉變。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熱火朝天的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態勢,環渤海經濟區相對冷清,確實應該進行反思,不應該再沉寂下去。關於環渤海經濟區整體推進步履緩慢的原因,各界已多有分析。例如,長期受政治中心和北方文化影響,個人通過參與市場競爭實現自身價值的觀念不強,親商環境差(楊開忠2003);國有經濟比重高,政府對資源的控制能力強,對企業的過度干預,政治經濟彩色濃厚(陳耀2003);中心城市對周邊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北京的科研優勢與其他城市脫節,京津兩大直轄市之間經濟競爭的動機強烈,互補合作的動力不足;市場力量尚未成為主導力量,行政壁壘、各自為政嚴重,自然生態總體條件較差,水資源相對缺乏,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等等(王一鳴、樊傑等2003)。上述分析各從不同角度指[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