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偽衛星最佳位置選擇方法正文

偽衛星最佳位置選擇方法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偽衛星最佳位置選擇方法
 
常規戰爭中,敵對雙方常常捉"舌頭"(即俘虜對方人員)來了解對方戰術意圖、兵力部署及武器裝備等情報。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采用更先進的方式,即利用人造地球衛星竊取常規手段難以獲得的敵方情報。
1984年4月17日,在倫敦發生了利比亞人民辦事處用輕機槍掃射游行隊伍的事件。這個事件的發生是有先兆的。據美國abc電視台透露,事件發生前,利比亞政府曾指示利比亞駐倫敦人民辦事處,"不能坐視反卡扎菲的示威游行"。美國很快就知道了這個指示,並通報英國政府,但在得到確切的情況之前,槍擊事件就發生了,一名女警察被打死,許多參加游行的人負了傷。
竊聽這個"指示"的是美國電子偵察衛星。它監聽了利比亞政府和駐倫敦人民辦事處之間的電話。由此可見利用偵察衛星進行情報戰的作用。
在太空遨游的電子偵察衛星是竊聽能手,它利用捕獲無線電波的方式來獲取情報。電子偵察衛星的任務主要有:一是確定敵方地面防空雷達和反導彈雷達的精確位置。信號特性和作用距離,以便使轟炸機或彈道導彈不被雷達發現和跟蹤;二是確定敵方軍用電台的位置和信號特性,以便戰時將其摧毀掉,而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平時竊聽軍事通信中的重要情報。
通常,雷達或軍用電台的工作頻率屬高頻段,因此,它的作用距離有一定限制。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為了保衛本國的安全,在遠離疆界的腹地往往要布設許多防空雷達。如果在國外用艦船或飛機等一般的方法測量敵方防空雷達的位置和特性,那是極為困難的,甚至無法辦到。但是,如果用衛星去偵察,就能打破國境線的障礙,"無憂無慮"地測定敵方雷達的位置和特性。
電子偵察衛星竊聽方式比較巧妙。當衛星經過敵方上空時,衛星上的磁帶迅速地錄下雷達信號和其他電磁輻射源,然後在自己國土地面站上空又把磁帶記錄信號"快手快腳"地輸送到地面站,經過地面分析。研究或破譯,就能掌握敵方地面雷達的位置和特性,從而偷偷竊聽到許多敵方重要信息。
竊聽能手--電子偵察衛星在太空飛行的軌道,近地點(距地心最近時的位置)高度300-500公裡,因此,竊聽能力很強。它與照相偵察衛星一樣,具有普查型和詳查型兩類。
普查型"竊聽能手",用來對敵方地面大面積偵察,測定地面雷達的大致位置,竊聽地面雷達的工作頻段。詳查型."竊聽能手",用來捕獲感興趣的雷達特征和電台信號的詳細情報,用搜索型超外差接收機竊聽地面的無線電信號。
目前,多數電子"竊聽能手既能作一般監視,對地面進行普查性竊聽工作,又能對地面各種無線電信號進行搜索和竊聽,一顆衛星身兼普查和詳查兩種功能。一般來說,電子偵察衛星上的計算機裡貯存所有已知的敵方雷達信息(如位置和信號特征),如果衛星一旦探測到新的雷達位置和新的信號,下次經過這一地區上空時,便會自動地對這些特性進行分析,並對新的雷達進行定位,以確定雷達的精確位置。因此,竊聽能手--電子偵察衛星能無一遺漏地探聽清楚地面雷達、無線電台等的位置和信號特征。
 
俄航天局稱,截至2005年4月份,在地球軌道運行的各種用途的人造衛星共有849顆,其中有425顆(占總數的50.6%)為美國所有,俄羅斯有99顆。而且,據國際預測公司在其日前公布的一份分析報告稱,未來10年內西方國家將向地球軌道發射118顆各種型號的軍用衛星。隸屬於美國的將占到40%,另有19%屬於歐洲國家。

下面是中國的發射衛星的詳細資料:
東方紅一號(dfh-1)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一舉成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衛星采用自旋穩定方式。電子樂音發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過20mhz短波發射系統反復向地面播送“東方紅”樂曲的前八小節。

東方紅二號(dfh-2)

共3顆於1984年4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共研制和發射3顆東方紅二號衛星,從1970年開始研制到每三顆星發射,經歷了近16年。“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開始了用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進行衛星通信的歷史。

東方紅二號甲(dfh-2a)

共4顆東方紅二號甲是東方紅二號衛星的改型星,其預研工作開始開1980年。

第一顆東方紅二號甲衛星於1988年3月7日發射成功,不久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二顆和第三顆星,它們分別定點於東徑87.5°、110.5°、98°;第四顆星由於運載火箭第三級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幾年來,3顆衛星工作情況良好,達到了設計使用指標,在我國電視傳輸、衛星通信及對外廣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東方紅三號(dfh-3)

共3顆東方紅三號衛星是中國新一代通信衛星,主要用於電視傳輸、電話、電報、傳真、廣播和數據傳輸等業務。

星上有24路c頻段轉發器,其中6路為中功率轉發器;其它18路為低功率轉發器。服務區域包括:中國大陸、海南、台灣及近海島嶼。中功率通道的eirp≥37dbw,低功率通道的eirp≥33.5dbw。在地影期間,全部轉發器工作。衛星壽命末期輸出功率≥1700w:衛星允許的有效載荷質量達170kg。衛星工作於地球靜止軌道,位置保持精度,東西和南北均為±0.1°;天線指向誤差為:俯仰和滾動均為±0.15°,偏航為±o.5°。衛星工作壽命8年,壽命末期單星可*度為0.66。衛星可與多種運載火箭相接口(zc-3a、ariane-4等),衛星平台采用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公用平台(基本型),可作為中型的多種應用目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具有國際同類衛星(中型容量)的先進水平,其主要技術特點為:先進的衛星公用平台設計概念和模塊化、艙段化總體構型設計技術,衛星分為推進艙、服務艙、通信艙,使平台能適應不同有效載荷的需要;中心承力筒加壁板的結構形式,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輕型結構;大質量液體晃動和柔性部件影響的全三軸姿態軌道控制方案;先進的雙組元統一推進系統;一次展開式太陽電池陣與镉鎳蓄電池聯合供電及雙獨立調節母線方案;有效載荷的頻率復用、波束成形技術;高熱耗散和熱流密度的熱控設計;國際c頻段統一載波測控體制;控加專檢設備的先進自動化測試系統;整星級emc試驗和不帶工質的環境試驗技術。東方紅三號衛星於1997年5月12日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准確進入傾角28.4°,周期10小時39分,近地點為207km,遠地點為36194km的大橢圓轉移軌道。按預定飛行程序,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測控管理下,衛星先後完成進入obc太陽搜索模式;南北太陽電池陣展開;通信天線的展開;遠地點變軌發動機經過第三次點火變軌,衛星進入准靜止軌道,並完成定點捕獲;5月20日16時衛星成功的定點於東經125°赤道上空。

衛星定點後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共同對衛星有效載荷和衛星平台進行了在軌測試,整星狀態良好,工作正常;並對衛星進行了在軌管理,進行了南北位置保持、東西位置保持等監測;先後有5路轉發器開通工作進行試運行,進行了全國甲級足球聯賽和八運會賽場的電視實況轉播以及報紙版面的數字傳輸業務。運轉情況表明其話音清楚、圖像清晰、傳輸質量良好。

東方紅三號衛星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已於1998年初正式開始商業服務,主要用於電話、傳真、數據傳輸、vsat網、電視等業務,服務對象遍布全國各地。為中國人民的生活、經濟活動、文化教育、外交活動、政治活動等各方面提供重要的服務,有著顯著的社會效益,對推進中國的信息化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東方紅三號衛星以其良好的技術性能和質量、性能價格比和服務是用戶的最佳選擇。

返回式一號(fsw-1)

共9顆,返回式一號是我國第一代返回式遙感衛星。

返回式一號衛星為可見光遙感衛星,它攜帶一台全景掃描相機,對預定地區進行攝影,並用一台星相機同時對天空攝影,以測定對地攝影時刻的姿態精度。衛星完成預定攝影任務後,將存放膠片的再入艙,在預定的地區回收。於1975年11月26日發射入軌,29日返回。

返回式一號甲(fsw-1a)

共5顆,是我國第一代攝影定位衛星。

返回式一號甲衛星至今已進行了5次飛行試驗,4次獲得成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返回式一號甲衛星由返回艙和儀器艙(包括過渡段)兩大部分組成。於1987年9月9日至13日進行了首顆衛星的飛行試驗,安全返回。於1988年8月5日至13日成功進行第2顆星的飛行試驗,安全返回;1990年19月5日至13日進行第3顆星的飛行試驗,安全返回;1992年10月6日至13日進行02批第1顆星的飛行,安全返回。

返回式一號乙(fsw-1b)

共3顆,返回式一號乙於1992年8月9日首次發射,經16天飛行,於8月25日在四川成功回收。返回式一號乙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遙感衛星。攝影分辨率是4m,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1992年8月9日返回式一號乙第一顆星發射成功,25日在四川潼南回收;1994年7月3日返回式一號乙第二顆星發射成功,18日在四川遂寧地區回收;1996年10月20日返回式一號乙第三顆星發射成功,11月4日在四川遂寧地區回收。

實踐一號(sj-1)

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於1977年3月3日發射入軌,1979年5月11日衛星軌道壽命結束,星上長期工作的遙測系統一直清晰地向地面發回遙測信息。

實踐一號是一顆自旋穩定的衛星,只經歷不到10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發射升空
看看這個
http://www.southcn.com/news/china/china01/200203260817.htm
連年份都有的。
很多人都算過,算來算去,算的結果都不完全一樣,大概在60幾顆左右,為什麼不一致呢?最近幾年,有些學校也搞了一些衛星,香港也發了一些衛星,台灣也有一些衛星,看你怎麼統計,你算這個,不算那個,又差了一些,絕對數字有些分散,但是總的肯定超過60多顆,至於65、64,還是多少,幾家媒體都不是完全一樣。返回式衛星是很准的,22顆,因為都是一家在搞。
衛星種類:科學試驗衛星、技術試驗衛星、試驗型返回衛星,測繪型返回衛星、新型返回式遙感衛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傳輸型對地遙感資源衛星、現代小衛星、導航衛星、海洋衛星

從1970到1997的衛星發射歷程:
1、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進入了太空時代。
2、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衛星在軌運行3天後,按預定計劃順利回收。中國航天器大氣層再入技術得到重大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3、同步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發射成功。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實驗通信衛星,標志中國航天空間科技進入應用階段,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研制和發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4、“神舟”號試驗飛船首飛成功。1999年11月20日,長征系列新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號試驗飛船,11月21日飛船順利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歷史性的跨越。
5、中國和巴西合作研制並發射資源衛星。1999年10月14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制的資源一號衛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衛星水平,中國應用衛星的功能得到進一步擴展。
6、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發射成功。1988年9

[1] [2] 下一页

現在哪個牌子的筆記本電腦好點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