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為什麼他們所出售的商品價格這麼低正文

為什麼他們所出售的商品價格這麼低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為什麼他們所出售的商品價格這麼低?深圳藍迪數碼科技的誠信度如何?他們所賣出的商品質量如何?
 
網上電腦和商店出售的相比,省去了一下費用:
1、進場費
2、租金租金包含兩種收費方式:(1)按照銷售額交付商場一定的扣點(一般20%-25%)(2)按照專櫃的占地,按照每平方米收租費用
3、增值稅發票(其它產品不知道,化妝品是17%以上)
4、人員工資(有些商場是包含在扣點內,有些是承包商自己支付的)。
所以總的算來有45%的費用都用來支付這些了,自然賣的就貴了。
 
為什麼食品價格上漲這麼多?我本人認為:
 1 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他的生產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產糧的土地年年減少,而且減速驚人,許多農民已無地可種,所以國內的糧食很難有穩定的的增產。主糧少了,副食自然跟著上不去。泱泱農業大國,糧食卻不能自給。
 2 人民幣發行量不斷增大,速度也是驚人的。粗略計算,近幾年,大約是以10%的速度增長,雖然這些錢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有數據顯示:20%的人擁有80%以上的財富)錢發行多了,食品沒有增多,所以食品的價格飛速增長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不但是食品價格長得快,甚至一切有關民生的物品價格都在飛漲,特別是壟斷行業控制的有關民生的物品。如:液化氣,一下子就飛漲30%---40%。
 物價為什麼這麼漲?


最近有關物價上漲的勢態越來越勁,電價、糧價、油價、煤價、棉價、房價甚至連嬰兒用品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由於城市公共服務項目的政策性調價因素明顯增加,今年,服務價格上漲也將明顯大於去年,成為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美元貶值,將加大我國輸入型價格上漲的影響。隨著石油價格和鐵礦石價格繼續高位運行,甚至進一步上升,將對我國總體物價產生新的壓力。

糧價大幅上漲成為推動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和直接因素。經歷了兩波較大幅度上漲後,糧價累計上漲超過30%。我們在2004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因素中不難發現,近九成來自以糧食為龍頭的食品價格上漲。
糧價的上漲是糧食供求關系逆轉的必然結果,帶有恢復性質。目前國內糧價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但應當看到,糧食產需仍有缺口,品種和區域結構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2005年氣候因素還不確定,糧食價格仍然存在變數。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盛霖認為,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積累了不少矛盾,漲價壓力較大。在糧價趨穩的同時,公用事業和服務類價格的上漲壓力不斷增大。專家認為,這可能成為推動2005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2004年,很多地方調高了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的價格。以北京為例,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由每立方米2.9元調整為3.7元,居民生活用電價格由每千瓦時0.44元調整為0.48元。

國際市場導致的輸入型通脹也成為今年物價上漲的重要壓力。數據顯示,我國對原油、鐵礦石、氧化鋁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35%、36%和46%,鎳和天然橡膠更是高達55%以上。基礎原材料漲價將通過進口、零售、成本、效益等環節對消費、投資、出口構成全面影響,從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更多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一位人士向記者介紹說,當前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是成本推動,尤其是“進口輸入型”的成本推動。從鋼材、油品等領漲品種看,近期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國際市場價格的高位大幅上漲的拉動以及壟斷性調價與炒作。>>>更多

國家發改委認為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發改委在4月4日的一份有關控制物價上漲的通知中認為當前經濟生活中一些不健康、不穩定因素仍未完全消除,生產資料價格持續大幅度上漲後對下游的傳導開始顯現,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引發價格異常波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很大。

對於物價的變動趨勢,需要有一個冷靜的分析,理智的認識。我們認為,目前的物價漲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

此前我們曾分析過,由於國際原油、鐵礦石等能源和基礎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受其影響,我國石油、鋼鐵等上游生產行業的產品價格必然上漲,並對下游行業進行傳導,造成物價上升壓力,這是正常的、合理的。
然而,有些商品價格的漲勢有不合理的因素。比如,房地產價格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不久前一位開發商披露,他在上海的一處樓盤未來打算以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的價格出售,但最後竟然賣到每平方米2萬多元。另有消息說,某地政府要求房地產商當“托兒”,把房價抬上去。

還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行業有“順風”漲價、定價過高的苗頭。比如,去年張家界、黃山等地方提高了旅游門票價格。這與教育亂收費、醫藥費價格虛高等等現象是否異曲同工,其中許多不合理之處需要認真研判。

價格是商品價值的反映,是在一定供求關系下形成的。有資料表明,2004年我國主要的600種商品中,供大於求的有439種,供求基本平衡的有161種。其中,507種工業產品供大於求的421種,82種農產品供大於求的29種,因此可以認為,目前市場供求關系基本穩定,主要產品價格不應該有大幅上漲的問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針對目前的物價稱,宏觀調控要過一個“兩難”的關口:既要控制物價持續上漲逐漸表現出來的通貨膨脹,又要防止貨幣、信貸、投資和工業下降過快、過久引發的經濟衰退,在經濟和物價之間實現均衡增長。

如何解決這個“兩難”呢?陳東琪認為,在控制物價時,要注意不要挫傷了經濟增長,在穩定經濟增長時,要注意不能加大通貨膨脹風險。
在控制物價方面,他有五點建議:一是弱化各級地方政府的行政定價權,繼續嚴格限制各地、各部門人為的行政式提價,減少來自行政cpi的上漲壓力;二是建立健全競爭價格秩序,嚴格控制大公司“價格聯盟”的壟斷定價行為,防止出現壟斷式通貨膨脹;三是讓人民幣匯率逐步小幅升值;四是靈活運用配額等數量調解手段調控出口和進口;五是更多發揮財稅槓桿作用,盡快出台結構性減稅措施。

來自: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3317302.html

一畝地生產出來的糧食或是其它農產品的經濟效益遠遠低於一畝地廠房的經濟效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為此,搞活經濟的目標大都投向土地開發上,在有條件的地區大量開發土地辦工業,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其它行業的發展,更吸引了地區人口的增長,各種為人類生存服務的行業也必須跟上去,這些都必須消耗土地才有發展的前提。人們只看到了土地的開發帶來的滾滾財源,沒有看到沒了土地以後人怎麼活下去。這樣無休止的開發土地到最後,一畝地的工廠生產的經濟利潤恐怕還買不回一畝地生產的糧食,到那時候大家捧著肚子哭都來不及了。這還不算更有甚的是有的土地根本不是用在經濟發展上的,只是為了官員們的政績工程。綠化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把大量的農田改變為花園和綠化帶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而且是向子孫奪地的千古禍事。這些在沿海發達地區隨處可見的事不知大家有沒有看到。生產糧食主要是靠土地,沒了土地那來吃的啊。前幾年提出種糧不如心買糧論點的人簡直連小孩子都不如。現在糧食價格上去那是以前種下的因,在今天必然有這樣的果。保住活命田是當務之急,別指望中國人的口糧讓外國人來供應。國民經濟增長靠什麼?不就是物價上漲嗎?如原來的豬肉是5元,現在漲到15元,價格上漲了2倍,整個物價上漲了,國民經濟總值就相應地增加了,物品產的還是那麼多,但總值卻翻了幾倍,國民經濟的增長靠數字游戲拉動,太可怕了,犧牲了老百姓的利益,賺個經濟增長的名聲。工資幾年不漲物價天天在漲,這樣的話,老百姓,還有活路嗎?
大家說說,你感覺這幾年,你的收入。平均每年存款在增長,還是在下降?
銀行的存款貶值了多少?你原來有50萬元,完全可以買到100平方米的房子,你想再掙20萬吧,賣個大點的(120)房子吧,可是現在你即便是掙到了70萬,你能買到原來100平方米的房子嗎?
大家只要腦子清楚的,都會算這個帳,工資4、5年不漲,物價天天漲,老百姓活路在什麼地方????
因為商家哄抬市價
 

奶酪就是芝士嗎?在哪裡可以買到?多少錢?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