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年”即所謂“啞年”,又叫“盲春”、“寡婦年”,就是農歷中全年沒有“立春”,立春出現在上一年臘月末和下一年正月初,比如2002年、2005年、2008年、2010年。 我國使用國際通用的公歷(陽歷)和傳統的農歷(陰歷)兩種歷法。節氣是根據陽歷,即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作24等分來確定的,陽歷每月有2個節氣,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而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每年的月數和天數不固定,全年的天數要比陽歷少11天,為順應寒暑的變化,與陽歷保持一致,所以農歷采用了19年7閏月的方法,每19年有7年為13個月(383天或384天),這就使農歷有閏月年的年份比陽歷年多約18天,故在其農歷年的一年中會有25個節氣,即含有兩個“立春”,而農歷在無閏月年份只有354天或355天,這個全年長度一旦處於兩個“立春”之間,就年首遇不著陽歷年當年的“立春”,年尾又夠不著陽歷下年的“立春”,成為無“立春”年。 “寡婦年”的說法源自“盲春” 而農歷年裡有兩個立春則叫“兩春”或“兩頭春”;有的年份,立春正好是農歷春節初一這天,就叫“同春”。這些情況都是為了解決農歷與公歷的差數,與農歷“三年一閏和十九年七閏”的辦法相適應。由於兩種歷法時間的推移,前趕後錯,便出現了盲春、兩春、同春現象。 存在這種現象,只是歷法的需要,對自然氣候和季節沒有影響,對人們生活、生產也不會產生特殊影響。有好事者將其稱為“啞年”、“寡婦年”,說生下來的小孩子不能說話、容易丈夫夭亡妻子守寡,更是牽強附會,違背陰陽五行學說的根本原理。 在命理學中,確定年歷並不是按照陰歷正月處一或者陽歷元月1日為一年之始的,而是按照立春之日為一年之始,從立春到次年立春前一天為一整干支年。比如你生在臘月末,卻是在立春之後,其八字要使用次年的干支為年柱;假如你生在正月初,卻還沒過立春,則應使用前一年的干支為八字的年柱。無立春或雙春年,對一個人的真正屬相的確定,作用很大,利於正確地推排八字,不會產生特殊的吉凶影響。
寡婦年,又名滑頭年。民俗專家表示,“寡婦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是荒唐的,根本沒有科學依據。社會上流傳的“寡婦年”,是指整個農歷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南方稱為“盲年”,北方則叫“寡婦年” 就是這年沒有立春沒依據認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