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是古代社會對父母的一種代稱。在古代的家庭裡,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稱為堂屋,是處於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頂相對比其它房間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輩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說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處,或代稱父母。
見下兩首詩,李白《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送張秀才從軍》詩,“抱劍辭高堂,將投霍將軍。”
拜堂:指新郎新娘拜天地神祇之後,再行交拜之禮,這在唐代已出現,起源應更早。 拜堂
中國婚禮儀式。又稱拜高堂、拜花堂。舊時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後,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也有將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對拜都統稱為拜堂。唐代,新婚之婦見舅姑,俗名拜堂。北宋時,新婚日先拜家廟,行合卺禮,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台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展拜。至南宋,則改在新婚當天。坐富貴禮後,新婚夫婦牽巾到中堂先揭新娘蓋頭,然後“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後世一般在迎娶當天先拜天地,然後拜堂。清代和民國時均有將拜天地和拜祖先統稱為拜堂禮之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