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廢標門是怎麼一回事的?有誰了解這事件的?? 格力的倔強與信念 “我要給政府討回400萬元的差價損失!”2010年2月1日,列席廣東省人大珠海代表團分組討論的董明珠再提“格力廢標案”,質疑政府采購部門浪費納稅人錢,將狀告到了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那裡,“我1700萬第一標中標,而且是自主產權的技術。而對方竟然找了個理由,說錯了一個字要把你廢標,選了個2100萬的,多了400萬。這個的產品質量肯定沒有我好,我在這裡可以這樣說。”而汪洋則現場支招:“告他!” 針對董明珠的“告狀”,廣州市財政局長張傑明則坦言:“在這件事情上,即使用很苛刻的眼光來看,廣州市財政局都沒有任何的瑕疵,我們也沒有任何的不妥。”他表示,整個事情都是按照程序來走的,招標過程中是沒有答辯環節的。至於格力的標書中為什麼那些實質性的條款沒有回應,“這個就要問格力了,你當時為什麼不寫這些東西?” “《政府采購法》把評標的權力賦予專家,不是給政府部門,如果你認為專家在裡頭有什麼問題,關鍵要有證據。”張傑明表示,“董明珠同志說她一定贏,我不知道這‘一定贏’是怎麼回事。” “大家認為我們是在和政府對著干,我卻認為幫助社會向著好的方面發展,也是企業和企業家的責任。”面對廣州市財政局的強硬回擊,董明珠依然我行我素,“很多企業擔心政府給自己穿小鞋,即使受了委屈也不敢聲張。以前也沒有人找過我談這件事情,以為太過敏感,找我我也不會說什麼。但我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只要是對的東西,我們一定回去堅持。這也是格力這麼多年一直得到尊重的原因……” 實際上,政府采購並非沒有規則。《政府采購法》早已自2003年實施,但一直就因為一些法律盲區和實施細則的缺位而受到诟病。現實中,某些地方屢屢惡意操縱這些灰色地帶,出現了民族品牌受排斥、采購價格遠高於市場價、專家數據庫管理不善、評標專家自由裁量度過大、采購人“選擇性”確認中標人,以及采購人與設備廠商惡意串通等現象。 所幸的是,就在格力與廣州市財政局鬧得沸沸揚揚之際,2010年1月1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旨在細化采購法的原則性規定。在《政府采購法》實施7年後,滿載期望的實施條例終於姗姗來遲,條文中可以明顯看到,其在增強可操作性上所作出的努力。至於“格力廢標案”最終何去何從,我們將拭目以待。 繼2006年國內空調廠商集體抗議安徽合肥政府采購封殺國產空調的巨大風波後,格力空調及其總裁董明珠再一次站在了直面政府采購潛規則的風口浪尖上。 這一次,格力和董明珠不僅舉起了法律武器狀告廣州市財政局,更大聲呼吁全社會為“中國創造”打造陽光公正的環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格力總裁董明珠更放言:格力要做有責任感的企業公民,也對政府采購環境越來越陽光充滿信心。 這一次,格力和董明珠代表的不再只是格力自己,他們代表的,是一直在努力的“中國創造”。 財爺招標竟是最低價輸給了最高價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作為國內空調行業的龍頭,全球最大的空調廠商格力電器訴廣州市財政局的官司,引起了包括政界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因為在這一宗政府采購招標中,具備世界領先技術水平的格力以最低價輸給了最高價。 事情要追溯到2008年9月。格力參與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公開競標的番禺中心醫院“門診樓變頻多聯空調設備及其安裝”采購項目,並給出1707萬元的最低報價,結果卻被排除在外,而中標的廣東石化報價金額為2151萬元。格力不服,向番禺區財政局投訴,要求恢復己方中標候選人資格,取消廣東石化中標資格。 對於政府采購,許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政府采購已是某些違法行為的“重災區”,並成為了滋生腐敗和經濟犯罪的“高發區”,特別是招投標中存在的黑幕觸目驚心,非法掛靠攬工程、肢解項目分利益、多頭掛靠搞圍標、明招暗定搞串標、低中高算搞詐標、違法分包牟暴利等等,花樣百出。 潛規則流毒甚遠格力要替政府挖瘡 隨著政府采購規模的擴大,它成了商家必爭的一塊“蛋糕”,廣東省2008年政府采購就突破600億元。因此,而作為花費著納稅人的錢財的這塊蛋糕最應該透明、陽光,最應該廣受社會監督。然而,對於一再曝出的政府采購“只選貴的,不選對的”的情況,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法律和執法,讓政府采購更陽光透明。政府采購不僅需要格力,需更多企業的公平公正“角力”和公平較量,更需要“陽光”的環境。 “這對社會公平、公正秩序和規則的腐蝕、沖擊,危害極大。”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正常的交易方式就沒有了立足之地。長此以往,會對公平價值觀念形成傾覆,對公正社會心態造成損害。 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特聘教授的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則把訴案比喻為替政府“挖瘡”,而非“叫板”政府。“一個人生了一個瘡,我們都護著它,不去管它,這個瘡可能就會吞噬掉他的生命。如果我們把這個瘡挖掉了,幫他治好了病,這有什麼不好?這怎麼可以認為說我們與政府叫板呢?”董明珠說。雖然天河區法院駁回了訴訟,但董明珠堅持認為,格力一定能贏。“明明1700萬元的項目,憑什麼比拼不過2000萬的標書,浪費納稅人的錢。”接受記者采訪時,董明珠很是感慨。董明珠堅信,官司一定不會不了了之,格力希望給地方政府部門、特別是政府采購部門中通過違規操作而牟取私利的官員敲一記警鐘。 顯然,格力和董明珠這種勇敢追求陽光的企業公民行為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而支持格力這一次的挺身而出的並不僅僅的公理。事實上,格力的底氣和硬氣還來自一個無法抹煞的事實——格力在空調領域毋庸置疑的世界級技術水平。誠如董明珠所言:中國的唯一一個世界名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國家的技術研發中心全中國就一個,就在我這裡,這就是實力。 唯一一個世界名牌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回顧格力商用空調技術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中國創造”企業是如何“硬氣”起來的。作為世界名牌的格力,之所以能夠在市場經濟中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正在於其超強的自主創新能力,格力為研發產品已投入一百多個億就是明證。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格力就開始涉足商用領域,成立了商用空調技術開發部。2003年格力自主創新聯式空調機組,打破了日系技術多年的壟斷局面。2005年格力生產的離心機又打破了美日壟斷,超低溫熱泵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到2008年,格力發展了熱回收多聯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有了行業唯一的制冷設備工程技術中心。 而在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環保、強調低碳經濟的時代大背景下,格力商用空調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也足以笑傲江湖。“零污染”、“零噪音”不再是一個口號。使用地熱的格力中央空調,夏天不向大氣排放“熱空氣”,冬季不向大氣排放“冷空氣”,實現了“零”排放,同時,地源熱泵的“外風機”深埋在地下,實現了外機“零”噪音。直流變頻多聯空調熱水機組則達到了一機五用的功能,可實現空調熱水同步供應;制冷時可免費提供熱水。而格力的“熱泵熱水技術”也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第四代熱水技術…… 回首中央空調在中國發展的十年歷程,國外品牌曾壟斷了整個行業,各項工程招標均以國外品牌馬首是瞻,國內品牌難分一杯羹。以格力為代表的眾多國產品牌在國外品牌技術壟斷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懈發展自己的產品,從技術壁壘最簡單的家庭中央空調開始,逐步向變頻中央空調、多聯機和大型的冷水機領域擴展。顯然,從低層次的“中國制造”發展到高層次的“中國創造”,格力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 你破壞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肯定怨恨你。但你失去1%,可以得到99%的信任。”的確,格力這一次的振臂一呼,喊出了幾乎所有“中國創造”企業的心聲。 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需要公平 在與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對話中,董明珠直言:我認為政府給我們最大的支持不是給錢,給錢有什麼用,錢從哪裡來,還不是靠我們企業納稅,所以政府要給我們的是公平公正的環境,讓我們去競爭。特別是我剛才說的自主品牌,沒有自己技術要被別人打垮,你有自己技術自己人都不來支持你,消費者終端零售裡老百姓買我占了50%,而一個政府采購卻不要我的產品,理由何在?“陽光的東西永遠都是陽光的。我們相信政府和法院會作出公正裁決。”董明珠也對政府采購環境越來越陽光充滿信心。 眾所周知,21世紀的世界經濟是創造力經濟,具有創造精神的企業,才最有可能成為國際市場上的贏家。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一個質的飛躍。而“中國創造”的主體是企業。而一個企業要從一個比較弱小的點一躍而到世界的高端,除了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奮斗,還必須身處公平公正的陽光的競爭環境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教授沈玉良評論認為,中央提出我國應該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全社會、全方位地在創新的軌道上運行,要建立適合創新型國家的制度。“關鍵還是要進行徹底的市場化改革,使社會平均利潤率相對均衡,讓所有的行業都有一個相對公平競爭的環境。” 記者了解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董明珠曾多次在人代會上直接觸及政府采購的地方保護主義,在2007年全國兩會上,董明珠曾直言:“當前的政府機關、大型國企、國家重大工程在中央空調采購招投標中,即使民族品牌價格比國外品牌低三分之一,這些單位的集中采購仍然傾向於國外品牌。”董明珠告訴記者,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她將就推進自主創新、推動政府陽光采購等話題提交建議。 案情回顧:格力狀告廣州市財政局 2008年9月。格力參與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公開競標的番禺中心醫院“門診樓變頻多聯空調設備及其安裝”采購項目,並給出1707萬元的最低報價,結果卻被排除在外,而中標的廣東石化報價金額為2151萬元。 格力不服,向番禺區財政局投訴,要求恢復己方中標候選人資格,取消廣東石化中標資格。 2009年6月8日,番禺區財政局在政府采購專家庫中抽取七人組成評標核實小組。小組認為:格力空調的投標文件不滿足招標文件要求。據此,番禺區財政局再次駁回格力空調的投訴。 投訴無效之後,格力空調又向廣州市財政局申請復議,廣州市財政局作出維持番禺區財政局新決定的行政復議。格力一紙訴狀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就在雙方對簿公堂之際,番禺中心醫院與廣東石化卻早在今年初已經簽署了合同,並展開施工。 2010年1月9日,廣州格力空調隨即於正式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行政上訴狀”,要求撤銷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於2009年12月31日做出的行政裁定,責令原審法院繼續受理、繼續審理廣州格力空調的訴訟請求,被上訴人依然為原審被告的廣州市財政局。 國產空調老大格力直揭政府采購潛規則 繼2006年國內空調廠商集體抗議安徽合肥政府采購封殺國產空調的巨大風波後,格力空調及其總裁董明珠再一次站在了直面政府采購潛規則的風口浪尖上。
這一次,格力和董明珠不僅舉起了法律武器狀告廣州市財政局,更大聲呼吁全社會為“中國創造”打造陽光公正的環境。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格力總裁董明珠更放言:格力要做有責任感的企業公民,也對政府采購環境越來越陽光充滿信心。 這一次,格力和董明珠代表的不再只是格力自己,他們代表的,是一直在努力的“中國創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