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墨的瓷缸叫什麼 硯台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硯用於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筆。因為磨墨,所以有一塊平坦的地方;因為盛墨汁,所以有一個凹陷。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硯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台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矶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經過很長時間的歷史,硯台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了集雕刻,繪畫於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如果要探究起中國硯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作為與筆、墨、紙並稱“文房四寶”,中國歷代的文化人對硯台的珍愛,可以說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刻硯、賞硯、藏硯,作為一種時尚的風氣,硯台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對現代人來說,古硯台完成了由實用品到藝術品的轉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獨特的收藏理財的價值。 說起硯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國的“四大名硯”作為收藏的重點對象。這四大名硯分別是:唐代時出產於廣東肇慶的端硯,晚唐時出產自安徽婺源的歙硯,東晉時產自山西绛州的澄泥硯,宋代時出產於甘肅臨潭的洮河硯。由於產於當時的“四大名硯”存世稀少,硯台的材質、款式各不相同,現在我們把產於清代的“四大名硯”的價格羅列其下,好給投資人在投資收藏時有一個大致的參考:象這塊邊刻山水平板端硯現價1萬元;這塊長方淌池歙硯現價為2500元;這塊邊刻雙龍抱珠澄泥硯現價也為4000元。除四大名硯外,來自松花江的玉石硯、山東淄博的紅絲硯等,也是收藏投資人追捧的對象。 面對種類繁復,造型各異的硯台,我們究竟如何來鑒定它的收藏投資價值呢?第一個就是材質。名硯比一般的硯要材質來得好,價格總是比一般的硯來得高。另外,硯台的雕刻工藝,也是決定硯台收藏價值參考的重要因素。此外,硯台的造型品相,也是一個價值的參考點,一般來說,方型、圓型的硯台要比品相不規則的硯台價格貴得多;俗話說,“硯貴有名,身價倍增”,指的是硯台上面的銘文,象這塊民國時,胡子良刻得的歙硯,身價要高過沒有銘文的硯台。當然,硯台的收藏價值應當從多個方面去綜合考慮。 隨著名硯的存世越發稀少,現在許多硯台的投資收藏人,開始把收藏的目標瞄准更多具有收藏價值的硯台。比如說,明清時期,匯聚了全國能工巧匠在北京造辦處雕琢的各式硯台,因為,經過了歷史和工藝等的文化積澱,那個時期,在硯台材質選料、磨制工藝以及雕刻手法方面,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所以,全國各地都湧現出許多精品。民國時期,上海出產的海派寫實澄泥硯,這些都是收藏投資的熱門品種。硯台的收藏投資,懂行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眼光往往會帶來意外的回報。為此,行家提供了一些簡便快捷的鑒別方法。一是看,看硯台的材質、工藝、品相、銘文等。二是摸,就是用手撫摩硯台,感覺是否滑潤細膩。滑潤者,石質好,粗糙者,石質就差。三是敲,就是用手指托住硯台,手指輕擊之,側耳聽其聲音,如果是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如果是歙硯,以聲音清脆為好。四是洗,指的是把硯台上的墨痕洗掉,還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硯台是否損傷或修理過的痕跡。注意補過的地方顏色與硯的原色有很大的差異。五是掂,就是掂一下硯台的分量,同樣大小的歙硯,重者好,輕者次之。 硯台又稱研,是一種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的硯台是石硯。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台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銅硯、陶硯、銀硯、木胎漆砂硯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硯的出現。唐代是硯台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了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明清時期制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了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木硯研究始於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並不適宜做硯台,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挺適合樓主的留學文章《河南:2010高招政策出爐17類考生受“照顧”》,197 網址是 http://huai.la/shtml/w/b/2010/0408/3618.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