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高手放大器的具體種類? 兩類放大器:放大器主要有“古老的”純放大器和近年日益走俏的av放大器兩大類型。純放大器:高保真音樂的聲道數目應當設幾個?迄今為止,愛樂人對此的共識是由兩個聲道構成的“立體聲“。所以。大家認為放大器只需要兩個聲道。或者使用兩部單聲道放大器;更多的聲道反而被視為蛇足。現在。只有那些抵得住“家庭影院”的誘惑、堅守純放大器陣地的中堅派,才有資格冠以“發燒友”的美稱。av放大器:當前普遍的認識是:既稱“高保真“。也應該包括聲場保真。所謂聲場,可以理解為再現出現場的聲相。如今,依靠良好的錄制技藝和精良的播放系統,聆聽者能夠在立體聲系統中用耳朵准確分辨出樂隊排列的形式、位置、高低、寬度和深度。如果是欣賞音樂節目,這就足夠了,因為極少有某件樂器“溜到”聽眾身後乃至門外演奏的情況。但是電影音響就不同了,觀賞者周圍是一個三維的聲場。我們需要聽到四面八方的“環繞聲”,以營造一個真實的視聽環境。要感受全方位的聲場,就必須在系統中設置更多的聲道。環繞聲的聲道數目從初期的4聲道發展到目前的6聲道。不久還將擴展為8聲道。有朝一日。當我們坐進電影院,或許身邊、頭頂、腳下各有6個聲道對准我們亦未可知。於是設計師們開發了這樣一類放大器:它的內部整合了幾種環繞制式解碼器和多個放大通道(新一代機型大都為5個或6個):此外,幾乎所有機型都添上了數碼調諧的調頻、調幅收音單元。由於這類放器是為了滿足a(audio:音)、v(vidio:像)視聽需求。因此被稱為av放大器。純放大器的類型:前後級放大器:一個抽象的放大器應當具有三大功能:首先要在由各種音源設備(cd、md、dvd―audio等)輸入的音頻信號中選擇一種,必要時還需加以特另u的校正(如播放lp唱片時)。其次是把選中的音頻信號電壓放大到規定的強度。以便輸送給其他處理設備。在民用器材中,通行的傳輸標准是1v。最後,還要把這1v的電壓變為強大的電功率。以推動揚聲器。前兩項任務由前置放大器承擔。由於前置放大器總是位於放大環節的上游。故又稱之為“前級”。產生音頻電功率的設備叫做做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被稱為”後級”。此外它還有一個簡稱叫“功放”。不過,現在大家口中的”功放“已經成了各類放大器的代名詞,例如“純勸放”、“av功放”等等。合並式放大器:只有資深發燒友才熱衷於用各種型號的前後級做搭配游戲,並從中獲得樂趣。對於大多數愛樂人而言,追求的是從器材中出來的靓聲。使用、連接兩台分開的放大器完成一件任務未免嫌煩,不如把它們做成一個整體來得方便。於是,集合了前後級的合並式放大器應運而生。在純放大器的產銷中,合並式放大器所占的比例最大。前後級分離的合並機:在合並式放大器的設計理念中,談化了“級”的獨立性,而把它們看作一台機器中的各個單元。這樣,給設計、生產、使用帶來了便利。但是。由於各單元的聯系過於緊密,相互之間難免產生一些牽制和干擾,結果是各部分都不能處於最佳狀態。為了適應一些特別講究的顧客的需求,有些中高檔合並機在內部安置完全分離的前級和後級,連供電也各自為政,僅僅是共用一個外殼而已。av放大器的環繞制式:杜比模擬環繞:上一代的av放大器誕生於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制式定型之時,所以順理成章地設計成內置杜比定向邏輯解碼器和相應的4個聲道的放大單元。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是模擬影音時代最有影響力的環繞制式,讓無數觀眾領略了“環繞聲”的妙趣。然而,同新一代數碼環繞系統相比,它還存在許多不足,例如高音出不來、失真偏大、聲道間隔離度差等,所以正在迅速退出市場。新購av放大器的用戶,應當著眼於支持若干種數碼環繞制式並保留對杜比定向邏輯環繞聲制式的支持的新機型。杜比數碼環繞:杜比數碼環繞就是現在常說的”ac―3”。這種由杜比公司開發的數碼環繞制式曾經有兩個品名:在高清晰電視、衛星數碼電視和民用領域被稱為ac―3,而在電影業中卻被叫作“sr.d"杜比公司為了規范起見,把它們的名稱統一為杜比數碼環繞聲(doibydigitalsurroundsound)。杜比數碼環繞依靠數碼技術的優勢,對聲音信號進行較大比例的壓縮(壓縮比可達12:1),這樣就能利用不大的數據傳輸率同時傳送6個聲道。其中5個環繞聲道,一個超低音聲道。因超低音聲道只占部分頻帶寬度(3―120hz)。所以叫它“0。1聲道“。這就是說杜比數碼環繞有5。1聲道的道理。由於人耳對超低音的聽力很差。因此要求o。1聲道的輸出能量格外充沛。鑒於這一特殊性,許多廠家為了降低成本。便不在機內設置超低音放大單元,而只是送出一路音頻信號。這就是上文提到的”5個或6個放大通道”的區別。選擇5通道機型的用戶。需要另外花1千多元添置一個“有源(即自帶放大器的)超低音箱“。欲從一路數碼信號中分解出6個聲道的聲音。必須使用一個“解碼器“。這個解碼器如何設置,改變依對音質和環繞效果的要求而定:”滴水不漏“的用戶可以選用售價數千元的高檔獨立解碼器(dvd機和av放大器中就不必再帶有解碼單元):比較注重實效的用戶可以選擇內置杜比數碼環解碼單元的機型,此時機就可用普通機型置於dvd機內的解碼單元,限於生產廠家的經驗和機內的技術開發空間,較難有優異的表現。所以不是最佳方案。dts:dts是一種同時傳送多聲道(可達8個)的數碼聲音制式。由於好菜塢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提倡,dts系統在電影制作中大行其道。雖說dvd格式最終選擇了杜比數碼環繞而沒有采納dts,但不能排除今後有一些電影節目的dvd碟片采用dts制式的可能性。所以,有些善解人意的制造商已經在dvd機或av放大器中預置了dts解碼單元。其他:現在,dsp技術已經十分豐富和普及,任何一台av放大器都會給出幾種至幾十種dsp處理效果。dsp有兩個釋義,在av放大器中指的是由雅馬哈公司率先開發的數碼聲場處理(digitalsoundfieldprocessing)技術。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dsp的目的很專一,是讓用戶在斗室中利用各種”模式效果“感受到音樂斤、體育館、教堂等音響空間的氣氛,在一定程度上能人工模仿環繞效果。但是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能替代任何一種環繞制式。為了取悅顧客。有的機器還會附帶“虛擬環繞“功能,對此有必要略加介紹。虛擬環繞是建築在杜比數碼環繞基礎上的一種正規環繞制式,與過去曾經流行的虛假環繞相比有天壤之別。考慮到有相當一部分用戶的視聽空間較小,或者資金短缺,雖然系統中已有杜比數碼環繞的解碼能力,卻不能配齊5個聲道的音箱‘於是不少公司特地為他們開發出只用兩個音箱就能“虛擬”出5個音箱臨場表現的制式。這類制式的方案很多,已經獲得杜比公司認證的,就達10種之多。嚴格的試聽表明:這些方案大多有比較確切的環繞音效,其中傲銳(aureal)公司的”a3d和杜比公司的“杜比虛擬環繞聲“尤為突出。但是,它們無一例外地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可靠的聽音范圍太狹小,只適合單人欣賞;一旦移動一個座位,臨場感就可能消失。聲道數目:單聲道只包含一個聲道的放大器見於兩個極端:一種是特別講究的h1―end級發燒友,為了將一切破壞音質的因素斬草除根,寧可選用兩台頂級單聲道功率放大器來組成純音樂放大系統。另一種則是內置於有些(不是所有)有源音箱中的廉價放大單元,也是單聲道的。雙聲道:中低價位的純放大器都是雙聲道的。基於“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樸素真理,大家都明白雙聲道放大器重放的音質顯然勝於同價位av放大器中的左右聲道。所以那些動手能力強的朋友在構建家庭影院時,願意保留主聲道系統,而另配一台3通道功放,以解決中宣、環繞聲道的放大。雙單聲道:這又是“爭取民心“的一招,其市場定位依舊是面向那批特別講究的顧客。它的設計思想是把兩台性能相同。但電氣上互不相關的單聲道功率放大器裝在一個外殼裡,並采用全分離的雙電源。鑒於雙聲道放大器中兩個聲道之間的牽扯很大且較難平衡,所以雙單聲道布局的優點特別明顯。多聲道:各種av放大器都是多聲道的:供系統升級用的“補丁”放大器3聲道,杜比模擬環繞放大器4聲道(左右環繞音箱台用一個聲道),杜比數碼環繞和dts放大器6聲道:將來。假如mpeg―2標准的7。1聲道環繞格式能夠得到推廣,那麼就會有8聲道的放大器問世。器件和電路:放大器件:高保真放大器開發至今已有50余年的歷史f大體上,前一半時間是電子管的世界,而上世紀70年代以後。晶體管以銳不可當的勢頭占領了民用領域中幾乎所有需要放大信號的地方。此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所以建議廣大讀者朋友順應潮流,堅持選擇晶體管放大器。如果對古典情調特別眷戀,非請回電子管放大器(所謂“膽機“)不能安撫他的懷舊情結,那麼這裡要給他們一個提醒:雖然膽機避免了晶體管的“金屬聲“、“晶體管聲”的缺點(其實這方面輕微的不足被發燒友們誇大了),但是它極易感染交流噪聲,信噪比要比晶體管放大器低10分貝左右,這一點不可小看。電路和工作狀態要是您有電路知識的基礎,自然再好不過;設或沒有‘那麼最好不要道聽途說糾纏於“全對稱全互補大環路反饋”或“多級共基共射交直流反饋”之類枯燥乏味的術語。把選擇電路的職責交給設計師吧,應當相信他采用的線路是最合適的。同樣,也不必在放大器工作狀態的選擇上作繭自縛。放大器的工作狀態主要有甲類、甲乙類和乙類,其中甲類的用電量大約為各個聲道輸出功率總和的8倍,而乙類功放的用電量僅為總輸出功率的1倍略多,甲乙類則介於二者之間。所以,一般以選擇乙類或甲乙類功放為好:若無充分的理由,不提倡配備如此耗電的純甲類功放。 參考資料: http://shop.lovehifi.com/thread-900-1-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