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42lg30r-ta液晶電視有接電腦播放電影等功能嗎? 基本規格 屏幕尺寸(英寸)42 分辨率(dpi)1366×768 亮度(cd/m2)亮度亮度是指畫面的明亮程度,單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稱nits,也就是每平方公尺分之燭光。目前提高亮度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過率;另一種就是增加背景燈光的亮度,即增加燈管數量。需要注意的是,較亮的產品不見得就是較好的產品,電視畫面過亮常常會令人感覺不適,一方面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同時也使純黑與純白的對比降低,影響色階和灰階的表現。其實亮度的均勻性也非常重要,但在液晶電視產品規格說明書裡通常不做標注。亮度均勻與否,和背光源與反光鏡的數量與配置方式息息相關,品質較佳的電視,畫面亮度均勻,無明顯的暗區。現在在lcd亮度的技術研究方面,nec已經研發出500cd/m2的彩色tft液晶顯示屏模塊;松下也開發出稱為ai(adaptivebrightnessintonsifier)技術,做成專用ic,可以有效地將亮度提高達350~400cd/m2,已經接近crt電視水准。500 點距(mm)點距液晶電視的像素間距(pixelpitch)的意義類似於crt電視機的點距(dotpitch)。點距一般是指顯示屏相鄰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我們看到的畫面是由許多的點所形成的,而畫質的細膩度就是由點距來決定的,點距的計算方式是以面板尺寸除以解析度所得的數值,不過液晶電視的點距對於產品性能的重要性卻遠沒有對後者那麼高。crt顯像管的點距會因為蔭罩或光柵的設計、視頻卡的種類、垂直或水平掃描頻率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而液晶電視的像素數量則是固定的,因此在尺寸與分辨率都相同的情況下,大多數液晶電視的像素間距基本相同,所以對於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的價格一般與點距基本沒有關系。0.681 屏幕比例 屏幕比例我們一般把屏幕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屏幕比例)。目前液晶電視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兩種。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准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采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准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采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由於這樣的傳統,目前我們所接收到的電視節目都是這樣的比例,所以液晶電視的屏幕比例目前也還以4:3為主。然而真正的電影一般都是寬銀幕的,將寬銀幕的電影轉換為4:3總會造成畫面質量、形狀或者內容的損失,為了在電視機上更好的收看電影節目,16:9的電視屏幕比例出現了,並且由於未來的高清晰電視主要會使用16:9的比例,因此目前也有一些液晶電視使用了這樣的屏幕比例。16:9 反應時間(ms)反應時間所謂反應時間是液晶電視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其原理是在液晶分子內施加電壓,使液晶分子扭轉與回復)。常說的25ms、16ms就是指的這個反應時間,反應時間越短則使用者在看動態畫面時越不會有尾影拖曳的感覺。一般將反應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上升時間(risetime)和下降時間(falltime),而表示時以兩者之和為准。5 色彩 色彩色彩數就是屏幕上最多顯示多少種顏色的總數。16.7m 對比度 對比度對比度則是屏幕上同一點最亮時(白色)與最暗時(黑色)的亮度的比值,高的對比度意味著相對較高的亮度和呈現顏色的艷麗程度。品質優異的液晶電視面板和優秀的背光源亮度,兩者合理配合就能獲得色彩飽滿明亮清晰的畫面。目前大多數桌上型lcd電視的亮度介於150至300cd/m2之間,再高的可達到350cd/m2或者500cd/m2;而對比度多為200:1~500:1。10000:1(動態) 輸入輸出 接收制式pal/secam/ntsc 聲音輸出功率10w*2 輸入端子av輸入(側置)*1、s端子(側置)*1、hdmi(後置)*2、av輸入(後置)*1、色差分量端子(後置)*2、rgb電腦輸入(後置)*1 輸出端子音頻輸出,視頻輸出 電力規格 電源100~240v50/60hz 功耗(w)230w 外觀特征 外觀尺寸(mm)不含底座:1026.2*687.9*111.8,含底座:1026.2*734*293.4 重量(kg)不含底座:19.7,含底座:22.3,外包裝:27.0 任何液晶電視都有接電腦播放電影等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