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燈的樣式從古至今都有哪些變化正文

燈的樣式從古至今都有哪些變化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記住,是樣式,切記切記。
 
普燈的發展歷程


物理學教授的大膽暢想1802年,在俄國的彼得堡外科醫學院,一名叫作彼德羅夫的物理學教授宣布,他打算“以電取光”。在篝火、松明、動植物油以及燃氣還是主要照明方式的19世紀初期,在電流還是一件新鮮事物的前提下,這一決定無異於天方夜潭。但是彼德羅夫的熱情並沒有被眾人的冷嘲所壓熄,因為在不久前,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用放風筝的方法引出火花一事讓他受到啟發:電池組兩端在被導線連接時所產生的電火花,能不能變成持久的燈光,以供照明之用?為了達到預想的效果,彼德羅夫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盡管在臨死前始終沒有見到“持久的燈光”,但彼德羅夫發現了“電弧”―――“如果把兩根炭棒彼此接近,那麼在它們中間就出現了非常明亮的白色光或白色火焰,這就使炭棒很快地或者慢慢地燃燒掉,並且可以完全照亮黑暗的大房間。”這是關於電氣照明的最早言論。

從弧光燈到白熾燈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1809年正在埋頭進行電化學研究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也發現了電弧。他親手做了個很大的蓄電器,動用了2000個伏打電池,得到了更強烈更明亮的弧光。

大約在30年後,有人想起並應用了堅硬致密的焦炭來替代一般的木炭。由於焦炭比木炭燃燒慢,弧光閃亮的時間也就延長了許多。
後來法國科技人員給弧光裝置裝上一種鐘表裝置,使它能夠自動調節兩根炭棒間的距離。這樣,第一只炭極弧光燈正式誕生了。

1876年,俄國電工技師雅布洛奇可夫又對弧光燈進行了較大改革。他取消了復雜的鐘表機關和磁鐵燈調節裝置,而讓兩根炭棒並排豎立,中間隔著一塊用黏土或石膏做成的絕緣片。他還采用一種裝置,能夠不斷改變電流的方向,使兩根炭棒交替地充當陽極和陰極,這樣兩根炭棒的燒損速度就基本相同,而他們端頭之間的距離也就可以保持不變了。由於這兩根並排豎立的炭棒在發光的時候像蠟燭一樣,人們就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電燭”。

在19世紀70年代的後幾年裡,電燭曾經風行一時。由法國通用電氣協會投資制造的電燭,曾被用作路燈一支支地點燃在大街上,單單巴黎一個城市就用了成千支電燭,代替了街道上原有的7萬盞煤油燈,使熱鬧繁華的巴黎成了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1879年,愛迪生在前人研究實踐的基礎上,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批可供實用的炭絲白熾燈。愛迪生利用改進的炭化方法,把一截棉線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陶土坩埚裡高溫加熱做成燈絲,再把燈絲密封到玻璃泡裡,細致地抽去裡面的空氣。在當年的10月21日,這個燈泡開始點亮,持續發光45個小時!愛迪生在白熾燈的創制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
 

北京奧克斯空調維修,長虹空調維修以及春蘭空調維修的廠家有哪些?網址和電話多少?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