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華功放原理圖 是關閉電源開關“時”還是關閉以後一直是這樣? 前者,喇叭保護器失靈了。 後者,電源開關壞了。如果是電子開關,則可能是電源繼電器觸點熔了或開關管短路了。 樓上的朋友答非所問啊!!!!!!!!!!!!!!!!!!!!
地球資源衛星 diqiuziyuanweixing 地球資源衛星 earthresourcessatellite
勘測和研究地球自然資源的。它利用所載多光譜遙感設備獲取地物目標輻射和反射的多種波段的電磁波信息,將這些信息發送給地面接收站。地面接收站根據事先掌握的各類物質的波譜特性,對這些信息處理和判讀,從而得到各類資源的特征、分布和狀態等資料。地球資源衛星能迅速、全面、經濟地提供有關地球資源的情況,對於資源開發和發展國民經濟有重要的作用。根據觀測重點的不同,地球資源衛星分為陸地資源衛星和海洋資源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是60年代在氣象衛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1972年7月23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erts-1,後改名為“陸地衛星”1號(見);以後又陸續發射了“陸地衛星”2號(1975年)和3號(1978年)。三顆衛星的星體都沿用了的設計。1978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海洋資源衛星──“海洋衛星”1號。1982年7月發射的“陸地衛星”4號采用了公用艙的設計概念(見)地球資源衛星取得的多光譜資料在勘測地球資源和環境管理上有很大優越性。蘇聯的地球資源衛星混編在系列中。 軌道為了保證衛星在基本相同的光照條件下獲取地面目標的圖像,衛星通過同一緯度時太陽高度角應大致相同,須采用;為了對同一地點周期性地重復攝影,應選取,因此地球資源衛星選用太陽同步兼回歸軌道。降交點時間一般選取星下點當地時間上午9時30分到10時30分。軌道高度500~900公裡,傾角97~99。衛星運行中因受到大氣阻力和地球攝動而逐漸偏離設計軌道,因此需要對軌道進行調整,一般采用肼噴氣發動機作為動力,自動定期或由地面遙控調整軌道。 姿態控制采用對地定向的三軸穩定控制方式(見)。姿態敏感器以紅外地平儀為主,陀螺和星敏感器為輔。執行機構大多用飛輪,而以噴氣或噴氣加磁力矩器作為飛輪的卸載裝置。姿態控制精度依要求的圖像地面分辨率而定。“陸地衛星”1號的多光譜掃描儀的地面分辨率為80米,定向精度0.7;“陸地衛星”4號的專題繪圖儀的地面分辨率為30米,定向精度為0.01°。 能源以太陽電池為主要能源。由於衛星軌道面與太陽方向的夾角近似保持不變,軌道傾角又接近90°,可充分利用太陽能獲得較大的功率,現代地球資源衛星多采用單翼斜裝,對太陽定向的太陽電池陣功率可達1000瓦以上。 [美國“地球資源技術衛星”(erts)] 信息傳輸地球資源衛星獲取的遙感圖像數據信息量較大,衛星上需要有專門的寬頻帶、高速率數據傳輸設備。因此常選用s和x波段,甚至ku波段作為輸出頻率。衛星並不總是處在地面台站接收范圍內,因此地球資源衛星上都帶有數據存貯設備,待衛星飛越接收站上空時再將數據發回。“陸地衛星”4號能通過數據中繼衛星將所得數據實時傳送到地面台站。 遙感儀器衛星上的遙感器可按工作波段分為兩類:①可見光和紅外遙感器:有機械式多譜段掃描儀(mss)、電荷耦合器件陣列(ccd)、返束光導管攝像機(rbv)和專題繪圖儀等。②微波遙感器:如微波輻射計、微波散射計和等。地球資源衛星已廣泛用於農業、林業、海洋、水文、地質、探礦和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 <ahref="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6/59/61/1415665961.9759599.jpg "target="_blank"><imgsrc=" http://dl.zhishi.sina.com.cn/upload/66/59/61/1415665961.9759599.jpg "border="0"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0.35)this.width=screen.width*0.40"></a>中巴地球資源衛星 1986年國務院批准航天工業部《關於加速發展航天技術報告》確定了研制資源一號衛星的任務。 1988年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聯合議定書批准,在中國資源一號原方案基礎上,由中、巴兩國共同投資,聯合研制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代號cbers)。並規定cbers投入運行後,由兩國共同使用。 資源一號衛星是我國第一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星上三種遙感相機可晝夜觀察地球,利用高碼速率數傳系統將獲取的數據傳輸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經加工、處理成各種所需的圖片,供各類用戶使用。 由於其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范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特別有利於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 由於衛星設置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范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並宏觀、直觀,因此,特別有利於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 該衛星在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用途是;其圖像產品可用來監測國土資源的變化,每年更新全國利用圖;測量耕地面積,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草場載蓄量及每年變化;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快速查清洪澇、地震、林火和風沙等破壞情況,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塗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污染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圈定黃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資源區,監督資源的合理開發。它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資源一號衛星又是我國空間事業對外合作的一個窗口,它進一步推動在航天領域方面我國和國際的交流與合作。
主要技術方案
資源一號衛星是顆三軸穩定,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包括有效載荷和服務系統兩部分,共由十五個分系統組成。衛星總質量為1540千克。星體為長方體,采用單翼太陽電池陣,本體外形尺寸為2000×1800×2250mm3。飛行狀態尺寸2000×8440×3215mm3。 星體采用分艙設計。 結構分系統有結構壁板、承力筒、星箭對接艙、大支架、太陽電池陣的基板和展開機構等組成。 服務艙有姿軌控、s波段測控、超短波測控、星上數據管理、電源和熱控等六個分系統。 電源采用太陽電池加镉鎳蓄電池方案。 衛星姿態控制采用高精度的對地指向三軸穩定和太陽電池陣對日定向跟蹤和軌道調整方案。它由測量、控制和執行等三類設備組成。 測控由四個獨立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組成,具有測速、測距和測角功能,用測距音可單站定軌。 星上數據管理和測控在地面網站的配合下,完成衛星的跟蹤測軌、遙控、遙測和其他管理任務。 由於衛星在地球地面站視場較小,數據管理分系統采用星上計算機來管理收發的數據,衛星在故障時能“智能化”處理。 熱控以被動式溫控為主,電加熱主動溫控為輔的方案。
有效載荷艙有ccd相機、紅外掃描儀(也稱紅外相機)、寬視場相機、圖像數據傳輸、空間環境監測和星上數據收集(dcs)等分系統。 ccd相機有蘭、綠、紅、近紅外和全色等五個光譜段,采用推掃式成像技術獲取地球圖像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並有側視功能(±32°)。 紅外掃描儀有可見光、短波紅外和熱紅外共四個譜段,采用雙向掃描技術獲取地球圖像信息,它可晝夜成像。 寬視場相機具有紅光和近紅外譜段,由於掃描輻寬達890千米,因而五天內可對地球覆蓋一遍。 三台遙感器的圖像數據傳輸均采用x頻段。ccd相機數據傳輸分二個通道,紅外掃描儀和寬視場相機共用第三個數據傳輸通道。 圖像數據經編碼、調制、變頻和功放由天線發射出射頻信號,在衛星經過地面站上空時,被地面站接收。 星上數據收集分系統利用地面設置的幾百個數據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氣象數據,通過星上轉發器實時地傳送到地面接收站。 衛星將用“長征四號乙”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負責我國地面應用的總體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