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音響器材,超重低音的重放能力也不同,這受制於器材本身的電聲學指標。必須避免那種靠提高音量的方法去勉強放出超低音的做法,那種情況會造成 低音過於“肥大”、“臃腫”,並且中高音區也因為音量過大而產生了失真,對於有些音響來說,那樣做法的後果,對於人的耳朵簡直就是“災難”,嘈雜聲、轟隆聲一片,嚴重背離了音樂作品的原義。要能夠完整地欣賞到唱片中的所有內容,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頻帶(20hz~20khz)”音響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必須能夠均衡地發出以前常常被忽視或者曲解的,頻率為20hz~80hz的超重低音來。這是音響科技需要重點研究和解決的難題。
常用於測試低音****的幾張碟子 1.《拯救大兵瑞恩》
這是一部表現戰爭的殘酷、血腥而著名的影片,其中的********聲、爆炸聲相信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能發燒友會覺得這裡面的超低音是非常強大的,許多音響商也是不厭其煩地反復播送其中的戰斗場面,當然主要目的是為了向眾人介紹它采用的低音****是何等威猛。 然而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在這部片子裡,導演斯皮爾伯格並沒有那樣慷慨地到處使用超低音!比如那樣刺激感官的搶灘登陸,竟然根本沒有超低音什麼事情。影片中采用的****聲頻率比較單一,大約就是60hz左右。遠處傳來的隆隆****聲,其頻率也就是60hz~80hz。又如,米勒上尉自作主張攻占雷達站,那幾聲震得翻譯厄本拿望遠鏡的手直哆嗦的****爆炸聲,也只給出了50hz的重低音。 影片中出現不多的超低音,被畫龍點睛地用在了最緊張的地方:(disc2)51分33秒,處於戰前放松狀態的戰士們被一種隱隱約約的聲音所警覺,那是遠處傳來的坦克引擎的轟鳴聲,氣氛開始變得緊張起來,伴隨著這種越來越強的重低音,預示著一場重大厮殺即將開始,士兵迅速展開了各個方面的戰斗准備。這一段時間裡那坦克的隆隆聲不斷接近,但聲音頻率一直是50hz~80hz。直到嚴陣以待的機****手眼前那壘在掩體邊上的石頭都被虎式坦克隆隆的行進給震得掉了下來,氣氛緊張得連氣都快透不過來了的時候,56分19秒,久違的超低音才“千呼萬喚始出來”,頻率在22hz~50hz左右。此後這個鋼鐵的龐然大物把這種聲音效果一直維持到了57分39秒,被預先埋置在路邊的****爆炸所中止,戰斗打響了……。還需要說明的是,這部影片中對聲音信號的幅度作了比較嚴格的控制,一些聽起來非常巨大的爆炸聲,比如導致米勒上尉臨時性耳聾的那一****,頻率為50hz~30hz,從lfe通道檢測到的信號幅度僅僅為1.5v(峰值)。而“步兵的守護神”強擊機投擲的****,也僅僅“掀起”1.1v的振幅,還不如坦克履帶發出的噪音大,——這就是電影聲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