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幾千年來形成的“明火烹調”觀念根深蒂固,“無明火”飲食觀念的更新的確需要一段轉化、教育和等待的過程。同時,電磁爐耗電量較大等也需要進一步改進。
至於價格,由於受功能和品牌的影響,電磁爐的價格則從300-1500元不等,其中洋品牌及進口產品普遍價格較高,平均在800-1000元之間,占據著高端市場,而國產品牌產品則平均價格在500-700元之間。就生產成本及目前的市場定價來看,電磁爐整體價格還是偏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磁爐的普及,市場認知度還不是很高。調查顯示,絕大部分消費者對電磁爐的接受價格介於400-600元之間。
二、品牌競爭分析
據預測,2003年電磁爐的總需求量約為700萬台,大概有40億元的市場規模,目前仍屬於市場教育和啟動期,多數企業也才剛剛介入,還沒有絕對的領軍企業和品牌形成,任何一家企業市場占有率都沒有超過15%,發展較好的企業年銷售收入也基本在數千萬元。
當前全國生產電磁爐的企業近200家,多為中小企業,形成品牌的僅有30多個。僅從生產方式上加以分類的話,國內電磁爐生產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采取oem方式(貼牌加工),輕裝搶占電磁爐市場份額。二是核心部件別人提供,外觀款式自己做。三是全部自己設計、生產。
從目前電磁爐市場的競爭態勢上進行區分,呈現出三大陣營:第一陣營是本土專業電磁爐生產商,如富士寶、環保、愛庭等主要占領的是中低端市場,時間進入較長,有固定的消費者群體和區域;第二陣營是“半路出家”型的,看好電磁爐潛在市場,並根據企業多元化擴張的需要而涉足,如美的、格蘭仕、格力、長虹、澳柯瑪、三洋、小天鵝這些傳統大家電企業,它們擁有品牌、網絡和客戶資源優勢,自己生產和oem(委托加工)都有,已經在市場上初有暫獲;第三陣營則是台灣的尚朋堂、正夫人、愛美特、小太陽等品牌。這些企業涉足電磁爐市場較久,擁有規模優勢和專業化生產能力,憑借著相對成熟的技術而在中高端市場上咄咄逼人,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從去年開始,正夫人、尚朋堂、康寶等企業紛紛在生產能力和市場推廣方面紛紛大規模追加投資,並推出用舊微波爐折價更換新電磁爐的“以舊換新”活動,進一步促進電磁爐的市場教育和普及,並樹立起電磁爐是微波爐的替代者的形象。
三、市場前景分析
自電磁爐在德國誕生以來,逐漸流行於歐美等地,目前的家庭普及率已超過80%,已經完全能夠跟微波爐和燃氣灶“分庭抗禮”。在日本,電磁爐正與洗碗機、垃圾處理機一起成為日本家電的新“三大件”,預計到2010年,電磁爐的市場份額將達到日本烹調器市場的一半以上。在台灣,85%以上的家庭普及了電磁爐,平均家庭占有率為2台,而微波爐只有25%的家庭在使用。
由於電磁爐的多功能性將使其成為最具潛力的微波爐和燃氣灶的替代品。電磁爐兼具煎、炒、蒸、炖等“全能”的功能,從應用的角度看,它的市場前景無疑是非常廣闊的。同時,電磁爐多功能的開發,令廚房用更簡潔、更集成。而在許多還沒有使用管道燃氣的家庭,電磁爐與煤氣罐相比,具有安全、方便的特點,電磁爐完全可以取代煤氣灶,而不像電火鍋、微波爐那樣,僅是煤氣灶的補充。事實上,電磁爐完全具備替代燃氣灶的實力。目前,電磁爐的生產成本不過兩三百元,利潤空間超過40%。這樣巨大的利潤空間必定吸引眾多廠商的加入,也必將成就眾多的中小投資者。
依據基礎數據加權預測,2003年電磁爐的總需求量約為700萬台。而據一些市場調查公司比照國外電磁爐發展曲線及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狀況預測,未來5年,電磁爐在中國將有7000萬至8000萬台的市場發展潛力,市場容量可能會達到數百億元。台灣正夫人的中期計劃就是5年內要讓電磁爐超過微波爐,長期計劃就是10年內要讓電磁爐超過電飯煲。而如果電磁爐能像電飯煲那樣普及到千家萬戶,屆時每年的市場增長額起碼有1000億元左右,這樣巨大的金礦與較高的利潤率自然吸引著不少企業從戰略上加以關注並紛紛搶先介入。
四、市場操作分析
從家電類別上分,電磁爐屬於小家電,從所歸屬的行業上看,則屬於家用櫥具電器。雖然電磁爐目前還處於教育和導入期,但它就小家電和櫥具電器的行業歸屬和推廣方式來看,電磁爐仍可以劃歸為成熟產品和成熟市場。
由於產品的特點,電磁爐在通路的選擇上,一般與櫥具電器走相同的通路。生產廠商更多地選擇特約經銷商代理制,按照經銷商的資金實力、市場操作能力和所管轄的區域,授予代理商不同的級別。不同級別的代理商會享有不同的產品代理價格(市場實行統一零售價)、返利(按年、季、月返點)和年終特殊獎勵、廣告支持、建店支持、促銷支持等政策。在市場的操作上,一般廠家是授權代理商直接開拓當地市場,與下級單位和零售網點開展業務,而廠家的派駐機構主要參與整個市場的平衡,品牌的維護和管理,代理商的管理和監督,零售終端的監控和管理,客戶資料的建檔和管理等,更多的是充當“政委”的角色,協助代理商開展工作。但是,象國美、蘇寧、三聯這樣的家電專業連鎖企業,家世界、好美家等專業的建材裝飾市場,家樂福、沃爾瑪、易初蓮花等超級商業賣場,由於代理商的資金實力較小、網點覆蓋面狹窄、市場操作能力較弱、物流運輸無法保障等因素,更多地是由廠商總部(不少廠家設立有大客戶部)直接進行操作,代理商在當地配合。
在經銷商資質的要求上,不同的廠家會有不同的政策,一般要求經銷商要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一般至少要在5萬元以上)、要建立產品形象店(專賣店)、有一定的市場操作思路,具有良好的商業關系,信譽較好等,如果有家電經驗的經銷商會更受歡迎。
反過來,對廣大經銷商和即將准備加入創業大軍的投資者來說,如果一旦決定做電磁爐項目的話,剩下的就是如何在眾多的生產廠家中進行選擇了。筆者以為,可以有這樣兩種思路:
第一,選擇大家電企業和品牌合作。大家電企業一般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成熟的市場開拓手段和方法,較高的信譽度和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易於代理商迅速開展工作。而且,現在諸如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等大家電產品利潤日趨攤薄,大的家電企業都在積極尋求轉型和新的利益增長點,而電磁爐又多被它們看好,更容易得到它們在市場推廣方面的支持。另外,在選擇大家電品牌還一個優勢,即一般大家電品牌涉足的小家電產品線比較寬泛,除電磁爐外還有其他諸如微波爐、電飯褒、豆漿機、燃氣灶等,如果目前對電磁爐的市場前景還是把握不透的話,中小投資者朋友可以先行做其他產品,與這些企業建立代理非電磁爐小家電的關系,待電磁爐市場啟動時再行迅速轉型跟進,也不至於合作無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大家電企業本身的運營成本高,多數為oem(部分企業自己生產,這樣產品質量更可控,也不會隨時草率退出)生產成本沒有優勢,還要拿一部分利潤補貼其他老產品項目的虧空等,在利潤空間方面優勢不大。這些投資者要加以留意考察的。與大的家電企業合作的話,企業體制是合理、企業發展規劃是否明晰、企業高管是否開明也應該納入考察的范圍。
第二,與專業的企業合作。“業精於專”,這類企業只專注於電磁爐的研發和生產,具有娴熟的技術,產品質量相對比較穩定,有一定的生產歷史,有市場操作專業化的人才,而且企業已經建立了較好的工商關系。偶有oem也只是對自身產品線的完善和補充,更多的依靠自主生產,產品的市場差異化比較強。這樣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資金實力不是很強大,但企業的歷史包袱比較輕,資金使用控制比較嚴,使用效率高,往往給經銷商的差價和返利比較高,這是它們吸引代理商並與大的家電企業競爭的有力武器。
專業企業以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為主,但是專業企業的弊端則在於是否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是否老板一個人說了算,以及企業誠信度如何?當這些企業經歷了初期的“原始積累”成長到一定規模後,有沒有進一步突破的可能?產品的開發能否跟上市場化、個性化的需求等等,都是要考察的。
當然對投資者而言,還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自己投資設廠,或者采取參股的形式進行股份制投資等等,但這樣對投資者要求要高一些,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
(編者個人觀點:我不知道作者有沒有用過電磁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事實說話,我買過一台,已經放在家裡半年沒有用過了,原因何在?因為電磁爐是以西方人的習慣來設計的,所以大多數是平面的,用的也是平面鍋(也有球面的,但此球面造型和我們日常用的球面鐵鍋造型相差很遠),根本無法炒菜,只能煎煎牛扒,燒燒魚什麼的,它的方便程度和煤氣灶加鐵鍋比起來差遠了。還有溫度無法隨意調節,一般都有中、低、高三檔(當然,有的可能不止),不是溫度高了就是溫度不夠,這和煤氣灶的隨心調節程度比起來,不在同一個檔次上。更不用說耗電多、國人的飲食習慣無法適應等等。所以在我看來,電磁爐充其量只是中國廚衛業的一個必要補充而已!)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