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粒細胞浸潤,肺組織被破壞,形成膿腫和囊腫,周圍有纖維包膜,囊內含膽固醇結晶、夏科雷登結晶、蟲卵等。囊內多數只有1個成蟲,一處形成囊腫,移行至另一處,再構成新的囊腫,舊病灶空洞可閉合,纖維化、鈣化痊愈。
【診 斷】
衛氏肺吸蟲病臨床表現以胸肺型為主,次為皮下肌肉型。斯氏肺吸蟲病以皮下肌肉型為主,呈游走性皮下結節,常見於胸腹、腰背及大腿部。x線典型的肺部囊腫陰影較少見,僅有肺內小片狀浸潤及滲出性胸膜病變。
1.臨床表現 患者在流行區有生吃石蟹或蜊蛄的病史。肺吸蟲進入胸腔,則引起滲出性胸膜炎和胸痛。侵入肺內,常有陣發性咳嗽、咳痰、咯血。痰呈赭色膠凍狀,合並細菌感染時,痰呈膿性。肺部多無陽性體征,少數患者有局限性濕哕音,以及胸膜炎或胸膜增厚的體征。腹部可有壓痛,有時可觸到皮下結節。腦型肺吸蟲病可有頭痛、嘔吐等腦膜刺激症狀,少數患者有癫痫、抽搐、偏癱、運動障礙等表現。
2.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均增高。
(2)檢查蟲卵: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糞便中查到肺吸蟲卵可確定診斷。對可疑病例要反復檢查。
(3)免疫血清學診斷:
①皮內試驗。肺吸蟲抗原皮內試驗為即時型反應,陽性率高達98.3%~100%,但與華枝睾吸蟲、姜片蟲有交叉反應,若將皮試液稀釋為1:100000~600000,其特異鑒別率接近100%。
②補體結合試驗。對早期診斷有價值,陽性率為90%~100%。
③間接血凝、瓊脂擴散、對流免疫電泳、間接免疫熒光等試驗。陽性有診斷價值。
3.x線檢查 肺部可有浸潤、囊腫結節及硬結陰影。有時發現胸膜粘連增厚、胸水、氣胸或水氣胸等征象。多數病例肺內呈混合型陰影,部分病例x線檢查無異常所見,或僅有兩肺中、下紋理增粗。治療前後應定期攝片比較。腦型者,可做腦血管造影,脊髓造影等可顯示病變部位。
4.活體組織檢查 皮下或肌肉結節活體組織檢查,可找到幼蟲或蟲卵,或嗜酸性肉芽腫(斯氏肺吸蟲病找不到蟲卵)。
5.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肺結核、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霍奇金病等相鑒別。
【治 療】
1.病原治療
(1)硫雙二氯酚(別丁):為首選藥物,毒性低,口服易吸收,近期治愈率84%~100%,遠期療效80%~90%。劑量:成人1g,每日或隔日口服3次,10~20個治療日為1個療程。腦型可重復2—3個療程。副作甩有頭暈、頭痛、消化道反應、皮疹等,偶可出現赫氏反應。發生肝髒損害,應立即停藥。有嚴重心髒病、腎病及妊娠時禁用。
(2)吡喹酮(embay一8440):療效高、療程短、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僅有輕微頭昏、頭痛、乏力等,是一種治療肺吸蟲病有希望的藥物。劑量:每次25mg/kg,3次/日,口服,連服2~3天。腦型患者間歇1周後再服1個療程。
(3)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對肺吸蟲病也有良好療效。劑量:30mg~50mg/kg,每日或隔日服用,10~15個治療日為1個療程。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和頭痛、頭暈等,偶有急性溶血性貧血和精神症狀。有精神病史,嚴重肝、腎疾病及孕婦均禁用。
(4)阿苯達唑:8mg/kg(1次量不超過400mg),分2次口服,連服7天。
2.繼發細菌感染時,應加用抗生素。
3.對慢性腦型、脊髓型,合並有壓迫症狀,藥物治療效果又差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預 防】
在流行區消滅川卷螺,提倡熟食石蟹與蜊蛄。<br/><br/><fontcolor=#0556a3>參考文獻:</font>百度你還問什麼快去醫院啊你怎麼那麼木的啊~~~怎麼辦醫生會跟你說怎麼辦的~~~快快快快快~~~趕快到醫院治療,應該不難治愈.趕快去醫院吧 最好早一點治療 我看電視上的 很恐怖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