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尼康二代小鋼炮和尼康三代小鋼炮哪個好正文

尼康二代小鋼炮和尼康三代小鋼炮哪個好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解除了7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10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勳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38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38師為第5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已被日軍占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38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准備戰斗。剛巧,被新38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1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後,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後,明白了個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後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38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10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這就是中國遠征軍之住印軍.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於邦。當1200名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飽受國仇家恨的遠征軍將士早對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的日軍第18師團恨之入骨,這些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的衣冠禽獸,當然在劫難逃。被全部坑殺,此舉大快人心.

占領於邦後,孫立人攻勢不減,於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22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

駐印軍攻占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38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回到堅布山後方,和新22師兩面夾擊,29日攻占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38師和新22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18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22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22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余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斗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以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後來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任新1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後廖耀湘新6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50師編入新1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斗開始。孫立人率新1軍為東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1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後,孫立人指揮新1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占臘戍,3月23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克猛巖,勝利結束第二次緬甸戰役。

1945年1月27日,遠征軍與駐印軍會師於緬甸芒友,打通中印公路,至3月遂將日軍全部趕出緬北和滇西。

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緬北、滇西反攻,從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歷時17個月,在緬甸北部山區復雜的地理條件和炎熱多雨的氣侯條件下,英勇作戰,取得顯著戰績,此後,日軍再無力發動對緬北的大規模進攻。其意義深遠,重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對穩定豫湘桂戰役後正面戰場戰局起了積極作用,也揭開了正面戰場的反攻序幕,將日軍趕出中國西南大門,徹底粉碎了日軍從西南風所和進攻中國大後方的企圖。同時,有力地支援了英軍對英帕爾的堅守和對緬中的出擊作戰,體現了中國軍民偉大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

孫立人和他的新38師、新1軍,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中,東征西討,迭克強敵屢建戰功,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贊譽孫立人為“東方的隆美爾”。

說白了,就是英國人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頂住日本對東南亞的進攻,需要大量補充物資(從美國獲得)與兵員(從中國獲得)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為了保護中國的運輸線滇緬路,國民黨政府組織了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遠征軍在緬甸作戰失敗,退到緬北野人山。一部分在杜聿明將軍率領下進入滇西回國,一部分在孫立人將軍率領下退入印度。後來退入印度的部隊改編為駐印軍,經過整頓和補充,1943年開始開始反攻。1944年國民黨政府再次組織遠征軍在滇西開始反攻,經過艱苦作戰,驅逐日軍出雲南國境。於1945年初和駐印軍匯合。有一本書叫<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印紀實>.是一位遠征軍將領的後裔寫的,很全面和生動.日本為了奪取戰爭所獲資源,不願與米國妥協,偷襲米國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短短幾個月,東南亞基本淪陷日軍手中,米國為了中國能拖住日軍,在中國苦苦抗戰十多年後,才開始真正支援中國抗日,在印度蘭姆伽訓練營,中國的官兵接受了先進科學的軍事訓練和學習。英國負責提供武器裝備駐印軍。米國提供強大的空中優勢,中國駐印軍和英軍在印度緬甸殲滅了十幾萬日軍,蔣為打內戰將原本駐印軍進駐日本的計劃取消,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殲滅。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為支援英國軍隊在緬甸抗擊日本軍隊,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補給線安全而組建的出國作戰部隊。當時派出的軍隊約十萬人,在緬甸熱帶叢林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斗。

組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陷於歐洲戰場無力他顧,希望借中華民國的力量來支援其在南亞包括緬甸、印度在內的殖民地。中華民國方面也必須要確保滇緬公路這條最後的國際交通運輸線路的暢通,將外援物資運入國內抗戰。為此,1941年春,英國邀請中華民國軍事考察團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考察。幾經協商,在同年的12月23日簽訂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中華民國遠征軍就是根據中英軍事同盟而組識的。

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地處東南亞和中華民國的西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進攻緬甸對於其自身來說也有著很多意義,比如孤立中華民國,以及作為入侵印度的基地等。1942年日本用於進攻緬甸的軍隊大約有6萬人,大大超過英國在緬甸的防務力量。

1942年初,日本侵占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占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此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華民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華民國精銳力量的中華民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戰斗歷程
在遠征軍進抵緬甸之前,緬甸首府仰光已被日本攻占。遠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了同古。在保衛同古德作戰前,200師師長戴安瀾召集軍官開會,眾人爭論是否能夠堅守不休之際,598團中校團副黃景升自願領兵御敵,戴安瀾問其有無把握,其應曰“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後在戰斗中犧牲。中國遠征軍後仍被迫突圍。不過,中國遠征軍在孫立人等將軍的指揮領導下,在緬甸曾多次擊敗日軍的進攻,拖住了日本的力量。不久,中英兩國軍隊預定在曼德勒籌劃會戰,但日軍在同時奪取了英軍控制的仁安羌,並領兵迂回至中國軍隊背後。英軍開始向印度方向逃避,令中國遠征軍右翼暴露,結果聯合作戰失利,遠征軍被迫後退。在日軍的不斷打擊下,英軍一路潰敗,最後全部逃至印度。4月29日,中國軍隊與後方聯系的要點臘戍被日軍占領。遠征軍被迫兵分三路:一路退往印度,改稱中國駐印軍。另兩路分兵進入緬北野人山,3萬余人葬身原始森林,其中第5軍新編第22師野戰醫院的護士劉桂英更是做為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而聞名。撤回中國境內後,最終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10萬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余人安全撤離。200師師長戴安瀾率部突圍時犧牲。原有的作戰物資轉而通過駝峰航線與中印公路輸送。緬甸被日軍占領後,日本既封鎖了國際援華運輸線,又打開了西攻印度的大門。


主要戰役
1942年第一次遠征

同古之戰
仁安羌大捷
緬北大撤退
兵敗野人山
1944年第二次遠征

緬北大反攻
光復騰沖
松山會戰
會師龍陵

重要中國將領及人物
衛立煌-1944年第二次遠征軍總司令
戴安瀾-第200師師長
廖耀湘-第22師師長
宋希濂-第11集團軍軍長
李彌-第8軍副軍長兼榮一師師長
杜聿明-1942年第一次遠征軍總指揮
余韶-第96師師長
甘麗初-第6軍軍長
彭壁生-第49師師長
呂國铨-第93師師長
劉伯龍-第28師師長
馬維骥-第29師師長
張珍-第66軍軍長
孫立人-新38師師長
史迪威-(美國人)中國駐印軍總司令一個比一個詳實
樓主有神光來挑了.為的是在日本對中國海上,地上,空中的各種封鎖下,在西南為中國開辟的一條路路通道,為了保護這條通道和團結南亞各國抗日,中國組建了這支遠征軍。後來該軍成為國民黨的精銳軍。當然了,後來,在大決戰時,被吃掉了1942年初,日本侵占馬來亞後,開始入侵緬甸。1月30日,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3月8日,日軍占領緬甸首都仰光。3月到4月間,日軍進攻重鎮曼德勒,企圖切斷滇緬公路。此時,在英國的求助下,中華民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集合中華民國精銳力量的中華民國遠征軍約10萬人向緬甸進發。
征軍第200師與日軍在緬甸同古展開交火。然而日軍在飯田祥二郎指導下率優勢兵力兵包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瑪斯特車庫門開門機紅外線怎麼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