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p空調制熱和2000w油汀制熱哪個耗電 上面說的都是胡說八道,電熱油汀是直接電阻加熱。也就是說用多少電有多少熱量。但空調不同,空調是抽取外界熱量進入室內,能效比冬天差時也得在二點多上,夏天制冷就更高了。也就是說比如能效比在二點五上吧。哪麼和油汀比用同樣的電空調制出的熱是油汀的2.5倍。當然這不能和有的空調也用的電熱來比,我說的是和真正的熱泵型的空調。 補充一下如果是使2000w油汀的話那室內的空氣由於被強制性的不斷加熱會讓人的上呼吸道有強烈的不適感 如果長期使用的話 會造成裸露的肌膚干燥 嚴重的甚至會誘發皮膚病 所以答案就不需要我多說什麼了吧 1匹(hp)=2500w嚴格來講是2499w,這是日本人規定的也是根據能效比eer計算出來的. 此匹和一般說的馬力完全兩個概念但這個匹就是有那個馬力計算出來的. 1馬力=735w一匹的定義就是輸入1馬力的功率所能產生的功率大小,這裡面就有一個系數的問題,日本人規定的這個系數是3.4(日本人說這個3.4是最應該的最小的能效比eer了) 所以1匹=735*3.4=2499w 1小時耗電2.5度 嫦娥一號已於2007年10月24日18:05分發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9:15確定發射成功!
嫦娥一號是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計劃將於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預計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壽命大於1年。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概況
“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制,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目前這顆衛星已經進入初樣研制階段。在該階段,將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來承擔衛星測試工作。
航天專家介紹,電性星的試驗主要是用於一些帶有電子性能的設備的綜合測試,結構星的試驗主要是要考核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溫度控制設計的合理性。目前,這兩顆初樣星的結構制造已經完成,將在年底以前開始整星測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制。據介紹,整個初樣測試階段將持續到明年6月份,隨後將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制階段。
此外,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火箭目前已經投入生產。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科研人員對長三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技術難點
1、軌道設計與飛行程序控制問題
2、衛星姿態控制的三矢量控制問題
3、衛星環境適應性設計
4、遠距離測控與通信問題“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制,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技術研制,科研人員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將於2007年10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發射後,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執行科學探測任務。它將完成四大科學任務,首要目的便是為月球“畫像”,也就是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體圖像。此外,還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以及地月空間環境。
專家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兩米見方,太陽翼展開後,最長可達18米,起飛重量為2350公斤,衛星需要10-12天可以飛到月球附近。嫦娥一號設計壽命為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發射步驟
“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後首先將被送入一個地球同步橢圓軌道,這一軌道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裡,最遠為7萬公裡,探月衛星將用26小時環繞此軌道一圈後,通過加速再進入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距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裡,最遠為12萬公裡,需要48小時才能環繞一圈。此後,探測衛星不斷加速,開始“奔向”月球,大概經過83小時的飛行,在快要到達月球時,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減速。在被月球引力“俘獲”後,成為環月球衛星,最終在離月球表面200公裡高度的極地軌道繞月球飛行,開展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
預計衛星奔月總共需時157個小時,距離地球接近38.44萬公裡。而過去,中國發射的衛星距離地面一般都在3.58萬公裡左右,二者幾乎相差了10倍。
嫦娥工程探月計劃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一號”是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公裡,而在這之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離地面4萬公裡。
繞月探測工程將完成以下四大科學目標: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並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钛、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巖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並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裡,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栾恩傑介紹,
由月球探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的繞月探測工程系統屆時將實現以下五項工程目標:
1)研制和發射我國第一個月球探測衛星;
2)初步掌握繞月探測基本技術;
3)首次開展月球科學探測;
4)初步構建月球探測航天工程系統;
5)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
歷史
探月計劃醞釀10年
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
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後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
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1)第一期繞月工程將在2007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2)第二期工程時間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制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巖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分辨率攝影和月巖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後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3)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後期即2015年以後,研制和發射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鑽巖機、月表采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采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測試
中國探月計劃第一顆衛星“嫦娥一號”的有效載荷正樣系統正在進行最後聯試,以確保科學探測設備將來在太空正常工作。
“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的研制測試工作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負責。有效載荷總指揮、中科院空間中心主任吳季16日在接受采訪時說:“在有效載荷正樣系統聯試的最後階段,各研制人員應繼續保持嚴慎細實的工作態度,按質量要求完成正樣聯試,確保有效載荷設備順利交付和工程任務圓滿完成。”
衛星有效載荷因不同的航天任務而異,在現階段主要是進行科學探測的儀器和科學實驗的設備。“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將包括微波探測儀分系統、空間環境探測分系統、有效載荷數據管理分系統等。
據了解,微波探測儀分系統將主要對月壤的厚度進行估計和評測,這是國際上首次采用被動微波遙感手段對月表進行探測。空間環境探測分系統由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等3台設備組成,將探測地月和近月的空間環境參數。
“嫦娥一號”計劃將於2007年發射,而後圍繞月球進行一年的探測。
中國的探月計劃經過長期准備、10年論證,於2004年1月正式立項,被稱作“嫦娥工程”。該工程目前主要集中在繞月探測、月球三維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和物質類型的全球含量與分布調查、月壤厚度探查以及地月空間環境探測。
相關資料
為月球畫像
繞月探測工程是我國月球探測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發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該星將環繞月球運行,並將獲得的探測數據資料傳回地面。該工程由探月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現已確定探月衛星主要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運載火箭采用“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場選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探測系統利用現有航天測控網,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負責開發。
具體計劃是,“長征三號甲”火箭從西昌發射中心起飛,將“嫦娥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後實現星箭分離,衛星最後進入環繞月球南、北極的圓形軌道運行,並對月球進行探測,軌道距離月面的高度為200公裡。
設計壽命為1年的“嫦娥一號”衛星,將攜帶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激光高度計、微波輻射計、太陽宇宙射線檢測器和低能離子探測器等多種科學儀器,對月球進行探測。它在環月飛行執行任務期間,主要獲取月面的三維影像,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球土壤厚度,檢測地月空間環境。其中前3項是國外沒有進行過的項目,第4項是我國首次獲取8萬公裡以外的空間環境參數。此外,美國曾對月球上的5種資源進行探測,我國將探測14種,其中重要的目標是月球上的氦—3資源。氦—3是一種安全高效而又清潔無污染的重要燃料,據統計,月球上的氦—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月球土壤中的氦—3含量可達500萬噸。
觀測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在即,民眾親睹“嫦娥奔月”的熱情與日俱增。記者從組織參觀此次發射活動的四川西昌金英旅行社獲悉,目前已有1000多人報名參觀。同時,此前預定的800元參觀門票票價有可能會向上調整。
外國游客無緣“現場”
據西昌金英旅行社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07年9月27日下午,已有北京[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