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誰用過陶元帥瓷磚,質量怎麼樣呀?多謝告知!正文

誰用過陶元帥瓷磚,質量怎麼樣呀?多謝告知!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鄉相接,西臨曲江鎮,北與華寧縣華溪鎮相毗鄰。總面積272.2平方千米。95%以上土地是山地。鄉政府所在地水覓街距建水縣城68千米。全鄉轄利民、清溪、清江、清泉、新建、新華、竹雞河8個村委會,共72個自然村,81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彝、苗、回、哈尼、傣、蒙古7個民族,2003年末,全鄉總人口13750人,其中農業人口13173人。
甸尾鄉
李浩寨鄉
素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稱益的建水縣,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北岸,面積3789平方公裡,居住著漢、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總人口51萬。1988年建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94年又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使建水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游勝地。
歷史悠久文物荟萃
建水歷史悠久,自唐元和年間設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雲南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一度成為滇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交通樞紐。由於受中原文化影響較深,形成了漢文化和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一體文化。縣境內文物古跡荟萃,風景名勝諸多,具有元、明、清各朝代建築特點的寺、廟、塔、樓、橋和民居達百余處,有"古建築博物館"之稱。其中具有較高文物價值、科學價值、觀賞價值的典型建築:始建於公元1285年,占地約7.6萬平方米,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雄踞紅河岸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彝族土司府署;在雲南省內罕見的宋式大型木橋架古建築指林寺;歷經風雨600多年仍巍然屹立,比北京天安門早建28年的朝陽樓;被列為中國18座著名大型古橋之一的雙龍橋;具有"滇南大觀園"美稱的清代大型民居朱家花園;歷史文化名村團山等。此外,縣境內還有被稱為亞洲最大、最壯觀的天然溶洞燕子洞為代表的溶洞以及以雲龍山、黃龍寺、哈尼山寨、綿羊沖水庫、曲江溫泉度假村等為代表,融山水風光,民族風情、人文景光為一體的重點景區120多處,成為建水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氣候溫和農業發達
建水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屬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溫和,有"天然溫室"之稱,是一個多元適宜種植區。優厚的光熱條件和肥沃的土地,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曾被省、州政府列為糧食、烤煙、甘蔗、生豬、蔬菜、水果發展基地,每年有數萬噸蔬菜銷往國內十多個省區和俄羅斯等國家。目前,農業作為建水的主要產業已形成糧、蔗、煙、菜、果、林為主的多元化發展格局,以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線,實施五大產業結構調整已建成效,全縣酸石榴已發展到3.5萬畝;成功種植萬壽菊2465畝,項目前景較好;種植優質甜橙1.1萬畝;正在建設中的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已有1.2萬畝可使用無公害食品標志;優質稻種植達8萬畝。近年來,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業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農科技術,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使農業保持了科學、穩定、協調發展的好勢頭。
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出成體系
建水縣域內土地、礦產、生物、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的有錳、鉛、鋅、銻、釩、镉、钼、钛、石膏、煤炭、陶土等二十多種有色、黑色和非金屬礦產,其中尤以錳、鉛、鋅、礦儲量最大。憑籍自身的資源優勢,目前建水已初步建立了以冶金、化工、制糖、食品、陶瓷、建材為主導,機械、交通運輸、五金等行業部門相互配合的工業體系,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紫陶的產地和放電錳的主要產地之一,精銻、高錳酸鉀、砂仁補、錳鐵、紫陶產品遠銷日本、德國、美國及香港等十六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7827元。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建水的工業正朝著以新型工業為主導、傳統工業為骨干、鄉鎮企業為基地的方向發展,生產能力、產品科技含量在不斷提高。
交通暢達通訊便利
建水早在唐代就是南方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如今境內交通四通八達,形成網絡,國道323線橫穿縣境,蒙(自)寶(秀)鐵路通過縣境並與滇越鐵路相連通,縣內公路達千余公裡。地理位置適中,距省城昆明220公裡,距邊境口岸河口250公裡,距蒙自飛機場80公裡,是省城通往紅河南岸各縣的物資中轉站和滇南商品流通中心。發達的交通和良好的通訊條件把建水和世界連到了一起。
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改革開放以來,建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潛力遠遠未被挖掘出來,是一塊待開發的寶地。為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建水的資源和各方面的優勢,促進經濟、旅游、文化事業的發展,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研究制定了"十五"期間及今後一個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省第七次黨代會和州第五次黨代會精神,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強縣、文化旅游大縣、特色農業強縣的奮斗目標,實施旅游帶動型發展戰略、城市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縣戰略,培育壯大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旅游業,鞏固提升冶金化工建材業,加快脫貧致富、建設小康和實現現代化進程,促進全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全面發展。重點作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陶瓷、制糖等傳統工業,加快發展以綠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化工為主的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產業。全力支持電解鋁、紅河鋼鐵、高錳酸鉀等重點項目建設。二是繼續保持基礎設施建設的旺盛勢頭。重點加強市政、水利、道路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支持通海至建水、雞街至石屏高等級公路建設,以兩條高等級公路竣工為契機,調整完善全縣公路網絡,提高鄉村道路通行能力;全力支持、配合泛亞鐵路建設,作好建水境內的各項工作。三是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大縣步伐,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區特色化"的城建工作原則,重點加快縣城北部發展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老城區的保護恢復工作,抓緊編制《建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認真實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水古城保護與風貌恢復建設管理細則》。樹立全民旅游意識,加大旅游景區建設和加強旅游市場管理,吸引更多的海內外朋友到建水觀光旅游,投資創業。四是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實施"35210"工程,即建成5萬畝酸甜石榴、5萬畝萬壽菊、5萬畝無公害蔬菜、10萬畝優質甜橙、10萬畝優質稻生產及加工等五大產業。
為吸引外商外資,共同建設開發建水,近年來,中共建水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納賢的優惠辦法,對來建水投資、經商者在資金、土地、廠房、用工、水電等方面給予諸多優惠,並編制了新區發展規劃,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通海至建水、雞街至石屏高等級公路即將通車,縣城至陳官的道路即將建成,按照"老城古典化,新區特色化"的思路,對老城區東林路、紅井街、關帝廟街實施了保護恢復工程,加大了新區開發力度,北門新區路網改造和西林小區到零公裡燈光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城市供排水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正在改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93年至2000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縣,哈尼族硭鼓舞於2001年在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全國"山花獎·居庸關長城杯"中華鼓舞大賽中榮獲山花獎,投資環境日益改善。
旅游民俗風情等
文廟又稱孔廟,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和推廣儒家教化而興建的重要禮制性建築。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據史料記載,明代全國就有府、州、縣三級文廟約1560所,清代增到1800多所。
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多年的歷史。經歷代50多次擴建增修,占地面積己達114畝,其現存規模、建築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僅次於山東孔子家鄉的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在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廟依照曲阜孔廟的風格規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軸線對稱的宮殿式,東西兩側對稱布置多個單體建築。原主要建築包括:一池、一壇、一圃、二殿、二庑、三堂、三閣、四門、五亭、六祠、八坊等37個,現除射圃、尊經閣、魁星閣、敬一亭和齋宿亭被毀外,其余32個建築都得到較為完好的保存和恢復。整個建築宏偉壯麗、結構嚴謹,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是游客游覽的旅游勝地,也是學生“求學”游覽首選之地。
建水文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水不但山川秀麗,環境優越,物產豐饒,而且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景觀,變化萬千的立體氣候,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並呈現出門類全、數量多、品位高的特點。總的看來,建水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可概括為:
(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建水古城最初為南诏國時期所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元朝之後,隨著江南地區大量漢族移民遷來,逐漸形成了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交融而又具特色的多元一體的邊地文化。明清時建水為臨安府所在地,長期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素有“滇南鄒魯”、“文獻名邦”和“詩書郡”的美譽。
(二)數量眾多的古建築。全縣有文物古跡13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9處,州級9處,縣級43處。著名的有“形勝巍巍壯南疆”的彝族納樓長官司署;有建於元代,規制宏敞,金碧壯麗,甲於全滇,建築規模居全國第二的文廟;有雄鎮東南的朝陽樓;有保留宋式建築風格的元代大型木構建築指林寺;有被譽為“西南大觀園”的朱家花園和被譽為“雲南樓蘭古城”的團山傳統民居建築群;有造型雄奇,被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為“中華寶塔古今無”的清代文筆塔;有被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列入中國現存10痤大型古石拱橋之一的雙龍橋;有保存完整,規模宏大的清代學政考棚;有工程艱巨,造型奇巧的天緣橋和滇南道教名山雲龍古建築群等。這些古建築均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
(三)特色鮮明的民居。建水民居豐富多彩,有數量眾多,保存完好,價值較高的漢族青磚四合院;有哈尼族的蘑菇房、竹瓦房,有彝族的土掌房,傣族的土平房等。形態各異,獨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和旅游開發價值。特別是以朱家花園、張家花園為代表的傳統民居,更是建水“民居博物館”裡的珍品。
(四)奇特的地下巖溶景觀。主要由燕子洞溶洞群和顏洞溶洞群組成。燕子洞以古洞奇觀、春燕雲集、鐘乳懸匾、采燕窩絕技著稱於世,其洞體高大雄偉,被譽為“亞洲第一溶洞”;其姊妹洞顏洞古有“西南第一洞天”之稱,我國古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慕之數年,為之起走萬余裡”,曾慕名足履其間,撰有《游顏洞記》。
變化萬千的立體氣候。在南部煥文山—紅河大峽谷和民族風情景區,海拔最高的五老峰(2515米)和海拔最抵的紅河谷(209米),兩地直線距離僅30千米,海拔落差卻有2306米,溫差15℃左右,氣候變化萬千,雲海梯田奇異多彩。行車不到1小時,就能體會由熱帶、亞熱帶到溫帶的立體氣候變換的美妙感覺。
(五)眾多的革命遺址紀念地。有雲南近代史上震動全省的周雲祥反清仇洋起義軍大本營天君廟,有20世紀20年代朱德元帥舊居,有滇南地下黨活動中心建民中學,有中共雲南省工委建水會議舊址西林寺,有滇南護鄉第五團起義舊址鄉會橋,還有地下黨統戰組織“九人團”活動點張家花園等等。
(六)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有漢族的祭孔樂舞和洞經音樂,哈民族芒鼓舞和長街宴,彝族花燈和煙盒舞,苗族采花山及傣族的歌舞和風俗習慣等,構成了建水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景觀。
正是由於擁有上述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1994年,國務院將建水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隨後,州政府又把建水確定為全州旅游發展重點縣之一。
 

上一页  [1] [2] 

二手萬能試驗機價格1000型是多少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