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有誰知道一台局扇風機價格正文

有誰知道一台局扇風機價格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有誰知道一台局扇風機價格
 
京張鐵路和詹天佑  

  談到中國鐵路,就一定要講詹天佑和京張鐵路,因為京張鐵路是全部由中國人自己建築和經營的第一條鐵路,負責修建這條鐵路的總工程師就是詹天佑先生。

  詹天佑,字眷誠,廣東南海人,祖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省)。生於1861年4月26日,1872年當他12歲時,就考取公費生赴美留學。1881年6月,他20歲時,在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同年8月回到中國。清政府先後派他到福州船政學堂和廣州木陸師學堂任教員。1888他應(天)津(塘)沽鐵路公司的邀請,北來塘沽任工程師。從此,他決心為中國鐵路建設事業而努力奮斗。

  京張鐵路自豐台到張家口,全長201公裡。張家口在居庸關外,地處北京的西北,為通往內蒙古的要道,在歷史上一直是北面的軍事重鎮,也是南北商旅交易的要道,貿易的數量很大。早在1903年,先後有商人李明和、李春請求承築這條鐵路,清政府以“商股不可恃”為理由,一律駁回不准。清政府就此也注意到修建這條鐵路的重要性,准備利用關內外鐵路(京沈鐵路)的余利來興建京張鐵路。對這條鐵路的建築權,英國和沙俄都竭力爭奪,雙方相持不下。清政府不得已才決定不用任何外國工程師,而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遂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會辦兼總工程師,並向中英銀公司要求提撥政府應得的關內外鐵路的營業余利500萬銀兩作為工款。

  京張鐵路是在當時技術設備少而簡陋、工程技術人員缺乏、建築工程十分艱巨的條件下建造的。尤其是南口到八達嶺越過燕山山脈那一段,山高峰陡,層巒疊嶂,古稱天險,無法繞避。工程之艱難在當時的中國是空前的,外國工程界議論紛紛,他們認為中國人自己根本沒有力量修築這條鐵路。有的甚至說:“能夠修築京張鐵路關溝段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

  詹天佑以愛國主義的高度熱忱決心修成京張鐵路。這正如他們1906年10月在給美國老師寫信時說:“中國及外國人,都以銳利的眼光,注視著我進行的工作,我如失敗,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而普遍的中國工程師、中國人均遭到不幸,因若如此,則大眾對中國工程師將失去信用……我無論如何,堅持我的工作。”

  從南口經青龍橋到岔道城一段22公裡(即關溝段),地勢陡,坡度大,最大坡度達33‰,即每前進1000米,就上升33米。在居庸關和八達嶺之間,需要開鑿座隧道:居庸關、五柱頭、石佛寺和八達嶺,共長1645米,其中八達嶺隧道最長,1091米,是全線的關鍵工程。為了縮短工期,除在兩頭動工外,又在中間頂端開鑿兩豎井,使工作面增加到6個。在豎井內發現炭氣很重,影響工人操作和健康。詹天佑命令在井口設扇風機,連接鐵管,輸入空氣,並用手拉風箱補助。戰勝了各種困難,使隧道工程按期完工。

  京張鐵路勝利完工,不僅依靠中國技術員和工人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也是與詹天佑先生的以身作則和一絲不苟的精神分不開的。關溝段工程開工以後,詹天佑立即將總工程師辦事處移到南口,專心主持工程,並下決心,不打通隧道不回北京,並把家搬到工地,全家過著艱苦簡樸的生活。

  京張鐵路於1905年10月2日開工,1909年9月24日全線通車,11月14日在南口四站舉行了通車典禮,中外來賓達萬人之多。京張鐵路的順利建成,使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的中國人民精神為之一振,大大地出了一口氣,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修築了工程艱巨的京張鐵路,在中國鐵路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詹天佑前後從事鐵路建設工作32年,對發展中國的鐵路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1919年4月20日,因勞累過度,心髒病發作而與世長辭,年僅59歲。他的墓落葬在北京西郊海澱萬泉莊。中華工程師協會和京綏鐵路同人會等會商,在青龍橋車站樹立了銅像。十年浩劫中,樹立在青龍橋的銅像遭到破壞。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知道此事後,非常氣憤,立即指示說:“那一定要恢復,是中國人的光榮嘛!”

  為了紀念詹天佑先生,激發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鐵道部決定在青龍橋車站修建詹天佑先生新墓。1982年5月20日,將詹天佑原墓遷到新墓地,並舉行了遷墓典禮。新墓背靠雄偉的萬裡長城,面對蜿埏逶迤的燕山山脈,與座落在車站上的詹天佑先生的銅像、碑亭,以及車站前方的“人”字形線路,遙相輝耀,供人們瞻仰。  

   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邝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采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邝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采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詳細資料請查閱:
http://www.beiyang.org/mrt/zhantianyou.htm

        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主持並勝利建成的聯結北京和張家口的一條鐵路,是完全由中國自己籌資、勘側、設計、施工建造的鐵路,全長200多公裡。此路“中隔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橋梁,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灣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諸書,亦視此等工程至為艱巨”。“山南口至八達嶺,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須墊高一尺”。中國自辦京張鐵路的消息傳出之後,外國人諷刺說建造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恐怕還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擔當起總工程師的艱巨任務,勉勵工程人員為國爭光,他親率工程隊勘測定線,從勘測過的三條路線中選定了經過南口、居庸關、八達嶺的現行路線。詹天佑跟鐵路員工一起,克服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力量薄弱等困難,出色地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設設出人字形路軌。京張鐵路1905年9月動工,1909年8月建成,比預計工程提前2年,經費結余白銀28萬兩,總費只有外國承包商過去索取階銀的五分之一,可謂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在鐵的事實面前,外國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個勝利。

   詳細資料請查閱:
http://www.jshlzx.net/klh/5/53081/text/53081_078.htm

 

三相電動機u1 v1 w1,u2 v2 w2六根接線,一個電容,接到家用兩相電源上,怎麼接?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