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裡有一台愛克賽9305系列60kva的ups損壞了,無法找到原來的廠商維修,不知道哪裡能夠維修這ups的? 有條件的進行許可進入 一.公司經營項目:公司代理台達、山特ups;生產易特ups;各種品牌ups(台達、山特、愛克賽、梅蘭日蘭、apc)維護維修專業技術服務. 二.公司實力: (1)專業技術力量宏厚,有著6年以上專業維修維護安裝ups經驗的中高級工程師多名! (2)專用的ups服務專車; (3)全套ups檢測設備; (4)全面的ups維修技術資料; (5)齊全的維修備件備板. 二.公司服務宗旨 服務宗旨:客戶的滿意是我們的追求;給客戶帶來最可靠的電源是我們的目標;為客戶創造最大的效益是我們的任務! 如需維修請致電15889674860,對愛克賽9305系列ups維修有著豐富的經驗 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4004的誕生到現在已有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多年裡,它一直按照業界無人不知的"摩樂定律"發展。目前其運算速度已達到了ghz級。但是它今天的輝煌是怎麼得來的呢?在這個過程中它歷經了什麼磨練呢?下面我們就以"4004"開始我們的cpu之旅吧! 一、天之驕子,應運而生 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應運而生。它的母親就是現今it界的龍頭老大英特爾公司(intel)。4004是它的母親賦予這位新生兒的名字。但是其中僅集成2300個晶體管,功能相當有限,而且速度也很慢。因此,藍色巨人ibm及大部分商業用戶不屑一顧。不管怎樣,它都算得上是劃時代的產品。它的母親也因此與微處理器結下了不解之緣...... 二、和平年代,新生兒的搖籃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領導潮流,首次生產出16位的微處理器,並命名為i8086,同時還生產出與之相配合的數學協理器i8087,這兩種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專門用於對數、指數和三角函數等數學計算指令。由於這些指令集應用於i8086和i8087,所以人們也把這些指令集統一稱之為x86指令集。雖然以後intel又陸續生產出第二代、第三代等(286、386、486等)更先進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來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後的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 就在intel不斷發展壯大時,amd及cyrix也看上cpu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並先後加入到芯片研發生產行列,並將其產品同樣命名為386、486。由於它們的產品性能優異,且價格低廉,很快就搶占了intel的半璧江山。其中amd更是成為intel在業界的日後的"死對頭"。 三、硝煙四起,時勢造英雄 1、大戰前夕的小插曲 繼承著80486大獲成功的東風,賺翻了幾倍資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處理器——奔騰。由於cpu市場的競爭越來越趨向於激烈化,intel覺得不能再讓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樣的名字來搶自己的飯碗了,於是提出了商標注冊,由於在美國的法律裡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數字注冊的,於是intel玩了個花樣,用拉丁文去注冊商標。奔騰在拉丁文裡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還替它起了一個相當好聽的中文名字——奔騰。 至於amd方面,也相應地推出了k5系列。它的頻率一共有六種:75/90/100/120/133/166,內部總線的頻率和奔騰差不多,都是60或者66mhz,雖然它在浮點運算方面比不上奔騰,但是由於k5系列cpu都內置了24kb的一級緩存,比奔騰內置的16kb多出了一半,因此在整數運算和系統整體性能方面甚至要高於同頻率的奔騰。即便如此,因為k5系列的交付日期一再後拖,amd公司在"586"級別的競爭中最終還是敗給了intel。 2、乘勝追擊,霸占皇座 初步占據了一部分cpu市場的intel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肢步,在其他公司正在不斷追趕自己的奔騰之時,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奔騰pro。1996年底,intel又推出了pentiummmx(多能奔騰)處理器。1997年5月,intel推出了影響力最大的pentiumⅱcpu——集pentimupro精華與mmx技術完美結合之典范。為了占領低端市場,intel於1998年推出celeron處理器。在高端的、基於risc的工作站和服務器上,於98與99年間,intel公司推出了新一款pentiumⅱxeon(至強處理器)。99年初,intel推出了新一代處理器pentiumⅲ。同年10月,又推出了新制程的pentiumⅲ。 在眾多產品中,奔騰pro由於價格過於昂貴,只能充當市場中的一顆流星,稍縱即逝,並未為intel帶來什麼優勢。而真正作用非凡的是其改良版——pentiummmx(多能奔騰)處理器。而pentiumⅲ更是這intel創造了世紀末的輝煌。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使intel登上了處理器市場的皇座。 至於amd方面也不甘示弱。繼1995年推出了k5系列。1997年4月,amd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產品k6。98及99年amd先後推了出了k6的後續版本——k6ⅱ及k6ⅲ。而k7則是99年6月amd公司為迎擊pentium而推出的首款slota架構cpu,並命名為athlon。這都對intel構成一定的威脅,k6ⅱ性能更是全面超過intel的同等產品,而價格卻相當合理,使amd揚眉吐氣。 3、新世紀之戰 進入新世紀以來,cpu進入了更高速發展的時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關被輕松突破了,在市場分布方面,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兩雄爭霸,它們分別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ⅱ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處理器,競爭日益激烈。而這些產品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四、展望明天 微處理器從誕生到現在,其發展速度可算得是驚人。而究其的原因少不了"摩爾定律"。但這同是也預示著現今科技的發達。如果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那麼到2005年,cpu的運算速度有望超過10ghz。而這能否成為事實,我們只好拭目待。
頂級的發燒配置,首先說明一點,目前正常可以買到得頂級的發燒配置2-3萬元,如果再高,可以說沒有勁頭,只要有錢,幾千萬甚至幾億一樣可以,例如顯示器,只要有錢,多少錢得都可以訂做,只是不切實際。在此多說無益。 推薦一款配置: 主板技嘉965p-ds3 1099 內存威剛ddrii8001gx2 760 硬盤希捷7200.10320g 670 顯卡訊景8600gts 1699 光驅先鋒112xl 329 鍵鼠羅技g3 299 顯示器優派vx2255wmh 2888 音箱漫步者1900tii06 580 電源航嘉磐石355u 248
合計10352元
cpucore2duoe66001780高端扣肉雙核加上g86顯卡,還有22吋大屏顯示器。該方案適合預算較高、主要用於游戲、高清影音娛樂和追求高性能的消費者;這類高端機器的消費群主要集中在喜歡游戲的年輕一族,或是追求極致性能的超發燒玩家,機器可以很好應付所有要求較高的大型游戲,並且可以適應未來兩年的所有娛樂需求。百萬元電腦配置世界頂級超豪華:(只是在沒也四核u之前的配置) 主板:amd平台,技嘉m59sli-s5(2000元);intel平台,微星p6ndiamond(4800元) cpu:amd皓龍885(散)(7900元);intelcore2extremeqx6700(8900元) 顯卡:艾爾莎atifireglv7350(24500元×2=49000元) 內存:黑金剛2gbddrii800(悍將版)(1200元×8=9600元) 硬盤:日立1tb7200轉7k1000(3000元×2=6000元) 光驅:浦科特px-b900a(9900元×2=19800元)+浦科特px-b900a(9999元×2=19998元) 聲卡:創新sbx-fielitepro+創新audigy2zsvideoeditor(2480元+3300元=5780元) 音響:創新gigaworksthxs750(5400元×2=10800元) 電源:tttoughpower1200w(w0133)(2480元×2=4960元) 散熱器:zalmanreserator2(2899元×2=5798元) 鼠鍵套裝:羅技無影手mx3200(890元×2=1780元) 顯示器:eizocoloredgecg221(67000元)eizoradiforceg51(163000元) 天敏看家狗(dh600)(2450元×2=4900元) ups:愛克賽pw939080kva(72kw並機)(556160元) 機箱:自做,支持水冷散熱雙主板,中間是兩個主板與保護主板的材料,兩邊分別有散熱等設備。計劃花費5000元,其形如圖: 合計:953176元 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微處理器)的縮寫,它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如果把計算機比作人,那麼cpu就是人的大腦。cpu的發展非常迅速,個人電腦從8088(xt)發展到現在的pentium4時代,只經過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
從生產技術來說,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個晶體管,而pentiumⅲ的集成度超過了2810萬個晶體管;cpu的運行速度,以mips(百萬個指令每秒)為單位,8088是0.75mips,到高能奔騰時已超過了1000mips。不管什麼樣的cpu,其內部結構歸納起來都可以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這三個部分相互協調,對命令和數據進行分析、判斷、運算並控制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工作。
cpu從最初發展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這期間,按照其處理信息的字長,cpu可以分為:4位微處理器、8位微處理器、16位微處理器、32位微處理器以及正在醞釀構建的64位微處理器,可以說個人電腦的發展是隨著cpu的發展而前進的。
intel4004
1971年,英特爾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處理器4004,這是第一個可用於微型計算機的四位微處理器,它包含2300個晶體管。隨後英特爾又推出了8008,由於運算性能很差,其市場反應十分不理想。1974年,8008發展成8080,成為第二代微處理器。8080作為代替電子邏輯電路的器件被用於各種應用電路和設備中,如果沒有微處理器,這些應用就無法實現。
由於微處理器可用來完成很多以前需要用較大設備完成的計算任務,價格又便宜,於是各半導體公司開始競相生產微處理器芯片。zilog公司生產了8080的增強型z80,摩托羅拉公司生產了6800,英特爾公司於1976年又生產了增強型8085,但這些芯片基本沒有改變8080的基本特點,都屬於第二代微處理器。它們均采用nmos工藝,集成度約9000只晶體管,平均指令執行時間為1μs~2μs,采用匯編語言、basic、fortran編程,使用單用戶操作[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