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現泛指一時間不能解決或不能理解的事情或案件。所謂“謎團”更是則是說羅生門處經常發生活人有進無出的類似活死人幕之類的事情。下面貼上故事出處,看看吧:
電影「羅生門」裡主要的人物有武士、武士的妻子、強盜和樵夫等四個人,事件的真相是強盜見到武士的妻子秀色可餐,想占為己有,於是編了一套說詞騙武士說某地有一處寶藏,邀武士一起去尋寶,武士相信他的話,就把妻子放在一旁,跟隨強盜去了。
走了很遠的山路,強盜利用機會竟把武士綁了起來,然後再回到武士的妻子那邊,強暴了武士的妻子,再帶著武士的妻子來到武士的面前,質問武士的妻子是要從此跟著強盜還是跟著武士?
不料武士竟然從此不要這個老婆了。強盜見武士不要他的老婆,覺得沒有競爭,他也不要那個女人了。
武士的妻子覺得這樣太沒面子,就挑撥武士和強盜打起來,誰知兩人比起劍來,竟然和一般地痞流氓打爛仗無異,兩人都怕死,而且毫無劍法可言。搏斗間,強盜幸運的殺死武士,這整個過程,都被上山打柴的樵夫看見了,可是他趁大家都離開現場後,偷走了武士身上名貴的短劍,後來這伙人都被抓去衙門問話,每個人都有一套漂亮的說詞。
強盜的說法是他很英勇的和武士比劍,贏得美人心,
武士的妻子把自己形容成貞女烈婦,
武士則透過靈媒自稱壯烈的切腹,
而唯一知道真相的樵夫則因為偷了武士的短劍,始終不肯吐露直真相,最後才在「羅生門」這處地方全盤托出。
「羅生門」的意義在於真相被扭曲、被模糊,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強盜、武士、武士的妻子或樵夫,都是軟弱的人類,他們為了掩蓋自己的弱點,就編造了天大的謊言使自己讓外界看起來很偉大.
《羅生門》(芥川龍之芥)原來的出典是在平安朝的故事集《今昔物語》裡。
《今昔物語》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以前稱《宇治大納言物語》,相傳編者為源隆國,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余則,分為“佛法、世俗、惡行、雜事”等部,以富於教訓意味的佛教評話為多。
「羅生門」本來在日文漢字寫成「羅城門」,最原始意義是指設在「羅城(即城的外郭)」的門,即「京城門」之意。據《續日本紀》在天平十九年六月己未「於羅城門雩(在羅城間行祈雨式)」。又,《令義解》〈官衛.開閉門〉條謂:「京城門者,謂「羅城門」也。曉鼓聲動則開;夜鼓聲絕則閉」。主要是指公元七世紀中後葉日本皇都所在平城京及平安京的都城的正門而言。如附圖一所見,「羅生門」與皇宮正門的「朱雀門」遙遙相對,貫通兩門間的,即是整個京城縱軸干道的朱雀大路。由於出此大門,即是荒郊野外。在公元九世紀日本皇家衰敗,內戰頻仍的歲月裡,羅城門失於理修,頹敗之後,立刻顯得荒涼陰森。許多無名死屍,也被拖到城樓丟棄。年積月久,在人們心中產生了陰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因此,《平家物語》記載許多類似的鬼談故事。在日文裡「城」與「生」兩漢字音讀相近,而字形上「生」比「城」簡省易寫多了,因此,「羅城門」便逐漸被寫成「羅生門」。因此《謠曲》〈「羅生門」〉條裡就看到了「羅生門」取代「羅城門」的寫法:「九條(通)之「羅生門」正是鬼神所居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