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31.6 cm * 48cm是多少像素正文

31.6 cm * 48cm是多少像素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31.6cm*48cm是多少像素
 
萊陽一名的由來有幾種不同說法。
一說是:萊陽城北有萊山(即今旌旗山),萊陽地處萊山之陽,因以得名。
一說是:西晉時萊陽地屬昌陽郡,昌陽城在今市區東南二十三裡處的昌山之陽(今前後發坊一帶)。唐初,遷昌陽城至今市區。後唐莊宗為避其祖[國昌]諱,更[昌陽]為[萊陽]。
一說是:漢置挺城於今市區南十裡東西古城處。但這裡屢遭水災。有人看到從地裡鑽出五只羊朝現在縣城方向跑,跑到城南關溫泉,鑽進泉去,遂定城址於此,名之曰:[來羊],[萊陽]乃其諧音。
據考,頭兩種說法較為可信。第三種說法乃為好事者所造。有意思的是:第三種說法曾提到城南關有溫泉。據說,河洛鎮過去有一座[倒座觀音廟],那裡地溫比較高,有人考證,古時那裡可能有溫泉
[編輯本段]概況
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120°59′12〞,北緯36°34′10〞~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東西最大橫距3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5千米。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郵編:265200。代碼:370682。區號:0535。拼音:laiyangshi。
[編輯本段]政區人口
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公裡。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7.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男女性別比104.83∶100,人口密度506人/平方公裡。人口出生率5.57‰,死亡率6.78‰,自然增長率-1.21‰。有少數民族28個,1213人。
[編輯本段]經濟
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6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6%。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7.72億元,增長3.4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1.69億元,增長17.70%;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5.18億元,增長16.63%。三次產業比重為16.9∶49.4∶33.7。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56億元,比上年增長40%。實現財政總收入6.1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0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75.45億元,比年初增加10.4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4.52億元,比年初增加4.9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9.89億元,比年初增加9.98億元。
近年來,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三次產業比重調整到13:58:2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6.3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22.4%和14.9%。地方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大關,達到6.5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38.3億元,增長17.1%。2006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分別增長10.2%、22.5%。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2006年,食品、機械、化工三大行業銷售收入占到全市工業的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4家,培育起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98個,新上了鴻達重工機械、煙汽重卡、萬斯特活塞、世寶生物、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質量高、規模大、後勁足的機械、化工大項目;2006年,萊陽市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龍大粉絲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分別達到15個和17個。加快推進學研結合,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魯花集團被列為首批國家星火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示范單位,新增省級技術中心2個;萬斯特公司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比上年增加664元。第三產業日趨繁榮,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7億元,增長16.5%。興建了盛隆建材批發二期、東方果蔬批發二期等10個檔次較高的市場,培育起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商貿流通骨干企業5個、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11個。其中,盛隆裝飾城和東方果蔬批發市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專業商品交易市場。引進了濰坊佳樂家、青島國貨等知名品牌超市,提高了居民消費品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建設投入8.1億元,開工建設重點工程39項,,城市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0.4‰。
[編輯本段]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7.93億元,增長4.37%。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2.8%。糧食總產28.8萬噸,比上年增長-2.96%;油料總產7.98萬噸,增長10.99%;水果總產22.98萬噸,增長5.46%;蔬菜總產96.77萬噸,增長6.53%。肉類總產4.07萬噸,禽蛋總產8.08萬噸,奶類總產6.06萬噸。水產品總產2.1萬噸,增長10.5%。全年造林16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19.2%。全市農機總動力68.2萬千瓦,增長1%。
近年來,萊陽市立足自身實際,縱深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生產理念、生產方式和生產手段的現代化,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創業致富能力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2006年,全市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1.5億元和5815元,分別增長24.3%和12.9%。
目前,全市有100多個企業先後通過iso9000、iso10004、美國haccp等國際認證;龍大、魯花、春雪3個企業通過歐盟gap認證;湧現出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2個。
[編輯本段]工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家,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84.26億元,比上年增長51.2%。實現出口交貨值30.64億元,增長38.33%。產品銷售率達96.97%,比上年提高1.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6.51億元,增長32.28%;實現利潤23.36億元,增長92.7%;實現利稅29.96億元,增長8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0.20,比上年提高11.35個百分點。
2006年,全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膨脹提升食品行業,重點突破機械、化工行業,鼓勵發展新興行業”的思路,抓投入上項目,創名牌增效益,集中培育“三個一批”,全市工業經濟步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等榮譽稱號。
[編輯本段]建設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2%;更新改造投資1.23億元,增長34.1%;房地產開發投資4.3億元,增長82%。資質四級及以上建築企業44家,實現增加值30361萬元,增長-33.2%。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47個,完成投資額7491萬元,增長20.3%。
[編輯本段]交通郵電
公路通車裡程448.9公裡,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519.1萬人、2789.63萬人公裡,分別比上年增長-0.06%和-0.05%。公路貨物運輸量889.6萬噸、周轉量229.23萬噸公裡,分別增長8.9%和21.5%。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0855萬元,增長2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476萬元,增長16%;郵政業務總量3928.08萬元,增長16%。年末互聯網用戶達到7243戶。
[編輯本段]貿易旅游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城鄉商品交易市場80處,成交額25.3億元,同比增長0.3%。實現進出口總額4739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出口41654萬美元,增長25.5%;新簽利用外資項目71個,合同外資額58776萬美元,增長68%;實際利用外資18501萬美元,增長44.3%。主要旅游景點有蚬河公園、宋琬故居、萬畝梨園、沐浴庫區。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實現旅游總收入19800萬元,增長10%,其中外匯收入8萬美元。
[編輯本段]社會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37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6.08%;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325元,增長18.89%;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7.17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084,增長24.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151元,比上年增長15.7%;生活消費支出2569元,增長3.38%;人均居住面積16.12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2300人,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城鎮800人,增長100%;農村1500人,增長0%。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6個,床位600張,收養300人。社會福利企業15個,安置殘疾人員420人。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萊陽市轄4個街道、14個鎮:城廂街道、古柳街道、龍旺莊街道、馮格莊街道、沐浴店鎮、團旺鎮、穴坊鎮、羊郡鎮、姜疃鎮、萬第鎮、照旺莊鎮、譚格莊鎮、柏林莊鎮、河洛鎮、呂格莊鎮、高格莊鎮、大夼鎮、山前店鎮;以及萊陽經濟開發區。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萊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唐虞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時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城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五代後唐諱昌,改萊陽縣。1131年(金天會九年)劃萊陽東北部歸新設置的棲霞縣。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縣東境三鄉劃歸新設的海陽縣;劃青山鄉歸寧海州(後改稱牟平縣)管轄。抗日戰爭時期分為萊東、萊陽(即現萊西縣)、萊西南、五龍4縣,後,萊東、五龍兩縣並為萊陽縣(並時稱萊東縣,不久,改稱萊陽縣);萊陽(即萊西)、萊西南兩縣並為萊西縣。1958年萊西縣並入萊陽縣。1962年又分為萊陽、萊西兩縣。1987年4月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在悠長的歷史歲月中,萊陽歷代先人們在這一片熱土上辛勤耕耘,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為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光添彩。明代畫家崔子忠的國畫著名於世,與當時浙江的陳鴻绶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其所畫的“雲中玉女圖”至今珍藏於上海博物館;清初詩人宋琬,其詩辭意淒清,與安徽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遺著有《安雅堂集》傳世。清代萊陽籍著名書畫家還有張瑞徵、周兆龍、趙擢彤、李樸、宋汲、王等20余人;著作者有倡導成立“山左大社”的宋繼澄等百余人。他們豐厚的遺著,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傳承和影響著萊陽故土的後來者。近現代書法名家孫墨佛,其作品如驚鴻游龍,造詣精深,與蘇局仙並稱為“南蘇北孫”(也有“南仙北佛”之說),為世人推崇,也為萊陽生輝。
明代,萊陽縣城劃為忠正坊、宣化坊、杏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坊6個坊;鄉村劃為14個鄉,轄135個。清初,全縣區劃與明代相同。1735年(雍正十三年)將萊陽東部3個鄉劃歸海陽縣,將5個社劃歸寧海州(牟平),時縣城仍為6個坊,鄉村為11個鄉,轄100個社,後調為98個社。民國初期,全縣區劃與清末同。1930年全縣劃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1620個村。1934年11月,廢區制,全縣劃為20所鄉農學校。1940年,國民黨縣政府撤銷鄉校,將全縣劃為10個區,轄7個鎮、114個鄉、1587個村。1940年5月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在原國民黨區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權。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行署將萊東劃為12個區。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此時,萊東縣劃為12個區,轄428個村,五龍縣劃為10個區,轄363個村,此區劃直至新中國成立。
 

什麼叫白色家電?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