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即將建成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將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惠鹽、深汕與在建的廣惠、惠河4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車裡程7211公裡,公路密度65公裡/百平方公裡。惠州至深圳黃田機場1個小時車程,至廣州白雲機場只有2.5個小時車程。全市電話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內通過的多條國家一級光纜干線與境內通信網絡相連接,構築起發達的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網絡。市區自來水供水能力40萬噸,輸變電能力為全國主變容量超200萬千伏以上的53個城市之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惠州市堅持“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賽、華陽等一批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以及僑興、富紳等一批民營企業集團。創立了tcl電話機、tcl王牌彩電、tcl手機、富紳襯衫、德賽電池、德賽數碼龍音響、僑興電話、cect手機等一批工業產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國性的市場網絡。引進了美國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韓國三星、lg,荷蘭飛利浦和中國聯想等國內外著名廠商、跨國公司在惠州建立生產和研發基地,逐步構建起以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為主導,多種經濟成份一齊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格局。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5.2億元,工業總產值1216.3億元。全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辦起了8000多家外資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7家。目前,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成為中國華南地區發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潛力的城市之一。 2002年11月,中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正式動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43億美元,外方投資者是世界著名的英荷殼牌有限公司,將於2005年正式投產。該項目的上馬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牽動效應,預計在未來的5-10年內,該項目將給惠州帶來600-1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這個項目的建設,標志著惠州新一輪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奠定了惠州百年發展的格局,必將對惠州乃至廣東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目前,惠州正加緊規劃及實施三條戰略經濟帶,一是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數碼信息企業為內容,打造數碼信息產業帶,壯大數碼信息產業。二是以建設大學園區,吸引國內外名牌大學落戶為契機,帶動以文化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的文化產業帶,發展文化產業。三是依托惠州港大港口的優勢,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開辟沿海重化工產業帶,發展臨海經濟,以此打造惠州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的惠州政通人和,蓄勢待發。市委、市政府正抓住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動工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迅速掀起新一輪發展潮,全面推進現代石化數碼名城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市委、市政府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把惠州建成“四個基地、一個中心”,即數碼信息產業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對外貿易出口基地、度假觀光旅游基地和現代物流配送中心。到2010年,全市gdp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1700億元,人均gdp超過5600美元。與此同時,全面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力爭2003年成為廣東省文明城市,2005年左右成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在3-5年內把惠州建設成為文明生態城市,並逐步奪取“中國人居獎”、“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以及“國際花園城市”的榮譽稱號。惠州主要有以下幾個區組成: 1、惠州市 2、惠城區 3、博羅縣 4、惠陽區 5、惠東縣 6、龍門縣地理位置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的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香港與深圳,北與河源相接;西與東莞市和增城市為鄰;東接汕尾市. 面積 全市總面積11158平方公裡. 人口 240萬. 行政區域 惠州市於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地級市,下轄一市(惠陽市)三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二區(惠城區、大亞灣區)。惠城區是市政府所在地。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