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祥城兩室35.35米廚房陽台是否是暖陽台 最好腎結石的治療方法 http://www.mianfeishuaqq.cn/
——《詠雪》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分見面,中午不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很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陳太丘與友期》
以下為無譯文的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辔,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鸾不辍轭。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歎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锺君至德可師。”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馀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 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 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10.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 二門之裡,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11.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 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13.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難之。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捨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 其自讬,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4.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 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15.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16.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愠之色。” 17.王戎、和峤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峤雖 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應憂峤,而應憂戎。” 18.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 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馀,補不足,天之道 也。” 19.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 無以德掩其言。” 20.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傷人,浚沖 必不免滅性之譏。” 21.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 率致赙數百萬,戎悉不受。 22.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 為美事。 23.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 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24.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裡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饴之。公常攜兄 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辄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 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床頭,心喪終三年。 25.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 饷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雲:“百裡奚亦何必輕於 五羖之皮邪?” 27.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 即啟用為吳興郡。 28.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 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 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29.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辄喜,見敬豫辄嗔。長 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台,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 當箱箧。長豫亡後,丞相還台,登車後,哭至台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30.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 至交,不宜說之。” 31.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 達乎?” 32.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歎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33.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尤未已。太傅 時年七八歲,著青布绔,在兄膝邊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35.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36.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37.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38.范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 為痛,身體發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 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就車中裂 二丈與范,雲:“人寧可使婦無裈邪?”范笑而受之。 39.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 雲:“不覺有馀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40.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馀肴。飯粒脫落盤席間, 辄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 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41.初,桓南郡、楊廣共說殷荊州,宜奪殷觊南蠻以自樹。觊亦即曉其旨。 嘗因行散,率爾去下捨,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斗生之無愠。 時論以此多之。 42.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 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43.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雲:“若謝我,當釋罪。”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 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44.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 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馀席,便坐薦 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無長物。” 45.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 辄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 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渎,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46.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 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47.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 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 之哭,辄為淒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48殷、謝諸人共集。謝因問殷:「眼往屬萬形,萬形來入眼不?」 49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時人以為名通。 50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诘,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 少。 51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淵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辄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相王撫肩笑曰:「此自是 其勝場,安可爭鋒!」 52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 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讠於)谟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