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 烹飪美食 | 家居裝修 | 購房置業 | 婚嫁 | 家電 | 寵物 | 育兒 | 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 大眾科普 >> 生活 >> 北京哪裡有賣中式木雕門扇的?正文

北京哪裡有賣中式木雕門扇的?

 推 薦 文 章
更新時間:2022-05-18
家裡裝修准備要一扇中式的木雕門扇,不知北京哪裡有賣的?求指教,多謝,祝安好:)
 
我國清真寺約有兩萬余所,其建築式樣、結構、藝術風格豐富多彩。近10年來,隨著中國伊斯蘭教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出現一大批關於中國清真寺的專題介紹與研究新成果。特別是劉致平教授《中國伊斯蘭教建築》一書的出版,將清真寺研究的水平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研讀這些成果,使我們對中國清真寺的歷史沿革、社會職能、建築風格有了一個較完整的了解;通過這種了解,我們又可以進一步認識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穆斯林的歷史發展過程及經濟、文化、思想狀況。近年來筆者到西北、東南及中原部分地區也進行過一些實地調查,見到了許多風格各異的清真寺。在此不揣冒昧,草此拙篇,希望有助於對中國清真寺的進一步研究。
  中國清真寺建築分為兩大體系:一類是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築,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屬於中國特有的建築型制;另一類則更多地保留了阿拉伯的建築形式和風格。無論哪類風格的清真寺,都是中國與阿拉伯人民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一、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清真寺
  中國清真寺,目前見到的絕大多數為元以後、特別是明清以來創建或重建。明代清真寺,在建築的整體布局、建築類型、建築裝飾、庭院處理等各方面,都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點。而清代則是中國伊斯蘭教建築大發展的高峰時期,中國清真寺的特有建築型制正是在此時完全形成的。
  這些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清真寺,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中國寺院的完整布局。中國清真寺絕大多數采用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並且往往是一連串四合院制度。其特點是沿一條中軸線有次序、有節奏地布置若干進四合院,形成一組完整的空間序列:每一進院落都有自己獨具的功能要求和藝術特色,而又循序漸進,層層引深,共同表達著一個完整的建築藝術風格。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就是這類建築的代表作。該寺總平面為一東西狹長的長方形,東西長245·68米,南北寬47·56米,總面積11684·54平方米。全寺分四進院落,每進院落均為四合院模式,設廳、殿、門樓,前後貫通。東端院牆正中的照壁,是全寺中軸線的起點,在這條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木牌樓、“五間房”(二門)、石牌坊、敕修殿(三門)、省心樓(邦克樓)、連三門(四門)、鳳凰亭、月台、禮拜大殿等主要建築物。中軸線的兩側,建有各式碑樓、石坊、南北對廳和廂房、門樓等各種附屬建築,左右對稱,排列井然。庭院寬敞,與建築物空間比例良好,整座寺院構成和諧一體的色調,猶如一幅宋卷軸畫的意境。
  這類完整的建築布局,從北京東四清真寺、牛街禮拜寺、雲南大理老南門清真寺、河南沁陽清真北寺、鄭州清真寺、安徽壽縣清真寺、山東濟寧和濟南的那些清真寺中,都基本上得到反映。院落的循序漸進,使清真寺顯得深邃尊嚴;建築物的井然有序,突出了清真寺的嚴肅整齊和豐富性;整個藝術形體的重重疊落,又加強了主要建築高大雄偉的姿態和巍峨氣勢。這種布局充分顯示出中國傳統建築注重總體藝術形象的特點。
  第二,中國化的建築類型。內地清真寺的結構體系和建築型制,一般都具有中國的特點。這些特點突出表現在大門、邦克樓和禮拜大殿等主要建築上。
  中國式的廟門制度。自明代以後,那種阿拉伯式拱券大門在內地已不多見,它已被中國式的寺廟大門所代替。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借鑒孔子文廟的入口布局,將門樓設置在第一進院落東端南北兩側的院牆上,兩座門樓均為硬山式筒布瓦屋面,北大門正面門楣上磚雕“清真大寺”四字,別無其他裝飾。
  河北泊頭市清真寺,寺門座西朝東,寺門前有上馬石兩塊、旗桿一根,兩側有古式雕刻扇面八字牆陪襯,襯牆兩邊各開一便門供人出入。寺門門扇系朱紅大漆,吊耳銅環,上端為武式古棚出廈,五脊六獸,硬山筒布瓦屋面,系仿北京午門樣式。
  北京東四清真寺,大門原為三間磚砌封火牆式建築,外面不露木材,門左右兩側各辟一房門以備平時出入,寺前有槐樹四棵,是中國一般的廟門制度。
  山東濟寧清真東大寺寺門為大式大木結構,三間五檩,屋頂為歇山造,用綠琉璃、黃剪邊,有跑龍脊,富麗堂皇。前為木柵欄門,後為清康熙年建石制日月坊。寺門懸明代匾額,門前列抱鼓石一對;左右有八字牆,牆上飾有綠色琉璃瓦,與中央白色石坊相襯托,交互輝映,甚為悅目。
  甘肅及西南迤西一帶清真寺,一般也多用三五開間的大門,大式大木結構。大門上起樓,多為三數層木塔式建築。大門前時常利用前檐柱作為木牌坊三門,帶八字牆及斗栱等。這種大門既是清真寺的標志和出入口,又可以起到邦克樓的作用,一物三用。
  顯然,這種大門型制是我國伊斯蘭教建築所獨具,在阿拉伯乃至世界其他地區清真寺建築中是找不到的。
  中國傳統樓閣式的邦克樓。在我國內地清真寺中,阿拉伯尖塔式磚砌邦克樓已不多見,代替它的基本是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樓閣式建築。這一類的邦克樓,我們可從北京牛街禮拜寺、西安化覺寺、河南鄭州清真寺、山東濟寧清真西大寺、雲南巍山回回墩清真寺、四川成都鼓樓街清真寺、甘肅天水後子街清真寺、臨夏老王寺和多木清真寺等處見到。其特點是宏偉高大,木柱梁枋用料壯實,斗栱形體多很樸拙,與周圍建築對比鮮明,在全寺建築群體構圖中起著豐富輪廓的作用。
  中國大木起脊式的禮拜大殿。內地清真寺的禮拜大殿及主要配殿,通常都是大木起脊式建築,用斗栱。大殿一般由前卷棚、大殿殿身、後窯殿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各有起脊的屋頂,上面用勾連搭的形式連在一起,形成一座完整統一而又起伏靈活的大殿建築。大殿的平面型制多樣化,有矩形、十字形、凸字形、工字形等。後窯殿一般不采用磚砌圓拱的早期做法,而是亦木亦磚,搭配使用。後窯殿的式樣更是百花齊放,有單檐、重檐、三重檐的十字脊或各種亭式脊,變化甚多,不勝枚舉。
  山東濟寧清真西大寺的大殿,是全國起脊式清真寺大殿中最大的一個,規模宏偉僅次於北京故宮太和殿,裝飾也極為豪華。全殿分卷棚、前殿、中殿、後殿四部分。卷棚三大間,矗立在全殿最前方。前殿建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5間11檩,斗栱單檐庑殿頂。中殿建於康熙二十年(1681),7間11檩,斗栱重檐歇山頂,其面闊、重檐與前殿明顯不同,說明其重要性大於前殿。後殿建於乾隆年間,面闊5間,三面圍廊,重檐歇山頂。因其地面高於中殿,重檐高度也高於中殿,再加上系三面圍廊式,從而又比中殿顯得更為重要。全殿成窄而深的平面,屋頂用勾連搭結構,使整座大殿建築成一整體而又富於變化,有主次輕重之分,是一種極成功的處理手法。
  這種勾連搭結構,自明代以後便普遍使用於內地回族清真寺較大的禮拜殿,成為中國內地回族清真寺的一種典型形式。所謂“勾連搭”,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坡頂平接,其間形成排水天溝,將雨水排向天溝兩端。這種建築結構,使清真寺大殿在平面布置上富有極大的靈活性。一座大殿,經過幾十年、上百年之後,因穆民人口激增,殿內容納不下時,即可用幾個勾連搭,將大殿擴充增大。故清真寺大殿平面多為窄而深的長方形,這也是中國清真寺大殿建築花樣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勾連搭的建築結構,是中國伊斯蘭教大殿建築所獨具而國內其他古建築所沒有的。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清真寺內無任何偶像,人們做禮拜時,只須面向麥加克爾白即可。所以清真寺大殿一般進深大於面闊,呈窄而深的平面。比如西安化覺寺:大殿面闊7間,通面寬32·95米;進深9間,通進深38·53米。中國傳統寺廟建築,屋頂的總高與建築的進深成正比,進深越大,屋脊越高。化覺寺大殿如也按照一般傳統做法,則該殿屋頂本身的高度將超過8米,會造成大殿本身造型及整個建築群空間尺度的比例失調,殿室內部也必將為此增加大量的內柱而不利於禮拜使用。勾連搭式結構解決了這個難題。它將27·6米進深的前殿部分分為前後兩跨,做兩個平行的歇山屋頂,再與穿插上來的後窯殿屋頂相連,成為一組尺度合宜、形體豐富的大屋頂。不妨可以說,這種勾連搭式的大屋頂,是幾百年來中國穆斯林工匠大師的精心傑作,在中國古建築史上亦應占有一重要地位。
  除勾連搭結構外,中國內地清真寺大殿建築多為大木構架,起脊,帶斗栱,這是與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明顯不同之處。雲南大理老南門清真寺大殿即是這種典型建築之一。它的前廊部分,斗栱、斗底均向內颔,麻葉頭彎曲不太甚,為典型明代做法。大殿前部低矮,進殿內則突然“徹上露明”,舉架高大,給人以強烈的壯麗感覺。殿內梁架整齊直壯,坡度平緩,屋面幾乎成一條直線,無舉折。稍盡間的檩上,用很高的枕木墊起,屋角起翹很高,約達5·3米有余,故屋面凹度很大。屋頂用筒板瓦,望板也用板瓦,琉璃脊,兩山用琉璃磚砌成山花。顯然,這是一種已經民族化的中國伊斯蘭教建築形式。
  第三,中西合璧的建築裝飾。豐富多彩的建築裝飾,是中國清真寺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清真寺建築的鮮明特點之一。不少清真寺都成功地將伊斯蘭裝飾風格與中國傳統建築裝飾手法融會貫通,把握住建築群的色彩基調,突出伊斯蘭教的宗教內容,充分利用中國傳統裝飾手段取得富有伊斯蘭教特點的裝飾效果。
  中國很多的著名清真寺,都以其精美的彩繪藝術見長。如西安化覺寺、山西太原古寺、山東濟寧大寺以及北京的東四寺、牛街寺、通縣寺等,其後窯殿及聖龛上的彩畫藝術精美絕倫,顯得極其富麗堂皇。一般而言,華北地區多用青綠彩畫,西南地區多為五彩遍裝,西北地區喜用藍綠點金。無論何種顏色的彩畫,都源於中國傳統當無疑問。而這些彩畫的共同之處又在於,不用動物圖文,全用花卉、幾何圖案或阿拉伯文字為飾。這是中國伊斯蘭教裝飾藝術的一個顯著特色。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大殿,是中國內地清真寺彩繪裝飾藝術的代表作。殿內吊頂全部做成井形天花,天花支條為綠地紅邊,井內為綠地紅花,瀝粉貼金。全殿天花彩繪六百余幅,岔角、圓光皆為阿拉伯文組成的圖案,一幅一文各有千秋,充分表現了中國清真寺古建築彩畫的獨特手法。後窯殿的制作尤為精麗。壁龛前一對圓柱,柱身全部為紅地瀝粉貼金的阿拉伯文圖案,柱上的枋木及門罩、垂柱等均施彩畫,猶如聖龛前掛上一層華麗的垂幔。壁龛呈尖拱狀,龛內為阿拉伯文和幾何紋裝飾;圍繞這一壁龛,向左右及上方做層層擴大的木雕裝飾,直至將整個壁龛牆面做滿。在以伊斯蘭教傳統裝飾紋樣為基調的情況下,多處組織了中國傳統的寶瓶、牡丹等圖案,使這個伊斯蘭教壁龛呈現出一定的中國風味。特別是壁龛左右的另外兩個開間,雕飾均以荷花和菊花為題材,配制均勻齊整、大小比例各不相同的圖案結構,對稱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形質動蕩,氣韻飄然,線條流暢而准確,層次豐富而含蓄,純然為中國傳統的裝飾風格。壁龛與其左右開間的不同氣質和不同風韻,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構成一片完整的紅地金花牆面,使後窯殿滿室生輝。
  也有許多清真寺,殿堂不施彩畫,樸素簡潔,高雅明快,別具風韻。青海湟中縣洪水泉清真寺、寧夏石嘴山清真寺、甘肅臨夏和臨潭一帶的清真寺均如此。這一類寺的裝飾,多以雕刻精美的小木作和磚作見長。也有的寺,如安徽安慶清真寺,殿內不僅有精美動人的雕刻,而且在殿內金柱上懸掛著一對對長大的木雕金地阿拉伯堆體經文的對聯,使深沉的殿堂金光閃爍,顯現出尊嚴華貴的氣氛。
  以洪水泉清真寺為例。該寺的磚雕藝術非常精妙:大殿前卷棚左右筒子牆、八字牆及照壁等處的磚雕,是國內少見的精品。寺門左右八字牆上布滿的雕花,呈現出優美的質感,尤其是迎門那座青磚照壁,正面全部用六角形繡球式的花瓣雕成,如百花

[1] [2] [3] 下一页

網店怎麼找好的貨源? 
版權所有 © 大眾科普網(www.g06.net)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