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牆 tel15813879003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建築師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藝,世界級的建築大師如貝聿銘、安籐忠雄等都在他們的設計中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悉尼歌劇院、日本國家大劇院、巴黎史前博物館等世界知名的藝術類公建,均采用這一建築藝術。 清水混凝土體現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築師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 關於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在國內被提出也只是近兩年的事情,我查閱了許多資料,都沒能看到對“清水混凝土”進行詳細、系統的介紹。現在我們只能從相關資料中找出只字片語,做成“清水混凝土”的“拼盤”,以期為讀者提供參考。 清水混凝土,極具裝飾效果,所以又稱裝飾混凝土。它澆築的是高質量的混凝土,而且在拆除澆築模板後,不再作任何外部抹灰等工程。它不同於普通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稜角分明,無任何外牆裝飾,只是在表面塗一層或兩層透明的保護劑,顯得十分天然、莊重。 國內許多業者認為“清水混凝土”是舶來品,筆者倒認為“清水混凝土”是本土傳統的東西。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建房其外牆裝飾就是完全采用清水混凝土。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村也逐漸富裕起來,農民們也開始搬出茅草屋,住進磚混樓房,當時農村建房極少有采用面磚、地磚等裝飾材料,清一色的水泥混凝土,如外牆、地板等等。有一件事情一直烙在筆者記憶最深處,孩童時的夏天,筆者最愛坐在門前的門檻上,靠在門框上,冰涼冰涼的,非常光滑細膩。這些門檻、門框就是用純粹的水泥混凝土做的,其工藝就是先用混凝土做好胚,外層裹上水泥漿,工匠用手工的方法將表面抹平,待水泥混凝土凝結、干燥後,泛出青灰色,青得發亮,給人的感覺就是簡單、古樸。再後來,這類建築方法慢慢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石材裝飾。 首都機場新航站樓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 日前,剛打完試驗樁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t3a標段施工方對外透露,新航站樓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將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這種目前國內只有香港機場曾經使用的建築藝術,將把新航站樓裝扮得古樸美觀,為進出港旅客帶來返璞歸真的視覺享受。 據該工程技術負責人介紹,新航站樓共有65萬方混凝土澆灌任務,其中有一半以上將采用清水混凝土,這種技術將主要在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采用。這種新混凝土沒有色差、氣泡和裂紋,也不用進行刷漆裝修,完全是自然灰色調,非常質樸,目前國內只有香港機場采用過此項技術。 該負責人還算了一筆賬:“普通混凝土完成一方造價在700元到800元,使用清水混凝土則在1000元以上,成本要高出20%左右。”不過,雖然清水混凝土成本高,但“由於使用該混凝土可免去裝修,總體上反而降低了成本。”
|
|